圖書

佛教徒的免費午餐

時間:2011-12-14 15:17   來源:中國臺灣網

  2007年6月,泰國,曼谷 

  在人口將近五千萬的泰國,信仰佛教的人就佔四千多萬,上至國王,下到百姓。與泰國人打招呼,雙手一合,鞠一個躬,便是最好的見面禮。無論走到泰國哪個角落,熟悉的佛號時刻都會在你耳邊回蕩。泰國的佛教寺廟與我們國家的寺廟頗不相同。泰國的寺廟多為錐形頂,或金碧輝煌,或白玉無瑕。徜徉在曼谷街頭,光寺廟這一道亮麗風景就得花幾天時間去細細品味。 

  我在曼谷第二天恰巧遇上了一年一度的佛慶節。全國放假四天,舉國同慶。佛慶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就連國王也親自帶領民眾到湄南河放生,祈禱國家昌盛。而我亦興奮地加入了慶祝隊伍的行列。我去的是考山路附近的皇家田廣場,因為廣場上天天都有精彩活動。 

  步入廣場,檀香襲人,誦佛之聲不絕于耳。習慣了塵世的喧囂和嘈雜,忽然聽到這靡靡佛音,頓時心靜如水,呼吸也跟著安靜下來。廣場中間樹立著一座高高的佛塔,里面供奉著釋迦牟尼佛祖的舍利。佛塔下,一群信徒正頂著烈日跪拜舍利。猛烈的陽光射得人睜不開眼,只見他們額頭挂著發亮的汗珠,面容卻十分平靜,倣佛靈魂已飄遊到另一個國度,竟不覺身外環境之苦。 

  信仰的力量強大如斯。或許,宗教最正面的意義就在于帶給信徒內心安寧,讓人的心靈有了寄托之處。 

  佛塔四周環繞著上百口大鐘,一位五六歲的小女孩眼神清澈,笑容無邪,熟練地敲擊著碩大的鐘。我也忍不住試了試,雖然姿勢不太規范,但敬佛之心已到。 

  廣場周圍,遍地是大大的帳篷,有的是餐廳,有的是休息室,還有的是倉庫。我正前方有個帳篷非常特殊,許多穿著校服的學生不約而同地往里走,與此同時,也有學生整齊地往外走。我跟著他們走進去,只見帳篷內搭了一個臨時舞臺,學生們正在舞臺上表演誦佛節目,那氣勢頗像我們的入團宣誓儀式。臺下是他們的老師和法師,還有電視臺在一旁現場直播。 

  到了中午,走入餐館帳篷,一群和尚正在享用美味的午餐。我只覺腹中饑餓難耐,猜想既是佛教活動,食物應該不會太貴,權且在此用餐。于是,我走到櫃臺前,向居士合掌鞠躬,他旋即將一碗豐盛的盒飯遞給我。我正要付錢,她又遞給我身後之人一碗,不收分文。啊!居然是免費的?我隨著取食隊伍往前走,另一位居士又遞上一罐飲料,我連連鞠躬道謝。 

  拿著盒飯和飲料,我坐在一張空椅上吃了起來,在我身邊坐著的正是那群剛從臺上下來的學生。機會難得,我邊吃飯邊和他們聊了起來。他們都是十五六歲的中學生,每年學校都會組織這樣的活動。他們告訴我,在泰國,即使很小的學生也會參加這樣的儀式。其中一位學生說:“信仰讓我感到勇敢又心情平靜。” 

  我終于明白泰國人為什麼會全民信佛——原來他們是從娃娃抓起。這些孩子從小就在佛教活動中耳濡目染。有人說,信仰宗教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雖然許多人並不真正懂得宗教中艱澀的教義和高深的哲理,但人們卻從信仰中獲得慰藉、平靜和安寧。 

  午飯後,我告別那些學生,離開廣場。走了很遠很遠,廣場上的念佛聲與鐘聲依然回蕩在我耳邊。從小,我便堅定了周遊世界的想法。我相信這樣的信念是有佛性所在的。沒有緣由地愛上旅行,是不是因為有前世因緣在冥冥之中給我力量,支撐著我一直走下去呢? 

編輯:劉承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