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硅谷頑童

時間:2012-06-07 20:4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山景城為史蒂夫提供了很多學校以外的學習機會。史蒂夫擁有超常的智慧,又對電氣和電子設備非常癡迷,山景城可以滿足他的巨大好奇心。 

  如果想弄清楚喬布斯家的鄰居和周圍的環境是什麼樣的,以及這一切為什麼成為史蒂夫成長中尤為重要的因素,那麼,我們必須將日歷翻回到史蒂夫出生的第二年,即1956年。 

  那一年,三位科學家威廉布拉德福德肖克利、約翰巴丁和沃爾特布拉頓,基于他們對半導體的研究以及對晶體管效應的發現而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晶體管是現代電子設備中的基本構建塊,它掀起了電子領域一次重大的革新,也讓更小、更便宜的收音機、計算器和電腦的出現成為可能。 

  獲得諾貝爾獎之後不久,肖克利回到了故鄉帕洛奧圖,它位于舊金山南部的一處山谷地帶。在山景城 , 他成立了一家名叫“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的公司。這家公司的產品之一便是當時非常先進的設備——晶體管,而肖克利也開創性地開始使用一種叫硅的材料做半導體,用它來制造晶體管。 

  肖克利的公司附近聚集了一些研究機構和剛剛起步或初具規模的企業,這個加州北部的地區成為了新興工業發展的理想地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負責的太空計劃也在這時全速發展。洛克希德作為一家航空技術公司,同時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主要的承包商,也在此地閃亮登場。同時,兩個當地的著名人物比爾休利特和戴維帕卡德(他們的事業是在車庫中起步的),也將他們的電子公司——惠普公司——定址在帕洛奧圖。 

  隨著商業的蓬勃發展,一些年輕的專業人士,譬如教授、工程師、設計師、電氣技術員,以 及科學家都陸陸續續地搬到此地。幾年前,山景城和周邊散落在山谷中的社區因為杏樹種植園而熱鬧非凡。現在,它們則因為新興的產業和新建的住房而繁榮起來。 

  一位剛剛結婚的年輕工程師搬到了史蒂夫一家居住的山景城街道上,與他們只隔著幾棟房子。他叫拉里朗。初次遇見拉里時,史蒂夫才12歲。史蒂夫這樣描述他們的初次見面:“一個男人帶著他的妻子,搬到了我們這條街上……我們發現他原來是一位在惠普公司工作的工程師,是一個超級無線電愛好者和鐵桿電子迷。他用了一個很奇怪的方式來認識街區里 的孩子們:他拿出了一個話筒、一塊蓄電池和一個揚聲器,將它們放在他們家的路邊,在那兒你可以對著話筒說話,然後被放大的聲音就會從揚聲器中傳出來。” 

  史蒂夫的父親曾經告訴他,如果想放大聲音,一定需要一個放大器。所以,喬布斯飛奔回家,告訴父親他的親眼所見——聲音不需要放大器就被放大了!父親和兒子爭論不停,史蒂夫最後只好拽著爸爸來到街區的另一邊,親自給他演示了朗的話筒。于是那一天就連史蒂夫的父親都學到了新的東西。 

  從那次令人印象深刻的見面以後,史蒂夫經常整天和朗一起待在朗的車庫里——這就是朗的電子車間。在1995年的一次採訪中,史蒂夫回想起朗對他的影響:“他還教了我很多電子的知識……他擅長使用希斯工具盒……希斯工具盒是一個工具套盒。工具盒里零件的價格比市場現有的成品價格要貴一些。希斯工具盒帶有操作手冊,它會詳盡地解釋組裝原理,所有零件都按一定的方式排列並以顏色編碼。有了希斯工具盒,你就可以自己動手組裝東西了。可以說,它能教給人很多東西。它讓人懂得一件成品的內部構造和工作原理,因為它包含了 操作的理論。但是,也許更重要的是,這個工具盒讓人意識到自己可以制造出在整個宇宙中所見到的任何東西,這些東西變得不再神秘。比如,你看到一臺電視機,你會想,‘好吧,我還沒造出一臺電視機,但是,我可以做到。’” 

