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七篇 應酬禮儀

時間:2010-01-29 14:07   來源:中國臺灣網

  應酬禮儀是每一個人都離不開的學問。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每個人都要懂得一些應酬禮儀。比如,如何在宴請中做到有禮有節,如何在別人的婚禮上恰當地表達自己的祝福,如何在朋友聚會上增進同學或同事的情意,如何在家人朋友的生日聚會上表達祝願和心意。其中,有很多細節需要我們仔細斟酌,認真把握,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形象更加完美。

 

  中餐進餐禮儀

  中餐禮儀,是中華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體現一種人倫精神,要給予客人方便,增添客人的興致,特別講究待客的禮儀細節。

  1.宴會桌次與座次安排

 

  (1)桌次排列

 

  中餐宴會活動的桌次安排有嚴格的禮儀規范和講究。安排桌子可視人數多少設一桌或多桌。中餐宴會多使用圓桌,多桌可分為主桌和副桌。桌次的安排要根據宴會廳的形狀和桌數的多少來確定。

 

  主桌有兩種,一種是長方形橫擺桌,主客面向眾席而坐;另一種是大圓桌,圓桌中央設花壇或圍桌,主客圍桌而坐。主桌的座位應擺放席卡簽名。

 

  一般來說,最前排的一兩桌是為貴賓和第一上賓準備的,赴宴者如果不是主賓,最好不要貿然入座。

 

  兩桌組成的小型宴會,餐桌的排列,有時需要橫排,有時則需要豎排。橫排時,桌次以右為尊,以左為卑。左右方位的確定是以面對正門的位置為準。兩桌豎排時,桌次以距離正門遠的位置為尊,以距離正門近的位置為下。

 

  三桌或三桌以上的宴會,其排列方法除了要遵守兩桌排列的規則外,還應考慮距離主桌的距離,即距離主桌越近,桌次越高。多桌宴會,應將排列序號放在餐桌上。隆重的中餐還為每位客人準備一份菜單。在安排桌次時,除主桌可以略大之外,其他餐桌大小、形狀應大體相倣,不宜差別過大。排列形狀有左右型、上下型、一字型、品字型、獨立型、十字型、軸心型、講臺型、環繞型、多排型等。

 

  (2)宴會座次排列

 

  中式宴會多使用圓桌,每張餐桌上的具體位次都有主次尊卑之分。如果是多桌中餐,宴會的主人應該坐在主桌上,面對正門就座;同一張桌上距離主人相同的位次,排列順序講究以右為尊,以左為卑;同一張桌上位次的尊卑,根據距離主人的遠近而定,以近為上,以遠為下。在舉行多桌宴會時,則每張桌上都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作為各桌的主人,負責照應客人,其位置一般應以主桌主人同向就座,而其兩側的座位是留給本桌上賓的。除非受到邀請,赴宴者也不宜去坐。安排就餐人數一般應限制在10人之內,並且以雙數為好。

 

  在國際交往場合和商務交際場合,中餐習慣于按職務和身份的高低排列席位:如果夫人或女士出席,通常是將女士排在一起,即主賓坐在男主人右上方,其夫人坐在女主人右上方。

 

  一主位式座位的排列方法:主賓在主人的右首就座,形成一個談話中心。兩主位式座位的排列方法:如果主人夫婦就座同一桌,以男主人為第一主人,女主人為第二主人,主賓和主賓夫人分別坐在男女主人右側,桌上形成兩個談話中心。如果遇到主賓身份高于主人時,為了表示對主賓的尊重,可以請主賓坐在主人的位子上,第二主人坐在主賓的左側或按常規排列。主賓偕夫人,而主人的夫人因故不能出席時,可請與主人有聯係且身份相當的女士作第二主人;若無適當的女士出席,可把主賓夫婦安排在主人的左右兩側。

  2.餐具的擺放與使用

 

  (1)餐具的擺放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等。我國宴請外賓時,除筷子外,還要擺上刀叉,專供不會使用筷子的外賓使用。

 

  (2)中餐餐具的使用

 

