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八章 管理風險的策略

時間:2010-02-26 15:34   來源:中國臺灣網

  在很多人眼里,金融大鱷索羅斯是一個瘋狂冒險的賭徒。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當然索羅斯善于冒險,但是他冒險的背後是對風險積極的管理。積極風險管理是索羅斯成功的關鍵所在。索羅斯建議投資者,一項決策付諸實施前,一定要經過周密的分析,制訂一定的回避風險、減少風險和轉移風險的措施。在決策實施過程中,一旦出現或即將出現隨機因素而導致決策實施呈現不穩定狀態時,要力爭減少風險,使損失減至最小程度。


  1.積極地管理投資風險

  在一個自由波動的匯率機制中,投機交易將越來越有分量,投資在性質上變得更加隨趨勢而動,進而導致匯率更大的波動,最終匯率機制將崩潰。 ——喬治·索羅斯

  索羅斯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實現投資確定性的。索羅斯會衡量他的投資,但他採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投資標準。索羅斯的成功要訣是積極地管理風險,這也是投資大師們經常使用的風險規避策略之一。

  積極風險管理是索羅斯的成功關鍵。管理風險與降低風險大不相同。如果你已經將風險降得足夠低,你可以回家睡大覺或休一個長假。積極管理風險則需要時刻保持對市場的密切關注,而且要在有必要改變策略的時候冷靜而又迅速地行動。索羅斯在納粹佔領布達佩斯的時候就“練就”了應對風險的本領,當時,他天天都要面對的風險是死亡。

 

  作為一位生存大師,索羅斯的父親教給他三條直到今天還在指引他的生存法則:第一,冒險不算什麼。第二,在冒險的時候,不要拿全部家當下注。第三,做好及時撤退的準備。

 

  1987年,索羅斯估計日本股市即將崩潰,于是他用量子基金在東京做空股票,在紐約買入標準普爾期指合約,準備大賺一筆。但在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他的美夢化成了泡影。道指創紀錄地下跌了22.6%,這至今仍是歷史最大單日跌幅。同時,日本政府支撐住了東京市場。索羅斯遭遇了兩線潰敗。兩年後接管了量子基金的斯坦利·德魯肯米勒回憶說:“他做的是杠桿交易,基金的生存都受到了威脅。”索羅斯沒有猶豫。遵循自己的第三條風險管理法則,他開始全線撤退。他報價230點出售他的5000份期指合約,但沒有買家。在220點、215點、205點和200點,同樣無人問津。最後,他在195至210點之間拋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賣壓隨著他的離場而消失了,該日期指報收244.5點。

 

  索羅斯把他全年的利潤都賠光了。但他並沒有為此煩惱。他已經承認了他的錯誤,承認自己沒有看清形勢,而且,就像在犯了任何錯誤時一樣,他堅持了他的風險控制原則。這次的唯一不同之處在于頭寸的規模和市場的低流動性。索羅斯認為,首先是生存,其他所有事情都不重要。他沒有驚呆,沒有遲疑,沒有停下來分析、反思或考慮是否該保留頭寸以期形勢扭轉。索羅斯毫不猶豫地撤出了。索羅斯的投資方法是先對市場做出一個假設,然後“聆聽”市場,考慮他的假設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在1987年10月,市場告訴他犯了一個錯誤,一個致命的錯誤。當市場推翻了他的假設時,他不再有任何理由保留他的頭寸。由于他正在賠錢,他的唯一選擇就是迅速撤退。

 

  1987年的股崩使華爾街被死亡陰雲籠罩了數月之久。德魯肯米勒說:“事後,我認識的每一個在股崩中遭了殃的經理人都變得幾乎麻木了,他們都變得無所適從,我指的都是業內的傳奇人物。”就像傑出的對衝基金經理邁克爾·斯坦哈特所說:“那個秋天實在讓我沮喪,我甚至不想再繼續幹下去。想到我在該年早些時候曾提出過預警,那些損失更讓我痛苦。也許我失去了判斷力,也許我不如以前了。我的信心動搖了。我感到很孤獨。”但索羅斯不是這樣。他是損失最大的人之一,但他沒有受到影響。兩周後,他重返市場,猛烈做空美元。由于他知道如何處理風險,堅持著自己的法則,他很快就把災難拋到了腦後,那已經成為歷史了。而總體算來,量子基金該年度的投資回報率仍然達到了14.5%。