  喬布斯還說:“因為希斯工具盒,事物變得更清晰了……並不是出現在人們周圍的東西本身有多神秘,而是因為人們不知道它們的內部結構是什麼樣子,它們才顯得神秘的。而通過探索和學習,一個人可以理解身邊一些構造非常復雜的事物,這會讓人產生極大的自信心。從這個角度看,我的童年非常幸運。” 

  從那些消磨在車庫的時光里,史蒂夫學到了很多。而朗對他的影響還不僅于此。1967年,這位工程師還把史蒂夫帶進了惠普探索者俱樂部。 

  探索者俱樂部的活動向那些嶄露頭角的青少年工程師們開放,每周二晚上在惠普公司的餐廳中進行。 

  在那個年代,像惠普這樣的公司迫不及待地想要跟年輕人分享所有他們研發出來的新技術和新產品。惠普公司的各種工程師都來參加探索者俱樂部的活動,向年輕人描述他們正在做的最新項目——計算器、激光、全息攝影,等等。喬布斯回憶起一次特殊的聚會:“他們向我們展示了一臺最新的臺式電腦,並讓我們操作它。我太想要一臺了!……我覺得電腦真 棒,我一心想擺弄一臺。”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點是,在史蒂夫喬布斯成長的那個年代,電腦是不會出現在尋常百姓家的。最早的電腦專供實驗室和大學使用,創造它是為了實現無差錯和高速的數學運算。它們都是一些體積龐大的儀器,而且在運行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熱能,因此要被放置在特殊的房間里來保持涼爽,以防止電腦過熱。 

  在20世紀50年代初,臺式電腦開始發展。到50年代末期,希斯工具盒里甚至有一套工具,可以制造出臺式電腦。1972年,惠普公司推出了一臺特殊的臺式電腦,它被認為是一種可以編程的計算器,使用它的人主要是科學家和工程師。 

  遺憾的是,克里滕登中學的課程並不能讓史蒂夫對“外面的”世界著迷。他的六年級教室與拉里朗的車庫,以及惠普那個到處是科學家和工程師的餐廳一點也不一樣。 

  對11歲的史蒂夫來說,他的新學校並不是一個讓他開心的地方。現在,他被學校稱為“神童”,但他並沒有被安排與他同齡的天才兒童同班,而是被放到了一個由比他大得多的孩子組成的班級。學校本身也沒有做出任何能夠幫助他適應新環境的努力。更糟的是,學校里還有一群真正的鬧事者。史蒂夫喬布斯的一本傳記中寫道:“警察經常被叫到學校里來制止打鬥,因為形勢已經失控了。童年的史蒂夫是個極度聰明,但同時又有點野性的孩子,但在這樣的一個環境里,他非常不快樂。在混亂中,他的野性不知不覺地消失了,同時消失的還 有他超常的智力。” 

  在克里滕登中學,喬布斯飽受欺辱,他非常痛苦。于是,在升入七年級前的那個暑假,他告訴父母,他再也不會回那個學校了。他必須轉學,否則他就再也不讀書了。 

  按法律規定,史蒂夫是不許輟學的。但是保羅和克拉拉很清楚,孩子的困境讓他們面臨了一些難題——尤其是他們在收養他的時候做出了承諾,必須將史蒂夫送進大學。毫無疑問,現在只能選擇讓史蒂夫轉學了。而更換學校意味著全家要更換居住的社區。 

  從史蒂夫出生以來,保羅和克拉拉已經從舊金山向南部郊區搬過兩次家了,這一次,他們還會再搬嗎? 

