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在湘二十年》
《臺商在湘二十年》序
梅克保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湖南作為歷史上去臺人員較多的省份之一,與臺灣歷史相連、文化相通、血脈相親。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後,湘臺兩地交流交往逐漸回暖。20世紀80年代初期,兩岸經貿合作之船揚帆啟航,湖南以獨特的人文、地緣等優勢,吸引著臺灣同胞來湘發展。從1989年臺商林周毅女士在湘潭市投資創辦慈光幼稚園起,20年來,萬千臺商陸續跨越千里海峽來到大陸、來到湖南,憑借著大陸出臺的臺商投資優惠政策,秉持著“愛拼才會贏”的奮鬥精神,在三湘大地開拓前行,先後經歷了起步(1989-1991年)、逐漸發展(1992-1995年)、回落及恢復(1996-1999年)、集聚發展(2000-2003年)、快速發展(2004年至今)五個階段,由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與三湘兒女共同譜寫了攜手並進、同舟共濟、互利共贏的壯麗篇章。
臺商在湘20年,是自身不斷發展壯大的20年。一是投資領域不斷擴大。臺商在湘投資產業結構由最初的單一逐漸變為多元,目前已涉及制造業、農業、商業、旅遊、物流、房地產等30多個領域。在三次產業比重中,第一產業佔8.22%;第二產業佔61.38%,其中又以制造業為主,佔第二產業的88.97%;第三產業佔30.4%。二是投資區域遍布全省。早些年,臺商來湘投資相對集中于長株潭及岳陽市。隨著湖南路網的貫通和各地投資環境的改善,目前臺資企業已遍布全省14個市州,成為推動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之一,深化了湘臺各領域多層次的交流與合作。三是集聚園區抱團發展。從2001年在長沙設立湖南省臺商投資區以來,全省陸續開發建設了一批以臺資為主、特色鮮明的產業園區,如湘潭九華臺商投資區、長沙食品加工基地、永州紡織服裝制造基地、郴州出口加工區、益陽臺灣工業園、婁底雙峰鞋業工業園、岳陽經開區、衡陽白沙洲臺灣工業園等,大批臺資企業入園抱團發展,集聚程度明顯提高。四是知名企業入駐增多。旺旺集團、國產實業、臺灣聯電、臺達電子、大潤發、新東陽、康師傅、全創科技等一批知名臺企先後入駐湖南,並帶動了大批中小型臺資企業來此發展。
臺商在湘20年,也是促進湖南又好又快發展的20年。一是促進了經濟增長、財稅增收。湖南屬投資主導型經濟,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47.5%。截止2009年底,入湘臺資企業累計達1921個,合同臺資37億美元,實際到位臺資29.46億美元,臺商已經成為湖南第二大境外投資主體,臺資企業不僅拉動了湖南經濟增長,也為湖南財稅增收作出了積極貢獻。二是促進了社會就業和人才培養。據統計,全省臺資企業每年約吸納12萬人就業。同時,在湘臺企部分高層和全部中層管理、技術人員已實現湘籍本土化,為湖南培養了一批企業管理和技術人才。三是促進了產業優化升級。臺商投資領域涉及種養、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鞋帽、電子制造、建築及房地產、餐飲、娛樂等行業。在這些行業中,臺資企業引領湖南發展潮流,帶動了整個產業的改造、提質、升級。四是促進了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廣大臺商熱心慈善事業,積極回報社會,為湖南的賑災、助學、扶老、助殘、恤孤、濟困等公益事業捐贈款物累計超過2億元人民幣,不僅提高了臺企自身的美譽度和社會關注度,也進一步增進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
臺商在湘20年,湘臺雙方之所以能夠實現互利共贏,除了臺商自身的拼搏奮鬥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環境外,也得益于湖南良好的經濟環境,得益于湖南各級黨政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細致服務。豐富的物質資源為臺商發展創業提供了有利條件。湖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屬之鄉”和“非金屬礦之鄉”,全國已發現的140多個礦種中,湖南有124種;同時,也是全國的“魚米之鄉”,自古就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水稻產量全國第一,生豬出欄全國第二,水產、茶葉、苧麻、烤煙、湘蓮等多種農產品出口飲譽世界。優越的區位和便捷的交通拉近了湘臺兩地距離。湖南地處中部,具有承東啟西、連南接北、通江達海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全省包括公路、鐵路、港口、機場、郵政在內的現代立體交通網絡初步形成,已進入4小時高速公路經濟圈時代,特別是武廣高鐵的開通,拉近了湖南與華南沿海地區的距離。長沙和岳陽城陵磯開通對臺空中與海上直航線路,湖南成為第二批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區域之一,湘臺兩地全面融入兩岸大“三通”格局。優勢產業集群為臺資企業發展壯大奠定了良好基礎。湖南基本形成了工程機械、鋼鐵有色、軌道交通、汽車制造、食品加工等10大優勢產業集群,與臺灣在能源、原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現代物流、旅遊、文化創意等產業方面具有廣泛的對接空間。良好的投資環境為臺商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湖南既乘國家“中部崛起”之東風,又佔全國“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之先機,兼得“泛珠”、“長三角”之便利,具有良好的政策大環境。