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七節

時間:2012-08-10 10:12   來源:中國臺灣網

  日常腐敗,我想應該發明一個名詞,叫日常腐敗。官員們平日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不能同他們算賬的。光說抽煙,很多官員抽的是百多塊錢一包的香煙,只算每日一包,每月光是抽煙就得花三千多塊錢。他們光靠抽煙顯然是活不了的,還得有別的消費。如果我們老百姓腦子太古板了,硬要在這些小節問題上較真,還要不要官員們領導我們奔小康?正像每篇官樣文章都必須說的,什麼工作都需要加強領導啊!這些司空見慣的小節問題,就是日常腐敗,老百姓最好裝聾作啞。

  官話,自古官場遵守的是“海洋法則”: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扒沙子。底層的官員就只有魚肉百姓、盤剝更下級的皂吏了。舊時縣衙有塊戒石,有里外兩面,朝里的是四句聖諭:爾祿爾俸,民脂民膏。百姓易虐,上天難欺!這是給縣令看的。朝外的是“公生明”三字,是給百姓看的。百姓進門就看見這堂皇三字,再往大堂上一跪,看到的是“明鏡高懸”或“清慎勤”的牌匾。這又往往是哄人的。縣令天天看那四句聖諭,是否真往心里去,只有天知道!

  痛哭,幾年前,我參加過一個學習班。一位教授在講臺上痛陳官場腐敗種種,竟不能自已,失聲痛哭。全場驚愕,面面相覷,似乎這位教授的哭泣好沒來由。這個學習班是培養後備幹部的,這些人只要學會點著頭微笑,過不了幾年就會飛黃騰達。我最終躲進書房成一統,多半因為在很多情形下笑不起來。我懷疑自己的淚腺太發達了,耳聞目睹很多事情,總是想哭。可我不敢讓眼淚流出來,往往仰天搖頭,聽憑一種酸楚的感覺順著鼻腔和喉嚨落到肚子里去。現實的生存空間其實是容不得你想哭就哭的,別人會說你懦弱、幼稚,或幹脆說你有毛病。

  批條,明白國情的人都知道,官員批示往往比法律、文件之類更管用。關于批示,其中奧妙不少。求官員寫批示的人很多,而可用資源或機會又畢竟有限;但官員通常應是平易近人、關心民瘼的。于是,官員批示就有了許多學問。早些年官員們是在措詞上動腦筋,比方“著力解決”、“盡力解決”、“按章辦理”、“酌情處理”之類都各有深義,下屬領命,心領神會,自會相機而行。結果,同樣是官員批示,看上去字面上都很漂亮,卻是有的人辦成了事,有的人辦不成事。群眾只好發牢騷,說領導都是好的,只是下面辦事的人扯淡。官員做好人,下面做惡人。時間長了,把戲就讓百姓看穿了。于是又有了新花樣。有的官員同下面私下商量,橫著批示的著數,豎著批示的不著數;有的官員暗中囑咐下面,簽名是繁體的你就辦,是簡體的你就拖著。有的官員同下面約定,光是我的批示你可以不理,以打電話為準。有的官員面對某些重大事件,他們心里清楚很可能給自己歷史留下污點的,居然用鉛筆簽字,隨時可以擦掉。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