 

  索羅斯的精神狀態有個與眾不同之處:他可以徹底擺脫情緒的控制。不管市場中發生了什麼,他的情緒都不會受到影響。當然,他或許會快樂或悲傷,惱怒或激動,但他有能力迅速將這些情緒拋在一邊,讓大腦清醒起來。如果投資者被個人情緒左右了,那麼投資者在風險面前是極為脆弱的。被情緒徵服的投資者常常縮手縮腳,無休止地苦思應該怎麼做,為了緩解壓力,他往往以撤退收場。“我也會犯錯。”索羅斯的投資方法有助于讓他的情緒與市場分離。但除了他和巴菲特都擁有的一種自信外,他的最終防護法寶還有“四處遊走,對任何有耐心聽完的人說他也會犯錯”。他會對某一特定市場如何以及為什麼變化做出一個假設,然後以這個假設為基礎進行投資。“假設”這個詞本身就暗示了一種高度試驗性的立場,持這種立場的人不大可能“與他的頭寸結婚”。然而,就像他曾公開預測“1987年股崩”將從日本而不是美國開始一樣,他有時候也會對“市場先生”的下一步行動持確定態度。如果現實並不像他想象的那樣,他也會大吃一驚。

 

  索羅斯確信他也難免犯錯,這種信念壓倒了他的其他所有信念,是他的投資哲學的基礎。因此,當市場證明他是錯的,他會立刻意識到他錯了。與許多投資者不同的是,他從不以“市場錯了”為由保留投資。他會及時撤出。因此,他能夠無所牽挂地徹底擺脫麻煩處境,在其他人看來,他是一個沒有感情的禁欲主義者。
  由此可以看出,索羅斯在管理風險方面的策略非同一般。至于在控制和駕馭基金的風險方面,索羅斯則在建立個人的基金風險控制流程上下足了工夫。
第一,識別和評估風險。索羅斯在進行投資前,往往會非常仔細地識別這些風險的特徵,從而作出正確的決策。事實上,對于這些風險特徵,索羅斯早已耳熟能詳。

 

  第二,採取合理的投資方式控制風險。在金融投資市場,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投資者採取合理的投資方式,則可以盡量控制投資的風險程度,確保自身利益。索羅斯認為,投資組合的方式,是控制成本的一個很好的方法。量子基金在期貨、債券和股票領域各有不同成數的融資保證金,不同的投資組合,就出現不同情況及比例的融資成數,所以善用各類金融工具,就可以控制投資風險。

 

  第三,提高控制風險的能力。索羅斯自己也承認他也會犯錯,因此他也會經常學習,不斷鍛煉和提高自己控制風險的能力。而投資中所遇到的風險,也需要制定相應的計劃,提高能力逐步化解。如心理素質的培養,抗風險能力的壓力測試等,都是提高投資者風險控制能力的方法。


  2.風險投資離不開周密分析

  當有機會獲得巨大利益的時候,千萬不要畏縮不前,要敢于冒一定的風險。當你對一筆投資有把握的時候,就要給對方致命一擊,要盡可能地取得更多的利益。 ——喬治·索羅斯

  雖然在20世紀80年代,索羅斯賺了一些錢,但永遠不知滿足的他,決不會甘心于賺這點小錢,他要幹大事,賺大錢。隨著他的投資理論的成熟和個人經驗的豐富,他把他的投資觸覺伸向了世界經濟的宏觀領域,並在一個又一個的經濟風波中,顯示了他那鱷魚般的“兇狠”。

 

  20世紀90年代中期,東南亞國家不約而同地開始了一場大躍進,加快了金融自由化的步伐,以求驅動經濟新一輪的快速增長。因此,東南亞人欣喜若狂,認為自己的金融制度完美無缺。但是,他們卻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即幾十年以來東南亞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而並不是單位投入產出的增長即內涵增長。因而在這樣局限的增長模式基礎上放寬金融管制,和世界頂尖金融強手爭吃大金融市場的“蛋糕”,無疑隱患重重,極易被外力擊破。對于這一點,索羅斯早就看在眼里,心中也有了打算。