  答案是肯定的。他們考慮到兩點理由:第一,他們一向很重視兒子的要求。第二,比史蒂夫小三歲的帕蒂馬上也將進入克里滕登中學讀書。史蒂夫的經歷影響了父母的決定,他們想為兩個孩子找到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 

  1967年,喬布斯一家搬到了舊金山郊外更偏南的山谷地區洛斯阿爾托斯。他們的新家有三間臥室,離保羅工作的地方更近了。而且,史蒂夫也因此進入了庫比蒂諾學區,這一地區在當時的名氣遠遠超過了山景城。同時,洛斯阿爾托斯也是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的地區之一。 

  1971年1月,也就是喬布斯舉家搬到洛斯阿爾托斯的第五個年頭,行業周報《電子新聞》的專欄作家唐赫夫勒給加州的這個山谷起了一個綽號——“硅谷”。這個綽號的靈感來源于肖克利用于制造晶體管的主要元素,而這一稱呼一直延用至今。 

  現在,史蒂夫進入了一個更好的學校,庫比蒂諾初級中學。按理說,他的學校生活應該有所好轉。可事實並非如此。史蒂夫比同年級的同學要小一歲。雖然他的身旁也有一些像他一樣非常聰明的孩子,但他還是沒能很好地融入到同學中去。 

  參加運動和加入興趣小組能幫助孩子很容易交到新朋友,但喬布斯對這些根本不感興趣。他唯一的體育活動便是在老社區的山景城海豚遊泳俱樂部遊泳,但是,遊泳並不是一項團隊運動,因此,史蒂夫便成為了同齡孩子中的獨行俠。 

  幸運的是,史蒂夫還是交到了朋友,他就是比爾費爾南德斯。他和史蒂夫同班,與史蒂夫相比,比爾的年齡大一點,性格也更孤僻。他也對運動不感興趣。和大部分周邊居民一樣,他們家的車庫也被改造成一間裝備良好的電子車間。比爾家的房子恰好坐落在史蒂夫上學的必經之路上,也是史蒂夫放學後經常逗留的地方。 

  因為兩個少年都對電子學非常感興趣,史蒂夫和比爾成了親密的朋友。一次,比爾將史蒂夫介紹給住在他們家街對面的沃茲尼亞克一家。比爾所有電子方面的知識都是傑里沃茲尼亞克教給他的。傑里不光教自己的孩子技術方面的知識,還樂意與周圍所有對此感興趣的孩子一起分享。這也是洛斯阿爾托斯很多工程師的慣常做法。 

  比爾告訴史蒂夫,傑里最大的兒子是一個電氣和電子方面的神童,而且他的名字也叫史蒂夫。 18歲的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出生于1950年,比史蒂夫喬布斯大五歲,大家都叫他“沃茲”。沃茲已經深深迷上了電子學,他畫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電腦設計圖紙,並常常在斯坦福大學的圖書館里研讀技術方面的書籍。 

  沃茲是這樣回憶他和喬布斯的見面的:“我記得,史蒂夫和我一起坐在比爾家門前的人行道上,坐了很久,只是分享彼此的故事——大部分是在講我們的惡作劇,當然還有我們做過的那些電子設計。我們竟然有這麼多共同點。一般情況下,我很難向人們解釋清楚我做出的設計,但是史蒂夫一聽就明白了。我很喜歡他,他是個瘦瘦的男孩,但是身上充滿了活力。” 

  比爾和史蒂夫熱衷于做一些像發射激光並用鏡子讓光線反射那樣的研究,他們喜歡欣賞被鏡子反射在牆上的光線。 

  每周二晚上,史蒂夫仍然會去參加惠普的探索者俱樂部。有一段時間,大概是在他12或13歲的時候,他決定要做一臺頻率計數器,這是用來測量一個電路中一定時間內通過的電子頻率的儀器。但是史蒂夫發現,他想做的這臺儀器需要一些非常專業的零件。 

  接下來,他大膽地做了一件異想天開卻又合情合理的事情。史蒂夫回憶道:“有一天,我拿起電話,打給了比爾休利特——惠普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他的電話是登記在帕洛奧圖的電話簿上的。他接起了電話,態度非常友善。他和我聊了20分鐘。 雖然他完全不知道我是誰,但最後還是給了我那些零件,並給我提供了一個暑期在惠普流水線上打工的機會。那條流水線就是用來組裝頻率計數器的。組裝是一個很龐大的工程,我只是在里面擰螺絲。但是沒關係,我已經倣佛置身于天堂中了。”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