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漢克斯曾演過一出名叫 The Ladykillers 的電影,劇中的他,率領一夥盜賊,打算挖一條隧道到金庫去取錢,為此,他們租了一個黑人老太太的地下室日夜勞作,沒想到,老太太成了通向金庫之路的最大障礙,要想順利進入金庫,必須掃除這個障礙? .這麼一部黑色喜劇的名字,被譯作——《師奶殺手》!
譯者一定知道“師奶殺手”早已有了約定俗稱的含義,卻仍然執迷不悟,不知是打算吸引師奶們走進電影院,還是湯姆·漢克斯與老婦的組合讓人產生這樣的聯想?總之是不大對頭。“師奶殺手”不是“殺師奶的人”,師奶殺手,殺的不是人,是心,是那些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上的主婦們的心。多數時候,“師奶殺手”不是普通人,是細分市場之後定位精準的銀幕偶像。
成為銀幕上的“師奶殺手”,有三項硬指標。第一是年齡和閱歷。年齡要在三十歲以上,但又不能超過四十五歲,是男人向著老男人過渡的中途,是一種青澀微存的半成熟,閱歷已經豐富到足夠和這個年齡段的師奶們對話,但還保留著一點讓人憐愛的稚態。第二是戲里戲外高度一致的正面形象,與緋聞絕緣,為人謙恭謹慎。但,即便擁有以上兩個條件,也未必夠格充任“師奶殺手”,成為“殺手”的關鍵是第三個條件——氣息,使一個人有別于他人的,那種極細極微,極其微妙的氣息。
以著名的“師奶殺手”裴勇俊為例,男人對他的靦腆氣質、金絲邊眼鏡非常不耐煩,一句經典的譏諷是“他不是‘師奶殺手’,他就是師奶”,但裴勇俊的鐵粉潘向黎曾經寫過一係列的文章讚美他身上那種氣息,認為他有“清貴之氣”,這種氣質,用蘭花來比擬,剛剛好。
這種蘭花男人非常罕見,作為亞洲電視劇工廠的TVB,也不過產出這麼幾位:歐陽震華、林保怡、陶大宇、吳啟華。而在大陸,碩果僅存的“師奶殺手”,只有濮存昕一位,但濮存昕非常不喜歡“師奶殺手”這個頭銜,認為那是大家和他開的一個玩笑,並表示“如果真的喜愛的話,請給我換個稱呼”。
“師奶殺手”其實不是貶抑,更非調侃,它是一項結結實實的榮譽。師奶們對男人的要求其實更高,只是漂亮、身段好,是不行的,她們什麼沒見過?光會說笑話、嘴巴甜,也是不行的,師奶們心里跟明鏡似的,她們要注視一個人二十年以上,而他二十年里都沒有太大的閃失,務實的同時還懂得務虛,這個人才足夠分量被稱為“師奶殺手”。
何況,培養一個青春偶像只需要三五年時間,而培育師奶階層和“師奶殺手”,則需要社會穩定繁榮至少三十年以上,審視我們過去的一百年,始終起伏動蕩,根本勻不出安逸的三十年,好安放下一個“師奶殺手”。現在我們終于有了自己的“師奶殺手”,雖然只有一位,卻也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怎能不令人悲喜交加?如果濮存昕不從,把他按倒在地,也要給他扣上這個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