 

  1997年2月,索羅斯首先向泰銖宣戰了。索羅斯為首的手持大量東南亞貨幣的對衝基金組織聯合一起大量拋售泰銖,泰銖難以抵擋,不斷下滑。1997年6月,索羅斯再度出兵,他下令對衝基金組織開始出售美國國債以籌集資金,擴大索羅斯大軍的規模,並于當月下旬再一次向泰銖發起猛烈進攻,迫使泰銖狂跌至28泰銖兌換1美元,股市也從年初的1200點跌至461.32點,創下8年以來的最低點。對此,泰國中央銀行拋出了50億美元進行幹預,但是杯水車薪,泰銖跌勢不止。然而,在迫使泰銖貶值之後,索羅斯並沒有滿足,他斷定泰銖貶值以後,其他貨幣也會隨之崩潰,因此下令繼續擴大戰果,全軍席卷整個東南亞。索羅斯的行為激起了東南亞人的憤怒。東南亞人視他為魔鬼,對他恨之入骨,還揚言要絞死他。而索羅斯聽到這些,則微笑著說:“這並不是我的錯,我們只是提前讓那些國家意識到了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在日後甚至會讓它們倒退的不是20年,而是100年。”上面是索羅斯最為成功的風險投資,他的豪賭為他和他的量子基金帶來了巨額的回報。

 

  索羅斯在幾十年的投資生涯中,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冒險家的印象。和巴菲特的老成持重相比,索羅斯更加像一個賭徒。其實,索羅斯的風險投資是建立在精密周詳的分析基礎上的,而不是一時頭腦發熱,看好哪個股票就把錢砸向哪個股票。索羅斯一旦看準時機,就會大膽出手,毫不猶豫地最大限度地投注,以抓住時機獲取最大的利益。

 

  索羅斯警告投資者:市場是動態的,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市場各要素往往變幻莫測,令人捉摸不定,因而導致投資者的決策也具有很大的隨機性。索羅斯建議投資者,一項決策付諸實施前,一定要經過周密的分析,制訂一定的回避風險、減少風險和轉移風險的措施。在決策實施過程中,一但出現或即將出現隨機因素而導致決策實施呈現不穩定狀態時,要力爭減少風險,使損失減至最小程度。


  3.周密的風險規避措施

  永遠不要孤注一擲。 ——喬治·索羅斯

  索羅斯認為,投資者想要在金融市場上獲得利潤,就要學會如何規避風險。一個在金融市場上摸爬滾打的人,如果不懂得規避風險,是非常危險的。

 

  索羅斯是一個規避風險的高手。只要你回顧一下索羅斯徵戰投資市場的記錄,都會被他出手投資的霸氣所嚇倒,因此有人誤以為索羅斯的成功只是因為命運之神的特別眷顧,僅此而已。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事實上,索羅斯在從事冒險活動之前,就已經對風險進行了評估和研究,他的冒險並非不顧安全考量的隨意之舉,他不害怕風險,但也會盡量規避風險。如果他對市場的情況和投資的前景並沒有很大的把握,通常他會先用小股資金試探一下市場,根據市場的反應來決定下一步的投資策略。所以,索羅斯在市場上下注的方式是:有理論有根據,將研究報告作為輔助,根據市場的混亂反應,再調集大批資金進行投資。

 

  索羅斯投資的重要理論根據之一就是“求生之術”,它在實際操作中處于重要地位。這是由投資的本質決定的。在金融市場中,投資意味著對市場機會的捕捉。投資行為本身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在很多時候,投資行為是建立在投資者對市場完全性的猜測上。所以,投機的本質,就是針對投資機會的不確定性進行賭博。當投資者所期望的市場狀況出現時,那麼投資者就可能賺個盆滿缽滿,反之,則會輸得一敗涂地。索羅斯的“求生之術”,就是為了避免在投資行為中出現失敗局面而建立的理論。索羅斯在進行投資行為前,會對市場的情況進行大膽地預測和判斷,如果他期望的事情沒有發生,那麼就說明他當初的判斷是錯的,此時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承認錯誤並盡快離場,以求下次再戰。

