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10.休閒生活

時間:2013-04-02 10:15   來源:中國臺灣網

  父親的一生中,可能沒有娛樂這兩個字。他對中國戲曲曾有過很深的研究,卻從來沒有見他去看過戲。那時收音機尚不普遍,北京雖有廣播,頂多有一個小盒子樣的礦石收音機,戴耳機聽聽,就算不錯了。舉凡現代的音響視聽之娛,非當時夢想所能及。

  我們住在城里時,他最常去的地方是琉璃廠。古玩店及書店的老板都認識他,在那里,他可以消磨大半天。古玩只是看看而已,如果在書店中遇到了想要的書,那就非買不可了。所以母親只要知道他要逛琉璃廠,就會提前替他準備錢。

  遷居清華以後,很少進城,到書店去的時間也就減少了。記得有一次他從城里回來,臉上洋溢著笑容,到了房內把包裹打開,原來是一本書,他告訴母親說:“我要的不是這本書,而是夾在書頁內的一頁舊書。”我看到的只不過是一張發黃的書頁,而他卻如獲至寶一般,我想他一定是從這頁書里找到了他很需要的資料。

  我們小的時候,他一閒下來就抱我們,一個大了,一個接著來,倒也不寂寞。

  在清華時,最小的六弟已六七歲了,沒有孩子可抱,因此就養了一只獅子貓,毛長得很長,體型也大,而且善解人意。只要有誰一呼叫,它就跳到誰的身上。

  父親有空坐下時,總是呼一聲貓咪,它就跳到他的膝蓋上。他用手撫撫它的長毛,貓就在他的膝上打起呼嚕來。後來這只貓不見了,母親找遍了園內各角落,又怕學生捉去解剖了,四處托人詢問,始終沒有蹤影。

  唯一的一次出遊,是與清華同人共遊西山。那天,父親是騎驢上山,母親則步行而上,我和妹妹同騎一驢。我因腳踏不到足蹬,幾次差一點被驢掀下來,雖有驢夫在側,我仍然下來步行。妹妹以前騎過,已有經驗,一點也不害怕。

  我印象最深的是臥佛寺,金身佛像支頤(以手托下巴)橫臥在大殿中,人與他一比,就顯得太渺小了。一路上大人與大人在一起,我們小孩,自成一隊。父親那天玩得很高興,其他印象,已無跡可尋。

  弟妹們在家,總愛到前院去玩。有時聲音太大了,母親怕他們吵擾了父親,就拿了一把尺裝模作樣地要把他們趕回後院去。他們卻躲在父親背後,父親一手拿書繼續閱讀,一手護著他們滿屋子轉,真使母親啼笑皆非。

  平常他在休息時,我們幾個小的,常圍著他,要求他吟詩給我們聽。那時我們不懂得吟,只說是唱,他也不怕煩。有時求他畫人,其實他不會畫,只會畫一個策杖老人或一葉扁舟,我們也就滿足了。回想起來,謦欬猶自在耳,昔日兒輩,已滿頭白發了。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