特別是近年來,注重在簡政、放權、配套、讓利上下功夫,先後出臺了《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關于促進臺資企業發展的若幹意見》、推動湘南地區開放開發和承接產業轉移先行先試等政策法規,進一步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和各項基礎工作,投資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舉辦一係列大型經貿文化交流活動為臺商搭建了來湘發展的平臺。近年來,湖南相繼成功舉辦或承辦了“中博會湘臺經貿論壇”、“珠洽會湖南臺商懇談會”、“2009海外臺商湖南行”、“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湘臺經貿合作交流會”等一係列重大對臺經貿文化活動,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鬱慕明,宗教界領袖星雲法師等島內上層人士和眾多島內知名企業家、工商社團負責人來湘參訪或出席有關活動,吸引了大批臺商、臺企來湘投資發展,湖南已成為中部地區吸引臺資最為活躍的省份之一。
追溯過往,花紅果碩,令人欣慰;展望未來,形勢向好,催人奮進。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處于進一步向前推進的重要機遇期,兩岸往來之便捷、交流之活躍、合作之深入,前所未有;湘臺經貿合作也迎來了一個條件更加完備、空間更加廣闊、前景更加美好的新階段。從現實基礎看,湘臺20年經貿合作成效顯著,越來越多的臺胞、臺商投身湖南經濟社會建設,分享改革發展成果;越來越多的臺商把湖南視為第二故鄉,在這里添置房產,接來家眷,完全融入當地生活;越來越多的臺企在湖南生根、開花、結果,並悄然影響和改變著湖南人的日常生活:約會在“上島咖啡”,唱歌去“錢櫃”,購物在“大潤發”,電腦用“宏基”和“華碩”,喝“旺旺”牛奶,吃“福滿多”方便面,生日送“羅莎蛋糕”,等等,成為臺商、臺企與湖南人民水乳交融的生動寫照。從政策機遇看,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目前已進入實質性階段,隨著國家一係列優惠政策的相繼落地,湖南必將在新一輪經濟競爭中搶佔先機,吸引更多的人才、技術、資金、項目流入,這為臺商提升投資平臺、加快產業轉移,實現在湖南二次創業提供了難得機遇。從比較優勢看,湖南已初步建成現代化的綜合交通網絡,湘臺兩地空中、水上直航成行。長沙至臺北每周有8個直航航班,臺商們可以愜意地感受到清晨在臺灣吃早餐、中午到湖南吃湘菜的快捷與輕松。同時,湖南的資源、生態、科技、人才等優勢明顯,是中部地區投資的成本洼地。從合作空間看,與沿海發達地區比,目前在湘臺企總數偏少,且以傳統制造業、餐飲娛樂業等勞動力、資源密集型中小企業居多,而代表現代產業的先進制造業、金融服務業、電子信息業、信息傳輸、現代物流、咨詢服務、文化旅遊等才剛剛起步,合作前景十分廣闊。特別是隨著兩岸三通的全面實現,湖南正成為臺商投資大陸的新熱點,湘臺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局面必將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回顧臺商在湘20年,既是一部在湘臺商的奮鬥史,也是一部湘臺兩地的合作史,還是一部湘臺同胞交流融合的友誼史。每一位臺商,都以自己獨特的奮鬥經歷、傳奇故事和湖湘情懷,共同映照出深厚的歷史意蘊,勾勒出兩岸光彩奪目的時代畫卷。為了真實地記錄20年來廣大臺商在湘創業奮鬥的歷程,中共湖南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湖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編輯出版了《臺商在湘二十年》一書。該書按地域分類,全面介紹了湖南14個市州概貌及各地臺商發展概況,精心選錄了50多篇在湘臺商、臺企創業發展的記實文章,具有多方面的現實意義。一是記載過往,激勵來者。該書以“載入典籍”的形式,將50余位成就突出、代表性強的臺商在湘奮鬥事跡編輯成書,即是一種歷史總結,更是對他們為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和湘臺經貿交流合作所做的貢獻表示肯定和褒揚,必將激勵更多的在湘臺商務實奮進,創造新的輝煌業績。二是展示形象,推動合作。該書集中展示了20年來湖南對臺經貿交流合作的重要成果,真實反映了全省上下關心臺商、關愛臺企的最大誠意,充分體現了湖南人民對臺灣同胞的深情厚誼,必將吸引更多臺商來湘投資興業、共謀發展。三是提供借鑒,促進工作。該書通過全面詳實的記述,展現了各地對臺經貿工作的得與失,廣大臺商的思與求,對各級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做好對臺工作、服務在湘臺商、臺企,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深刻指出:“我們期待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推動經濟合作制度化,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提供更為強大的經濟動力。兩岸可以為此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以最大限度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商簽進展順利。我們相信,隨著該協議的簽訂,兩岸經濟合作必將邁入正常化、制度化軌道;湖南這一方充滿經濟發展活力、魅力和潛力的熱土,必將成為越來越多臺商和臺企投資興業的目的地,上演更多更加精彩的歷史傳奇。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兩岸關係春暖花開的時節,在“2010年走進臺灣湖南周”活動即將開幕之際,我們謹以《臺商在湘二十年》一書的付梓,對每一位曾在湖南、現在湖南以及關心、支持湖南發展的臺胞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將來湖南發展的臺商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並祝願所有在湘臺資企業不斷做大做強,祝願湘臺經貿交流合作不斷擴大和深化,譜寫出更加壯美的華彩篇章!
是為序。
(作者係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