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是人生當中最深的學問,一個不會做人、不會處世的人,決不會有什麼輝煌的成就。生活中,怎樣對待人情往來,怎樣對待朋友之間的距離,怎樣營造一個和諧人際氛圍,怎樣才能做一個有人緣的人,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和學習的。
通曉人情往來
通曉人情,就是要有一種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情感體驗的態度。從正面講,就是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好像肚子餓了要吃飯,應該想到別人肚子也餓了,也要吃飯;身上冷了要穿衣,應想到別人也與你一樣。懂得這些,你就要“推食食人”、“解衣衣人”。通曉人情從反面講,就是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愛面子,就別傷別人面子;你要尊重,就不能不尊重別人。“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事,也不是沒有人做。
有人緣的人,才會廣交朋友,受人歡迎。話雖這樣說,但人情的“通”,人緣的“有”,是不能靠守株待兔的,天上不會掉下一張餡餅,人情要去做。
李先生與趙先生在一家商場相遇,趙先生帶著他的獨生女,兩人邊走邊談些生意上的事情,當經過衣櫃時,李先生注意到趙的女兒的眼光落在一件紅色衣服上。第二天,李來到趙的家,送給趙的女兒一件紅色的禮物,趙的女兒很開心。于是,趙先生與李先生的關係更近了一步。
禮儀精髓: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為人處世離不開“人情定律”,不懂不察人情是不可以的。因為,人情是無根的東西,想要固定它,必須牢牢地掌握它。
樂于幫助他人
有一種說法,生活不需要技巧,講的是人與人之間要以誠相待,不要懷著某種個人目的。因為,一旦對方發現自己是被你利用的工具,即使你對他再好,也只能引起他對你的敵意,並拒絕和你繼續保持關係。
對別人的幫助,要落到具體的行動上,不要只停留在口頭上。幫助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隨便幫幫,一種可能是一幫到底,做足人情。第一種幫助不能說它不是幫助,因為它也能給人帶來某種好處,但隨便幫幫的幫助不是真正的幫助,因為這種隨便的幫助在關鍵的時候,總是不管用。第二種幫助才是真正的幫助,它能幫人徹底解決實際困難。我們時常用“兩肋插刀”來形容朋友之間深刻的情義。也就是說,只有共患難的人是朋友!為什麼呢?
有些人,人緣看起來挺不錯,新朋友一個接一個。但是真正需要幫忙的時候,只怕一個可依賴的朋友也沒有。朋友自然也是由生而熟,在長時間的交往中,各種不同的思想見解,經由交流和衝突,而獲致融洽。兩個不同的東西,要完全融合,需要時間,時間是最好的考驗。只有在面臨變故的時候,能夠共患難的人,我們才稱之為朋友。幫助別人也離不開技巧。在具體的情景下,當你想幫助某個人時,你要注意具體方法,如何幫助他,才能使他真正得到你的幫助。一位殘疾人坐在三輪車上上坡,但因坡度較大,他費了很大的勁也沒上去。好心的你走上前,想幫助他,告訴他該怎樣用力。你不知道,他此時最需要的,是你從後面推他一把,讓他順利通過這段道路。
禮儀精髓:
要獲得真正成功的人際關係,就只能用愛心去和別人推心置腹地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