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二章:屈辱中成長

時間:2013-07-22 15:39   來源:中國臺灣網

  我在學校最害怕兩件事。一件是老師家訪,另一件先賣個關子,到後面再說。每到老師要逐一到學生家家訪的時期,我就會忐忑不安想:老師今年會到我家家訪嗎?如果她看到我家竟是住在工地上的破破爛爛的毛坯矮房,會怎麼想?會告訴其他老師和同學們嗎?大家會嘲笑我嗎?會看不起我嗎?我到時是該若無其事還是掩面躲避?……

  好在老師們從來沒有到訪過,每次班級會議的家訪通知對我而言都只是虛驚一場。可能是老師們覺得我是個自覺的孩子,不需要再與我父母做更多教育上的溝通;也可能因為老師們嫌我家太遠,騎摩托車要橫跨整個城鎮,從最北邊到最南邊;也可能是老師們太善解人意,能看懂我每次被問到地址的閃爍眼神,要知道工地上的房子是說不出門牌號的,我只能跟她說我家住在XX印刷廠的對面,XXX小店的旁邊。

  我也從來沒有邀請過任何同學到家里做客。先後有些追求者放學後要送我回家,我也只肯讓他們送到半路。這也變成從小秉持的一個好習慣:Never tell others your privacy.(永遠不要將自己的隱私洩露給別人!)

  初中二年級,我們搬家了。搬到一個帶有小公園的漂亮小區。房子是租的,處于毛坯有余、簡裝不足的尷尬狀態。它在小區最里面的一棟樓的第六層,三室一廳。由于是最邊角的房子,房間呈不規則形狀,並不是正正方方,這在風水的角度來說是很不好的。

  之所以搬家的理由是由于父親被人在老板面前陷害,失去了工作,連約定好的工錢都沒有領到。我們被迫搬離了那個雜草叢生、破爛不堪的地方,卻也結束了免費的工地房居住時光。無論如何,當時天真的我是幸災樂禍的:因為我終于住上了公寓。

  心情特別復雜,這是我第一次住公寓,傳說中的每層兩戶門對門的鄰居卻從不認識的公寓。客廳只擺了一張飯桌,配了四把廉價椅子;廚房美其名曰是開放式的,其實也就一個煤氣灶和一些油鹽醬醋;一個小陽臺,供媽媽曬曬衣服,也供我眺望遠方;父母房間有一張大床、一只電視機、一個櫃子和給我讀小學的弟弟睡覺的一張小小的折疊式鋼絲床;中間的雜物間里面放著一臺小電視,小電視前被我擺了一張小板凳,我最愛坐在這里寫作業,將電視機擱到點歌臺,聽著上海陌生的有錢人們為了慶祝家人生日打電話付費點的歌。還有一間,就是我的小房間,專屬的,不是加蓋的,原本就存在在那里的,房子的一部分。

  在這小房間里,是我看課外書的頂峰時期。幾乎將所有零花錢用在買書、借書上:《讀者》《微型小說選刊》《北方作家》《萌芽》差不多每一期都讀;還有《紅樓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名著;還有莫泊桑、魯迅等等文豪的小說;還有臺灣作家劉墉的書也基本每本都借來看:《創造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點一盞心燈》《我不是教你詐》……很多很多書……哦,我還看完了學校對面小小借書店里全部的《名偵探柯南》。女孩們,不管什麼類型的書都好,一定要讀上幾本,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

編輯:馬小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