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五篇 服裝禮儀

時間:2010-02-08 14:19   來源:中國臺灣網

  佛靠金裝,人靠衣裝。人在社會生活交際場合中穿戴是最有講究的。莎士比亞說:“服裝可以表現人格。”人們往往會從一個人的穿戴打扮上判斷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和品位。服裝禮儀與社會信任密不可分,穿衣之道在于符合身份與場合。



  佛靠金裝,人靠衣裝

  現代服裝除了具有禦寒防曬、保護肌膚和遮羞的作用之外,還有一係列的功能,成為人類與自然狀態的動物根本區別的一種標志,是一種內容豐富的人類文化。

  1.人類生活的基本需要,生活水平的主要標志,人類的“第一禮節”

 

  人類生存最基本的物質資料被概括為“衣食住行”,事實確實如此。想要了解一個人或一家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只要打開他的衣櫃和衣箱,就一目了然。人們想比較一下自己在不同時期的生活水平的變化情況,比比衣服的數量和質量就再準確不過了。

  2.自我欣賞,自我滿足,自我提升

 

  有人說穿衣服是為了給別人看的,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話有一定道理,但只說對了一半。其實,人穿上一件好衣服首先是自己心里感覺舒服。中國人過春節有穿新衣服的風俗,主要是為了自己高興,客觀上增加了節日的歡慶氣氛而已。小孩子是不懂得社會上復雜關係的,每當穿上一件新衣服時的那個高興勁兒,才真正體現出了人對新衣服需求的心情。因此,當一個人穿上了一件自己很喜歡的好衣服時,有了一種滿足感,帶來了一份好心情;有了一股精神勁,帶來了一種自信;有了一些自愛,多了一些自尊。成年人對這種感覺不願表露,孩子則表現得充分。你可以想象得出,當孩子們穿上一件漂亮的新衣服進入幼兒園,站在小朋友們的面前時,那是個什麼勁頭!

  3.展示個性,推銷自己

 

  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服裝來展示自己的形象,取決于個人形象定位的諸多因素。因此,一個人在別人面前一亮相,他的衣著就是一張鮮活的“名片”,標明了你的文化水平、品格修養、精神狀態、審美情趣、經濟狀況、職業,等等。在社會交往中,這種展示便于盡快讓對方全面了解自己,以便“推銷”自己。在求職面試時,這種展示就顯得至關重要了,能讓用人單位的主管一眼就看出你是否符合他要聘用的人的條件。即使在與人一般的結識中,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也是很重要的,它將為你創造與別人進一步交往的機會。

  4.對人尊重,廣交朋友

 

  當一個人穿上自己很滿意的衣服時,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面對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潛臺詞”。“你看我穿上這身衣服多精神、多帶勁!”這是自我欣賞。“我穿上這身衣服像個大學的教授吧!”這是展示個性。“今天要見你,我特意穿上這件衣服。”這是表示對對方的尊重。

 

  基于尊重對方的思想,注意自己的穿著,就會讓對方感覺到,你很重視這次會面,你很歡迎這次會面,你很願意與他會面。通過穿著的得體、整潔,向別人表示尊重,就可以贏得更多的朋友。

  5.社會發展變化的標志

 

  從社會意義來講,服裝有一種奇特的功能,它與社會發展速度的快慢,社會變革程度的大小是同步的,是時代的標志。從古代的畫冊、近代的照片和現代的影視中,可以明顯地找到不同時代、不同時期服裝的差別。社會變化大、變化快,服裝也變化大、變化快,社會發展停滯了,服裝也定格了。回首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巨變,可以從人們身上衣服的變化之大,變化之快反映出來。不僅是生活富裕了,衣服多了,質量高了,更重要的是式樣的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講,穿衣服守舊的人,往往是思想守舊的人,能隨著時尚穿衣的人才是與社會前進同步的人。服裝設計師受人尊敬,是因為他們都在為我們設計新的生活。

  6.融入社會,實現自我

 

  綜上所述,一個人的穿著是否與社會發展同步,成為一個人是否能融入社會的一張“門票”。一個人的穿著是否被更多人接受、歡迎,成為一個人是否能進入社會職業崗位的“通行證”。社會存在各種不同的職業,還存在各種不同的階層,它們可以劃分成高低不同的層次,每個層次的圈子都有自己服裝的特殊之處,穿著不得當就進不了某個相應的圈子。這看來是表面的差別,實質上是個人與環境的不協調,個人與工作崗位的不適應。莎士比亞說得好:“服裝往往可以表現人格。”

  禮儀精髓:

 

  “佛靠金裝,人靠衣裝”,說明衣服不僅可以給人增添光彩,而且可以反作用于人的內心,使人精神煥發,增強人的自信、自尊,人與衣服相得益彰。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