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長沙篇:寄情湘繡的臺灣人

時間:2010-11-03 15:12   來源:中國臺灣網

寄情湘繡的臺灣人
——記長沙市綿龍絲綢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國慶

 

外國朋友選購湘繡

 

 

湘繡城大門

 

 

湘繡作品

 

 

湘繡作品展覽

 

 

第九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終評暨湖南省旅遊商品博覽會在星沙湖南湘繡城開幕

 


   一輪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潔白的光芒灑向大地。結束了一天的喧嘩,夜,是那麼的寧靜,站在長沙市長沙縣湘繡大樓的頂樓上,燈火闌珊處,只見湘繡城一排排、一棟棟門面、車間盡收眼底,何國慶先生看著這迷人的夜景,往事一幕幕在腦海中浮現……

 

  從哪里倒下就要在哪里站起

 

  1992年,46歲的何國慶先生帶著美好的夢想從臺灣來到大陸,他先後在上海、南寧等地投資發展。然而,在大陸創業並沒有想象中的順利,兩次都因自己事務繁多,沒有精力親自在大陸經營,最後均以失敗而告終。“從哪里倒下去,我就要從哪里爬起來,我還是要來大陸,一定親力親為,我就不信不會成功。”何國慶在心里暗暗發誓。

 

  1999年,何國慶到廣西洽談業務,正好當地舉辦一個湘繡新產品展示會。精美絕倫、巧奪天工的湘繡制品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他對湘繡一見鐘情。不久,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龍騰(湘繡城前身)公司董事長王龍霖先生。從此,他與真正湘繡結下了不解之緣。投資湘繡城之初,他同樣遇到了方方面面的壓力和困難。他的妻子在再三勸阻無效的情況下,把律師請到家中,拿著事先寫好的離婚協議書,對何國慶說:“如果你硬是要去的話,那就先簽下這個字吧。”何國慶一咬牙簽了。他最要好的朋友來到星沙,看到他買的是一片荒土後,指著他的腦袋說:“你腦子沒問題吧,你有沒有神經病啊!”“只要是我認定了的事,不管有多大困難,多少挫折,我都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何國慶堅定的說。

 

  獨具慧眼的何國慶,對湘繡一往情深,更對長沙縣星沙鎮的商機一往情深,他預見了星沙鎮這塊地方的潛在投資價值。憑著這股倔勁,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他與人合資在這里買地投資、經營,開始了300畝湘繡城的開發。短短四年時間,這兒已是“不毛之地樹新城,高樓如筍氣勢雄”。近期,何國慶又置地400畝,準備加大加快湘繡城的開發。創業的過程是艱苦的,他都是靠自己堅定的信心和頑強的毅力一路走來,而當成功真正來臨時,他卻沒有為成功歡呼的興奮,有的只是一顆淡泊寧靜的心。

 

  從克服自己的困難到幫助別人

 

  四年時間,何國慶把星沙當成了自己的家,由于嚴重的水土不服,加之工作辛苦勞累,患了嚴重的腎病,經專家會診,他的肌酐指數(腎功能檢查的一項數據)超過600,而這項指數達到600就要換腎,會診專家強烈要求他住院治療,實施換腎手術。“我這兒還有一攤子的事要做,怎麼能離開呢?”從他的言語表情中,看不到一絲恐懼和妥協,有的是平和與自然,寧靜與自信。後來打聽到湖南湘雅醫院有一名中醫專家,用中西醫結合方式治療,同時,也是憑著他這種不服輸的個性以及對所鐘愛的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與疾病頑強鬥爭。現在,何國慶在大家的勸告下,成功進行了換腎手術,身體狀況逐漸好轉了。

 

  何國慶自幼家庭非常困難,他是一邊打工,一邊讀書才完成學業的,因此,他心里對弱勢群體充滿著同情,特別是對寒門學子飽含愛憐。有一次他去邵陽縣黃塘中學時,看到有十幾個孩子連中餐都吃不上。“十幾歲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人是鐵飯是鋼呀,我看著揪心地疼。”于是他慷慨解囊,當場拿出五百美金,解決孩子的中餐費。2005年12月,長沙縣成立長沙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長沙縣分會,當年他以全票當選為會長。在擔任會長期間,何國慶作為長沙縣43家臺資企業的領頭雁,哪個會員有困難,他的身影就出現在哪里。業余時間,他還帶了七八個小徒弟,免費教他們寫字畫畫。“只要我能動,我就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我會一點什麼就貢獻一點什麼。”何國慶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從事業追求到藝術追求

 

  “世界上很多東西如過眼雲煙,稍縱即逝,只有文化和藝術是永恆的,我要尋找永恆的快樂。”經營湘繡之城,既是一項事業,也是對藝術執著的追求,閒暇之余,他拉拉琴,下下棋,吟詩作對,潑墨揮毫,其樂無窮。青雲有路智為梯,他是鄉下長大的孩子,于是他自稱自己為青雲山人。長沙市原“詩人市長”譚仲池來湘繡城調研時,兩人談詩論書,非常投機,何國慶即興寫下了“仲裁湘域為公仆,池映光輝眾所欽”的妙對;會見北京大學張勺教授時,何國慶留下了“千年文化兩岸同,萬里江山一脈通,有鑒古學將沒落,不才今始訪詩翁”的詩句,至今這首詩都被北京大學收藏。在他的辦公室一幅他自己創作的“男兒不展風雲志,空負天生八尺軀”的字聯,字跡蒼勁,氣度不凡,這也正是他人生的寫照。

 

  滿月高照,夜還是那樣的寧靜,夜色還是那樣的迷人,只有拼搏奉獻才是生命的本色,才是他心中那永不褪色的風景,才是他心中那盞明亮的燈。

 

  (作者:王芳 長沙縣臺辦選送)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