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概況
長沙,又稱“星城”,是湖南省的省會,地處湖南東部偏北,地處洞庭湖平原的南端向湘中丘陵盆地過渡地帶,與岳陽、益陽、婁底、株洲、湘潭和江西省萍鄉市接壤。長沙市總面積為1181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92平方公里,全市戶籍總人口641.73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36.5801萬人。
長沙有文字可考的歷史3000多年,歷史上涌現眾多名人,留下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跡,成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因屈原和賈誼的影響而被稱為“屈賈之鄉”。因馬王堆漢墓和走馬樓簡牘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蘊,長沙又稱“楚漢名城”,千年學府岳麓書院為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徵。長沙最重要的特產有湘繡、棕編、中國紅瓷器、菊花石雕、煙花等。
長沙是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水陸空交通皆較發達、便利。長沙與株洲形成共同鐵路樞紐。武廣客運專線已建成運營。長沙公路密度達到42.74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193公里。湘江穿過長沙,並連接洞庭湖和長江主流。長沙有湘江千噸級航道和有全國最大的內河主樞紐港——霞凝新港。港口吞吐量達1100多萬噸,其中港口國際集裝箱吞吐量36萬標箱,重件雜貨350萬噸。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可直航境內45個主要城市和香港、曼谷、首爾、釜山、大阪等境外城市,2009年初開通了直航臺北的航線,一周8個航班、乘坐直航航班旅客全年達45328人次,2009年,黃花國際機場的年度旅客吞吐量第一次突破1000萬人次。
長沙經濟偏重于第三產業,尤以媒體和娛樂業聞名,為中南地區重要工商業城市。近年來,長沙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一大批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機械重工業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2008年,長沙工業總產值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10位,經濟中的第二產業比重超過第三產業,成為了經濟增長中最重要的支柱。2009年長沙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44.8億,增長14.7%,在全國省會城市中躍居第7位。
臺商在長沙
近年來,長沙市把對臺引資服務工作列為全市中心工作,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陳潤兒,市長張劍飛等領導先後率領市經貿訪問團到臺灣考察交流,集全市之力舉辦大型招商活動,結合重點園區、重點產業,逐步建立長臺經貿交流合作平臺,進一步完善服務,為在長臺資企業提供良好生產經營環境,得到了在長臺商的一致好評,促進了長臺經貿合作的快速、健康發展。截至2009年12月底,長沙市累計批準成立臺資企業519家,吸收臺資總額近20億美元,投資領域涉及機械電子、食品加工、餐飲娛樂、商業流通、房地產開發等。成為中部地區臺資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
來長投資考察臺商大幅增加。近年來隨著國家中部崛起和西部開發戰略的實施,尤其是長沙作為中部地區“兩型社會”城市綜合配套試驗區後,長沙的區位優勢及人文條件吸引大批臺商前來長沙投資考察。華聚產業共同標準推進基金會、臺灣中華青年企業家協會理事長、聯發科技、臺達電子等一批有實力、有投資意向的臺灣工商界知名團體和企業先後來長考察。
大型臺資企業穩步發展。旺旺集團在長沙市總投資逾2.2億美元,湖南總廠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人民幣,列入全市工業20強,多年上繳利稅過億元,安置就業人員2000多人,後又在芙蓉區投資成立旺旺醫院。由于長沙市已有大型臺資企業的良性發展,目前,宏全國際、新東陽、康師傅、長豐聯成、鎂鎂電子等企業相繼落戶長沙,大潤發搶灘長沙超市市場,在芙蓉區開辦一店後,于去年年底在天心區開辦二店。
臺商投資結構不斷優化。長沙市臺資企業相對集中在加工工業和第三產業方面,餐飲、娛樂、食品業佔臺資企業總數的60%左右。近年來,長沙市注重引導臺資企業投向高科技、現代農業開發等領域,農業開發企業和高科技企業所佔比重逐年增多,臺資企業的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投資領域不斷擴展,如瀏陽本利有機農業基地等為農業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