 

  那麼在實際操作中,索羅斯如何運用這種戰術呢?第一,他在每一次建倉前先做投資假設,做好對可能出現的風險的評估,確定投資的理由;第二,在建倉之後,檢查投資的理由是否能夠成立,與建倉時的收益期望是否相符;第三,如果他發現市場反應與自己的期望相一致,投資理由成立,則繼續加大倉位,如果發現市場反應與預期不同,投資理由並不成立,此時則毫不拖延,立刻在第一時間清倉離場,以免承受更多的損失。

 

  當然,索羅斯的“求生之術”,是在市場風險已經出現時如何盡量止損。因此,僅僅依靠這樣的理論,是無法從實際上贏得利潤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建立合理的投資組合,是將風險盡量減小的又一個辦法。

 

  索羅斯說:“永遠不要孤注一擲。”他把這個道理當作投資的重要原則。他認為,投資者應當根據自身的特點,例如風險承受力、風險偏好、期望收益率等來設計自己的投資組合,通過組合的方式構建一個相對穩定可靠的投資核心,實現投資目標。

 

  對此,索羅斯做了生動描述:“如果你把一般的投資組合像它的名稱所顯示的一樣,看成是扁平的或者是二維空間里的東西,你會很容易了解這一點。但是我們的投資組合更像建築物,把我們的股本作為基礎,建立一個三度空間的結構,由結構、融資、基本持股的質押價值來支撐……我們願意根據三個主軸把資本投資下去:有股票頭寸、利率頭寸和外匯頭寸……不同的部位互相強化,創造出這個由風險和獲利機會組成的立體結構,通常只要兩天的時間。一個上漲日和一個下跌日,就足以使我們的基金高速膨脹。”

 

  有很多投資者對市場的風險存在恐懼心理,他們每周會在辦公室中呆80個小時以上,並且時時刻刻緊盯電腦,了解行情的報價,不放過任何一篇關于市場的分析和評論文章。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避免市場突發情況造成的風險,在市場上獲得利潤。但是實際上,時間的大量投入和贏利是不成正比的,大部分投資者並沒有通過這樣的方式真正將市場風險拒之門外。

 

  作為華爾街著名的投資大師,索羅斯每周花在工作上的時間決不會超過30個小時,除了一些必要的分析和研究之外,更多的時候,他是在休假或是娛樂。他並不擔心隨時出現的風險,他認為只有適當的放松,才能夠保證清醒的頭腦,才不會被市場的假象所左右,也只有這樣,當風險真正出現時,投資者才能合理地規避。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索羅斯確實是一個非同一般的投資大師。

 

  索羅斯認為,很多投資者之所以被市場的風險所左右,是因為投資者難以擺脫市場的誘惑。他們時刻都會患得患失,當他們拋空空頭持倉時,總會擔心自身的判斷出現了錯誤,擔心不久之後行情會出現猛漲;而當他們買進多頭持倉時,又會對目前的漲勢擔心,認為這種漲勢只是一種假象,很快便會出現下跌。因此,投資者為了守住自己的錢,不得不時刻緊盯著市場。然而在市場上,影響投資者作出判斷的因素實在太多了,普通投資者根本就不能辨別某一現象的真偽。這在無形中就會增加投資者的思想壓力,導致投資者作出非理性認識的判斷。

 

  索羅斯認為,投資者要想規避風險,首先必須要認識風險,這樣投資者才能夠消除對市場風險的恐懼心理,才能正確地對待風險投資。


  4.決不做“賭徒”式的冒險

  我非常關心求生的必要性,決不冒可能粉身碎骨的風險。 ——喬治·索羅斯

  索羅斯敢于冒險,卻從不盲目冒險。他常常動用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的資金進行投資,在外人看來這無疑是一場豪賭,但索羅斯投資的風險根本沒有普通投資者想象的那麼大,因為在進行每一次投資之前,他都是經過仔細分析研究的。

 

