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長沙篇:“臺灣農民”和他的長沙果園

時間:2010-11-03 09:17   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農民”和他的長沙果園
——記湖南蕎福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宗誠

 

長沙雨花區林文秀先生在車間

 

 

長沙雨花區林文秀在辦公

 

 

長沙雨花區林文秀先生在車間

 

 

長沙雨花區林文秀先生在車間

 

  黝黑的皮膚,淡藍的T恤,滿身的泥土,嫻熟地開著農用三輪車。這是林宗誠在望城銅官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我們簡直真不敢相信,這個地道的“農民”就是我們將要採訪的臺商。

 

  林宗誠微笑著從三輪車上下來,對記者和同來的臺辦工作人員的第一句話就是“現在梨子個頭已有三兩左右了,今年的梨子一定比去年好吃”。

 

  林宗誠說,他今年七十歲了,自己是一個地道的臺灣農民。在自己臨近晚年的時候,想不到還能到大陸、到長沙來生活。他說他希望能在長沙建立一個示范果園,將臺灣的農業技術移植到大陸,用大陸的肥沃土壤培育香甜的臺灣水果。

 

  林宗誠的梨樹園選址在長沙望城銅官鎮華城村一個小山頭,佔地百余畝。2002年,林宗誠和另一名臺商與當地政府達成協議,租賃這片土地二十年種植梨樹,並合夥以六萬五千美元的注冊資本成立湖南蕎福農業有限公司,用于銷售水果。

 

  其實合夥人只是投入了一半的資金,對于梨的種植和銷售基本上都是林宗誠一人負責。盡管從來沒有搞過如此大規模的農業種植,但林宗誠自信只要用心就能做好。果園旁一棟簡易農民房成了他吃住兼辦公的場所,每天早起晚歸圍著梨園轉悠。從最初的選種、栽培、鋤草,到後來的施肥、除蟲、修剪,都是親力親為。由于事必躬親,這個過去做電信的臺灣商人,現已成為本土種梨專家。何時該施肥,何時該鋤草,何時該剪枝,他都有了一套成熟的理論。遇到疑難問題,老林都會詳細記錄下來,再翻閱相關資料或請教專家。即使是農忙時節請來當地的農民幫工,他也會不厭其煩地講解要領、現場監工,絕不松懈。

 

  “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後上山看梨樹,中午吃飯後休息一下再上山檢查,直到太陽落山才回來吃飯、看湖南新聞。這就是我一天的時間安排。”在記者看來有點枯燥的生活,林宗誠卻樂在其中。現在,他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待在長沙梨園,“在這里空氣清新,村民淳樸,看著自己的梨樹越來越好,心情非常愉快。

 

  水果種植是一項長線投資,前幾年是肯定不賺錢的。為了盡可能減少虧損、提高梨的品質,每次回臺灣的頭三天林宗誠總是“閉門不出”,把自己關在家里上網查臺灣專業農業技術網站,搜集專業書籍。如果仍然找不到解決辦法,他就會會去臺灣農業技術輔導委員會求助專家。正是林宗誠這種不斷鑽研的精神,他的百畝梨樹日見茂盛,結出的果實一年比一年甘甜爽口,公司的虧損也逐年減少,並提前實現扭虧為盈。

 

  現在種植成片梨樹的這方土地,過去是一片荒蕪的山坡。因為當地主要種植水稻,所以水果種植少有人試。“多可惜啊,其實這里擁有很好的水果種植條件,但是由于農業結構太單一,卻不見果樹的影子。”

 

  林宗誠說,由于看到自己經營的果園取得了成功,村民們也開始在自家門前試種水果。不少農民還跑到林宗誠的果園里來,探究林宗誠種植果樹的“秘方”。每當此時,林宗誠都會毫不隱瞞地與他們交流經驗。林說,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當地農戶種植水果、發家致富正是自己所希望的。

 

  這個來自海峽彼岸的商人深諳大陸的三農政策,在埋頭打理好這百畝果園的同時,他也總是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和掌握大陸的新政策和新動向。從一號文件到新農村建設,從減免農業稅到各種補貼,這個地道的“農民”掌握的信息似乎比記者更多更全更深入。“大陸重視農業,對農民的扶持一年比一年多,這也是我當初毫不猶豫要來大陸投資農業的原因之一。”

 

  在大陸待的時間長了,林宗誠對很多涉農問題有了自己成熟的想法和理論。他認為,大陸的資源豐富,但臺灣的現代化農業技術和模式可以借鑒。這些技術和經驗可以幫助大陸農業更好更快地發展。林宗誠說,臺灣基本上是一鄉一農會,農會設有信貸部、技術推廣部、會務部、產品營銷部、加工廠、會員福利部等,不僅輔導農民生產,並且組成了生產、技術指導、銷售一條龍服務,幫助農民實現高產高收。而當市場上農產品供過于求導致價格下跌、影響農戶收入時,以農會組織為主體的農業“策略聯盟”就會積極配合政府,將農產品的次品按一定比例採購進行再加工,從而保障產品價格、保護農民利益。

 

  看到大陸同樣在推行農業產業化(公司+農戶)模式時,林宗誠感到很高興。他說農民應該有企業家精神,意識要開放,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農民不僅要關心自己的莊稼,也要熟悉時事動態,這樣就可以幫助自己更快地適應時代變化。“我理解新農村建設不是要消滅農民,而是要縮小城鄉距離,讓農民更快地融入到城市建設中。”

 

  現在,林宗誠的梨樹園已經小有成績,但為了實現用臺灣高科技農業幫助大陸農民致富的心願,他正謀劃著更大的藍圖:在長沙建立一個臺灣農業園,集水果種植、觀光、休閒與一體,把所有適合這里種植的臺灣水果都嫁接過來,建成一個融合兩岸農業先進科技的水果園,為促進兩岸農業合作尤其是臺灣與內陸城市長沙的農業合作做好先鋒作用。

 

  (作者:劉雙雙     湖南省臺辦選送)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