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縣臺商素描
——邵陽縣臺商投資創業二十年
邵陽縣地處湘中偏西南,資水上遊,邵陽市南部,與衡陽市、永州市接壤。全縣總面積1996平方公里,總人口98萬人,轄23個鄉鎮場。自1991年第一家臺商企業落戶邵陽縣以來,近20年過去了,臺商在邵陽縣創造一次又一次輝煌,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
1991年金秋季節,臺商莊清火先生第一個來到邵陽縣投資考察,在離邵陽市15公里的邵陽縣九公橋鎮,看中了倒閉的縣家具廠。這座廠房坐落在資江河畔,平坦寬敞的廠部和相對方便的交通條件,還有純樸的民風民俗,得到了莊清火的青睞。他當即決定投資80萬美元創辦邵陽嘉真鞋廠,這家鞋廠成為了邵陽縣的第一資臺資企業。
1992年底,嘉真鞋廠全面建成投產,產品暢銷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由于臺商生產經營管理技術先進,再加上邵陽縣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等優勢,該廠效益可觀,回報豐厚。1993年底,該廠內部重新調整,由臺商林國基出任董事長至今。擴建後的鞋廠,年產值很快上千萬,每年上交稅金上百萬。2007年,嘉真鞋業還在相鄰的新邵縣創辦了同等規模的分廠。在遭遇國際金融危機後,該廠及時調整出口策略,產品打入日本市場,由于制鞋工藝精湛,價廉物美,很受日本客戶喜歡,訂單不降反升。這個廠的創辦,給邵陽縣帶來了新的經營理念和生活觀念,也為後來臺商來邵陽縣發展提供了樣板。
隨著嘉真鞋廠在邵陽縣的成功嘗試,對其它臺商產生了很強的表率作用,令熟知邵陽縣的臺商心動不已。1995年,臺商李文亮,李文林兄弟看準了縣城繁華地段的一塊空地,意欲投資用于房地產開發。邵陽縣委、縣政府對這個項目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周邊居民拆遷,幫助處理供水供電問題,李先生投資150萬美元搞房地產開發。1998年春天“邵陽縣臺北商業大夏”拔地而起,整座樓房8層,1、2層為商場,3-8層為商品住宅房,總建築面積近萬平方米,成為邵陽縣城當時最壯觀氣派的一棟新型建築,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商品房出售異常火爆,商鋪租房也異常紅火。
繼臺商李氏兄弟在邵陽縣投資房地產後,邵陽縣傳統農業特色優勢,也受到了臺商的青睞。2002年,臺商蔡林秀琴女士,在臺屬的牽線搭橋下來到邵陽縣考察,對邵陽縣的氣候和投資環境十分看好,她考察回去後,把臺灣的產業做了處理,在邵陽縣創辦了一家“臺灣農林產品公司”。公司種植了臺灣大青棗、日本甜柿、火龍果等十多個國外海外水果品種。臺灣這一農業產業項目的引進,對邵陽縣農民學習臺灣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現場。現在該公司已發展為湖南省第二大優質茶油苗圃基地,公司負責人被推薦為邵陽縣第七屆政協常委和邵陽縣農業產業領軍人。
2000年以後,邵陽縣的交通、電力等投資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洛湛鐵路縱貫邵陽縣南北,上瑞高速公路、太澳高速公路橫穿邵陽縣,連鄉村都修好了水泥路,同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環境,邵陽縣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給廣大來邵陽縣投資的臺商帶來了一個新的春天。
2007年下半年,臺商謝文霖、唐芳芳夫婦投資200多萬美元,在邵陽縣紅石火車站工業園區創辦了“邵陽縣欲達隆制線廠”,2009年5月全面投產;2008年3月,臺商廖宴賞先生投資100萬美元在邵陽縣創辦了“威達玩具廠”。截至2009年,邵陽縣共有臺胞561戶、1126人,直係臺屬1235戶、6000多人,其中定居臺胞16人(其中臺灣本土籍臺胞5戶)。現有臺資企業5家,即九公橋鎮富晟鞋業,總投資120萬美元;秀琴農林產品有限公司,總投資149萬美元;裕達隆制線廠,總投資200萬美元;威達玩具廠,總投資100萬美元;臺北商業大夏,原投資150萬美元。臺商捐贈修建的學校共8所,比較集中的臺商捐資助學款達500多萬元。
臺商在邵陽縣投資,帶進了先進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技術,為促進邵陽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邵臺的交流交往,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歷史將留下臺商在邵陽縣的深刻烙印,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
(作者:何佳良 邵陽縣臺辦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