  索羅斯從來都不輕易冒險,當然,他也從來不會消極被動。索羅斯知道,在金融市場上,風險是不可能完全避開的,除非不進入金融市場,一旦踏入,就已經開始承受風險了。

 

  索羅斯認為,金融市場上的投資活動,比打仗還要混亂,還要緊張。在投資領域一直處在秩序不正常的狀況下,要想在這里生存,消極被動可能比冒險所承擔的風險更大。除非不進入這個市場,一旦進入了投資領域就不得不每天和風險過招。索羅斯曾經說過:“證券經營是一種最殘酷無情的事業。誰知道公司的好景能有多長?歷史證明,所有的公司經營者最終都得結束,有一天我也不例外。但願不會是這個下午。”由此可知,投資的風險有多高。

 

  許多投資者都喜歡等待市場趨勢確定以後,再將資金投入。索羅斯卻喜歡在趨勢成形之前,甚至是在人們還都沒有發現趨勢之前就投入進去。他認為這個時候進行投資可能獲得的利潤空間更大,而投資風險相對來講更小。因為,此時價格還沒有被推得很高,價格下降的風險相對要小;而一旦投資對象成為熱點,受到投資者的追捧,其上漲的幅度將必然很大。如果等到趨勢成形再進行投資,表面上風險很小,可這時候的價格必然已經很高,獲利的空間已被壓縮得很小。而且,索羅斯相信沒有不會轉變的趨勢,趨勢越是明顯,說明其距離頂峰越近,此時進行投資,無疑風險將會更高。

 

  很多投資者在投資失誤以後,都喜歡繼續持有股票,寄希望于市場的自動調節,使他終有一天可以從套牢的陰影中解脫出來。這種消極被動的投資方式是索羅斯最不讚成的。索羅斯向來敢于投資,也敢于承認失誤,當他的投資注定損失時,索羅斯敢于立即“割肉”退出。在他看來,與其消極等待未知的結果,不如盡快轉移資金抓住其他的贏利機會。

 

  索羅斯甚至把是否敢于承擔風險與人品聯係在一起。索羅斯認為,金融投資必然要冒很大的風險,而只有不道德的人才不敢承擔風險。他覺得只有人品好的投資者才適宜從事高風險的投資事業。所以他在選擇員工時,並不注重對方的投資風格,而是注重對方的人品是否可靠。

 

  在索羅斯的投資生涯中,他一向是以“短平快”的投資業務為主,但他也進行過長期投資,在長期投資中,索羅斯也一樣敢于冒險。中國海南航空是索羅斯進行的為數不多的長期投資之一。

 

  索羅斯一向主張開放式的社會,當然也只讚同完全開放的金融市場。但在20世紀90年代,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為了保護民族產業,不可能實行完全對外開放的政策。可以說,索羅斯對當時中國的政策並不讚同,對中國市場的情況也並不是非常熟悉。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就在1995年,中國唯一一個由非國有資本控股的航空集團——中國海南航空集團,到世界金融中心紐約華爾街進行融資,索羅斯竟成了他們的第一個投資戶。索羅斯為什麼要投資海南航空呢?其實他對中國的情況並不是非常熟悉,對海南航空也並不了解,但他明白中國已經成為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在迅速崛起,中國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中國未來的需求也必將帶動航空業的快速發展。有這些認識作為基礎,索羅斯很快就決定向海航投資2500萬美元,買進海航14.8%的股份,並一直持有至今。對于許多投資者來說,在當時投資于一家並不熟悉的中國公司無疑是一種冒險,但索羅斯不是那種等到一切都確定之後才追隨別人腳步的人,他有更為開闊的眼界和胸襟,這也正是他的“冒險”行為的依據。索羅斯的“冒險”被證明是正確的。十幾年來,他在中國投資得到的年平均回報率高達38%,被認為是他投資的最好項目之一。這無疑是對索羅斯“冒險”精神的一次肯定。

 

  索羅斯的冒險精神給他帶來了很多利潤,也給他造成過許多損失。所以,索羅斯每次做出投資決定之前都會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和分析,而且總會為自己留有余地,從不肯做孤注一擲的冒險。索羅斯的冒險從來就沒有失去理性,這正是投資者需要具有的理智!