  與西餐相比較,中餐的一大特色是其餐具有所不同,而且各種餐具在使用上往往還有許多的講究和門道。學習中餐禮儀,要認真學習其餐具使用的方法。筷子是正餐的主要餐具,用以夾取食物。一般應以右手持筷,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共同捏住筷子的三分之一處。日本用筷子有“八忌”:

 

  一忌“半途筷”,夾住菜肴又放下,再夾另一種。

 

  二忌“遊動筷”,在盤里來回挑揀。

 

  三忌“窺筷”,手拿筷子猶豫不決,目光在桌子上掃來掃去。

 

  四忌“碎筷”,筷子上帶有細碎的菜肴。

 

  五忌“剃筷”,以筷當叉,挑扎著菜肴往嘴里送。

 

  六忌“簽筷”,以筷當牙簽剔牙。

 

  七忌“淚筷”,筷子上的鹵汁在夾菜時像眼淚一樣滴下。

 

  八忌“吮筷”,用嘴去舔筷子上的鹵汁。

 

  這“八忌”同樣適用中餐用筷。

 

  湯匙主要用于飲湯,盡量不要用其取菜。不得已用其取菜時,也不宜取得過滿。使用湯匙要注意,第一,暫時不用湯匙時,應置于自己的食碟上。不要直接放在餐桌上,或是讓它插在食物中。第二,用湯匙取食時,應立即食用,不要把它再次倒回原處。第三,若取用的食物過燙,不能用湯匙將其折來折去。也不要用嘴將其吹來吹去。第四,食用湯匙里的食物時,盡量不要把湯匙塞入口中或反復吮吸它。

 

  在中餐里,碗主要用來盛放主食、羹湯。在正式場合用餐時,用碗要注意:一是不能端起碗來進食,尤其不要用雙手端起碗來進食;二是碗里的食物應以筷子、湯匙加以輔助進食,不要直接用手去取,更不能用嘴去吮吸食物;三是碗里剩余的食物,不可直接倒入口中,也不能用舌頭直接去亂舔;四是暫時不用的碗,不可放雜物,也不要把碗倒扣過來放在餐桌上。

 

  盤子在中餐里主要用于盛放食物,其使用方面的講究與碗略同。盤子在餐桌上一般應保持原位,不被搬動,而且不宜多個摞放在一起。

 

  需要著重介紹的是一種用途較為特殊的被稱作食碟的盤子。食碟的主要用途,是用來暫放從公用的菜盤里取來享用的菜肴。使用食碟時要注意:一是不要取放的食物過多;二是不要將多種食物堆放在一起;三是不要將食物殘渣、骨、刺吐在地上、桌上,而應將其輕輕取放在食碟的前端,必要時由侍者撤走或更換。

 

  中餐的水杯主要用來盛白水、飲料和果汁。要注意不可用水杯盛酒;而酒杯則有紅酒杯和白酒杯,大的為紅酒杯,小的為白酒杯,二者不能混用。

 

  正式宴會上,會為每位用餐者準備一條餐巾。它應當鋪放在並攏之後的大腿上,而不能圍在脖子上,或掖在衣領里、腰帶上。餐巾可用于輕揩嘴部和手,但不能用于擦餐具、擦臉。擦手之後應將其放回盤中,由侍者取走。有時,在正式宴會結束前,會再送上一塊濕巾。不同的是,它只能用來擦嘴,也不能擦臉、抹汗。

 

  牙簽主要用來剔牙之用。用餐時,盡可能不要當眾剔牙。非剔不可時,應以另一只手掩住口部,切勿大張“血盆大口”,剔出來的東西,不要當眾觀賞或再次入口,也不要隨手亂彈,隨口亂吐。剔牙之後,不要叼著牙簽沒完。取用食物時,不要以牙簽扎取。

  禮儀精髓:

 

  中餐宴會是我國固有的宴飲聚會。其特點是提供中式菜點,使用中式家具、餐具、茶具和提供中式服務,基本按中國人傳統的方式進餐。由于中餐歷史悠久,享譽世界,所以中式進餐禮儀幾千年來已形成了一套傳統。掌握中餐禮儀對于成功進行社交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