  5.將理智發揮到“冷漠無情”

  從亞洲金融風暴這個事情來講,我不炒作它照樣會發生。我並不覺得炒外幣、投資有什麼不道德。我遵守運作規則。作為一個有道德和關心它們的人,我希望這些規則是有利于建立一個良好社會的,所以我主張改變某些規則。我認為一些規則需要改進。如果改進和改良影響到我自己的利益,我還是會支持它,因為需要改良的這個規則也許正是事件發生的原因。 ——喬治·索羅斯

  眾所周知,索羅斯是一位獨具眼光的投資家,他的專注讓他總能分清哪些事情不能融入半點同情進去。他精湛的投資技藝和高超的投資策略讓人驚嘆。確切地說,索羅斯是一個投機者,他總是乘著某些時機的變化從中投機獲利,即使是別人處于危難的時候,他也毫不手軟。索羅斯經常通過讓別人的資產貶值的方式來使自己獲得高額利潤。

 

  索羅斯把自己創立的量子基金打造成為全球著名的大規模對衝基金之一,但他同時也讓很多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一無所有,也因此遭受到了很多人的指責和聲討。索羅斯對此毫不在意,他總能以局外人的冷漠態度平靜地面對人們的指責。他對投資的冷漠如同他捐助慈善機構的熱忱一樣讓人感到吃驚。

 

  索羅斯基金公司最常用的一個技巧就是賣空。對于這一點,索羅斯承認自己有一種“邪惡的快樂”。他喜歡賣空那些機構青睞的股票。索羅斯進行的雅芳交易,便是他賣空牟利的經典例子。為了賣空,索羅斯基金以120美元的市價賣出了10000股雅芳的股票,接著股價大幅下跌,兩年後,索羅斯又以每股20美元的市價買回了10000股……每股賺100美元的利潤,索羅斯基金凈賺了100萬美元。索羅斯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注意到了文化傾向:老齡化的人口將意味著化妝行業的銷售收入減少。索羅斯在雅芳贏利下降之前就覺察到了。索羅斯高興地解釋說:“在雅芳的例子中,銀行沒有認識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化妝品行業的繁榮已經結束,因為市場已經飽和,而孩子們不用化妝品。這是他們錯過的又一大變化。”

 

  當然,索羅斯也有失手的時候。有時,在參觀工廠的時候,索羅斯太過于相信公司管理人員的樂觀評估。他購買好利獲得公司股票的唯一的原因就是他跟公司管理人員的會面,他事後對那次會面很懊悔。因為股票並沒有上漲。在外國貨幣上投機也是一個失敗的主張,購買股票期權也是一樣。由于誤以為半導體股票會看漲,索羅斯和羅傑斯的團隊在美國史普拉格電子公司上虧蝕了75萬美元。對此,羅傑斯的解釋是:“這只是由于分析不足,再加上我們買的是半導體行業的邊緣公司,不是主流公司。”

 

  索羅斯和羅傑斯的係統仍然行之有效。20世紀70年代對于華爾街的許多人來說是個危險的時期,但索羅斯卻是個例外。自1969年1月至1974年12月,索羅斯基金公司的股票價值幾乎上漲了3倍,從61萬美元增長到180萬美元。其間的每一年中,索羅斯基金都呈現正增長。而相比之下,同期的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了3.4%。1976年,索羅斯基金增長了61.9%,1977年,美國陶氏公司在下降13%的情況下,索羅斯基金增長了31.2%。1977年末至1988年初,索羅斯和羅傑斯再度決定在技術和國防類股上持有頭寸,這在當時是最逆反的觀點,因為大多數華爾街的交易員碰都不想碰這些股票。摩根斯坦利的巴頓·比格斯說:“要知道,吉米·卡特總統在談論人權問題,而索羅斯早在成為華爾街投資者之前18個月就開始談論那些股票了。”索羅斯責怪自己買得太遲,可是他仍然領先于其他人。1978年,索羅斯基金公司的資產價值增長到1.03億美元,基金有高達55.1%的投資回報率。接下來的一年,即1979年,索羅斯基金的回報率上升到59.1%,資產價值增長到1.78億美元。索羅斯的高科技投資策略仍然充滿活力,絲毫沒有消退的跡象。1979年,索羅斯重新命名基金,叫做量子基金,以紀念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發現的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該原理認為:在量子力學中,人不可能預測到亞原子粒子的行為。這一理論正好和索羅斯的金融理論吻合。索羅斯認為,市場也總處于不確定和不斷變動的狀態。如果不去考慮那些顯而易見的事情,而在出乎意料的事情上下注,就有可能賺錢。索羅斯的基金經營得非常成功,以至于基金根據自己股票的供求關係來收取溢價。

 

  可以想象,如果有人賺到索羅斯那麼多錢,人們難免會質疑:他所有的金融活動都是正大光明的嗎?這些年,索羅斯時不時地會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生一些摩擦,但是沒有一次發展成為大的阻礙。然而,20世紀70年代的一次衝突似乎很嚴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將索羅斯告上美國紐約地方法院,控告他操縱股票。具體的罪名是民事欺詐和違反美國聯邦證券法的反操縱條款。根據原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控訴,1977年10月,在美國計算機科學公司公開上市前一天,索羅斯將每股價格壓低了50美分。根據美國證券委員會的證詞,索羅斯涉嫌指示一位經紀人大批地賣掉計算機科學公司的股票。該基金總共持有4.01萬股,這位經紀人拋售了其中的2.24萬股,佔1977年10月11日計算機科學公司當天交易量的70%。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補充說,上市價格是那一天收盤時“人為壓低的價格”,每股只有8.375美元。加拿大的非營利組織瓊斯基金會報盤,在1977年6月同意公開售出150萬股,並且以公開上市的價格將另外150萬股賣給了計算機科學公司。這一被指控的操縱行為可能使該基金會損失750萬美元。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控訴,索羅斯基金從報盤經理手中購入了15.5萬股,以更低的價格從其他的經紀人那里購入1萬股。證券交易委員會指控,在上市當天,以及上市後當月稍後的日子里,索羅斯下令買入計算機科學公司的7.5萬股,將股價維持在每股8.375美元,引誘其他人買進這只股票。結果是,索羅斯簽署了法院的判決書,對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指控,索羅斯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就此結案。索羅斯認為,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打官司會花費他太多的時間和金錢。1981年某雜志的文章里引用了索羅斯的話:“證券交易委員會不能相信,有人可以在不違規的情況下,做得像我這樣出色,他們想找一些理由。”

 

  如果說,是索羅斯卓越的投資業績使得證券交易委員會想尋找一些可以指控的事情來陷害索羅斯,這似乎不大可能。更可能的情況是,當局幾乎找不到充足的證據來控告索羅斯。索羅斯可能會受到金融訴訟,可能會被認為有罪,可能會被罰款。但是,他的好運始終伴隨他左右,在他整個金融生涯中,他沒有進過監獄一天。即使他被指控,即使付罰款,這對他的業務並沒有什麼重大影響。加拿大的瓊斯基金會控告索羅斯,聲稱由于股票價值下降,基金會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索羅斯和基金會最終以100萬美元和解。這起訴訟並沒有使索羅斯退縮,事實上,這對于他的收益沒有什麼影響。

 

  索羅斯對這一切顯得無動于衷,面對眾人的指責,他認為自己沒有半點錯誤。索羅斯說,這是一場賭博,當然會有輸有贏,因此他強調他沒有而且也不會有半點內疚。他說,他無意于讓英國人傾家蕩產,他只是為了賺錢,他也沒有做什麼違法的事情,他只是正當地抓住了英國政府以及英格蘭銀行給他提供的機會。這就是索羅斯,一個冷漠的投機者,當他投資的時候,他的思想里不允許他帶著任何憐憫之情。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聲討索羅斯說:“我們花了40年建立起的經濟體係,就被這個帶有很多錢的白癡一下子給搞垮了。”索羅斯對此不置可否:“從亞洲金融風暴這個事情來講,我不炒作它照樣會發生。我並不覺得炒外幣、投機有什麼不道德。我遵守運作規則。作為一個有道德和關心它們的人,我希望這些規則是有利于建立一個良好社會的,所以我主張改變某些規則。我認為一些規則需要改進。如果改進和改良影響到我自己的利益,我還是會支持它,因為需要改良的這個規則也許正是事件發生的原因。”這就是索羅斯,金融投資中冷漠無情的索羅斯。

 

  由此可見,投資大師索羅斯在金融界狙擊英鎊、炒作亞洲金融風暴等的大手筆讓全世界都認識了他。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投資者:投資時一定要理性,千萬不要摻加任何東西進去。


  6.市場沒有真正的平靜

  我和我的基金融為一體。我和基金生活在一起,睡在一起……它就是我的情婦。我努力避免失敗的恐懼,避免犯錯的煩惱。 ——喬治·索羅斯

  索羅斯建議投資者,金融市場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任何一個投資者都不可能在短暫的時間內窮盡所有的信息,所以投資者需要時刻保持警惕,這樣才能追趕上市場變化的步伐。但是,很多投資者盡管很聰明,也有很高的判斷力,但是卻很難始終如一地做到這一點。

 

  索羅斯從不敢將投資看做是人生的一場遊戲,而是在任何時候都保持對市場的敏感性和警惕性,使全身的細胞都處于戒備狀態之中,時刻關注著市場的一舉一動,按照索羅斯自己的說法就是使自己的“每一根神經都不空閒”。因為他知道風平浪靜的市場,也會給投資者帶來傷害。他還把保持警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並要求下屬人員也這樣去做。

 

  超凡的警覺性是索羅斯不同于一般投資者的特點之一,對于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變化他都會放到更為宏觀的環境中去考察,預測其對投資市場可能產生的影響。他不僅留意外在環境的細微變化,還非常注意重要人物在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話,不僅明白其表面意思,還注意揣摩所隱含的信息。此外,他還關注自己內心的變化。

 

  警惕意識常常使索羅斯立于不敗之地,因為他不願意接受投資失敗所帶來的損失和生理上的痛苦:背痛、腰痛、肩痛。因此,他對風險非常警惕,當這些痛苦給他暗示風險時,他會變得更加警覺,他會對每處細節的變化都認真地研究,對投資工作的每一個層面都考慮周到。而當塵埃落定,一切變化都轉化為無法改變現實的時候,他又顯得非常從容。

 

  正是索羅斯的這種高度的警覺性,使得他在行動上比別人快半拍,當別人還被蒙在鼓里,不知怎麼回事的時候,他已經採取行動,搶佔先機;當那些欠缺警覺的投資者還在悠閒地享受生活的時候,索羅斯已經到市場尋找機會;當那些投資者還在盼望著能在股市上撈得更大的利益時,索羅斯已經看出了蘊藏的殺機,快速躲閃。

 

  在市場波動頻繁的時候,一些突變可能會刺激投資者的神經,讓投資者保持清醒,對外在的異常現象非常關注,生怕錯過一次難得的大好機遇或是遇到重大的風險而遭受損失。但是,當市場看起來風平浪靜的時候,投資者就會變得麻痹大意,喪失警惕性和對市場細微變化的敏感性,當機會或風險突然出現的時候變得措手不及,後悔不已。

 

  然而,發出再多的感嘆也于事無補。投資者要知道,市場永遠不會有真正的風平浪靜,市場是開放的,任何的外在因素都可能對其造成影響,大到突發的軍事政治事件、供求關係的變化,小到金融市場頻繁的買入或賣出,都可能激起股市的震蕩,使其隨時變得波濤洶涌、風高浪急。有時市場越平靜,隱藏的變化就越大,就如同暴風雨到來之前的悶熱天氣,一點風都沒有,一旦風雨大作,就有排山倒海之勢。

 

  所以,投資者要保持自己嗅覺的靈敏性,擺脫惰性心理,時刻關注市場的變化,不僅要注意一些明顯的變動,也要注意認真分析那些看似平常的細微變化,從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從而結合自己的知識進行形勢的預測。只有這樣你才能比別人多一次勝出的機會。如果等到眾多的投資者都覺察到市場變化帶來的贏利機會的時候你再行動,分到的利潤就可能微乎其微了。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