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精彩書摘(8)

時間:2013-03-19 10:46   來源:中國臺灣網

  1 當太陽下山時,每個靈魂都會再度誕生。

  ——(英國)莎士比亞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難免會遭遇挫折和不幸,這個過程中,有人成功,有人失敗。

  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區別在于:失敗者總是把挫折當成失敗,從而使每次挫折都能夠深深打擊他追求勝利的勇氣;成功者則是從不言敗,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對自己說:“我不是失敗了,而是還沒有成功。”

  這個世界是多變的,充滿了成功的機遇,也充滿了失敗的可能。若每次失敗之後都能有所領悟,把每一次失敗當做成功的前奏,那麼,成功就離你就不遠了!

  當太陽下山時,每個靈魂都會再度誕生。再度誕生就是給你把失敗拋到腦後的機會。每一次的逆境、挫折、失敗以及不愉快的經歷都隱藏著成功的契機,而不是增加你消沉的機會。

  只要你堅持,只要你執著,不被失敗打垮,繼續堅持,繼續努力,終有一天,你會成功。

  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

  2 大自然把人們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們永遠向往光明。

  ——(德國)歌德

  大自然把人們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們永遠向往光明。如果沒有黑暗,人們怎麼可能發現光明?

  許多身處黑暗的人,磕磕絆絆,一路堅持,最終走向了成功;而另一些處在光明中的人,往往因眼前的光明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生活中其實沒有絕境,絕境在于你自己的心沒有打開。身處逆境中我們要有正確的心態去對待它,從逆境中找到光明,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

  前進的過程中,跌倒了沒有關係,重要的是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站起來。人在逆境里比在順境里更需要堅強、毅力和信心。“人處患難之境,如香草之受壓榨則芬芳愈烈。”故從逆境中走出來的人,更能成就一番事業。

  即使生活有一千個理由讓你哭泣,你也要拿出一萬個理由笑對人生。

  3 通往幸福最錯誤的途徑莫過于名利、宴樂與奢華生活。

  ——(德國)叔本華

  生活原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多;心靈本無累,累的是攫取太甚。人生的歷程,就是欲壑漸少,追逐遞減;命運的深層次意義,就是要學會放棄和等待,放棄一切喧囂浮華,等待靈魂慢慢地安靜。昨天再苦,也要用今天的微笑,把它吟蚑成一段從容的記憶;曾經再累,也要用當下的遺忘,穿越萬道紅塵,讓心波瀾不驚。

  許多人的一生就是為欲望所左右,浪費在名利上,浪費在追求奢華的生活上,失去了人類原本應該享受的簡單、快樂的生活。

  如果我們自己沒有幾分淡泊的心態,無法擺脫外界的侵襲,欲望就會讓你痛苦不堪。如果你不能對現有的一切感到滿足,那麼縱使讓你擁有全世界,你也不會感到幸福的。過多的欲望是痛苦的來源,知足常樂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

  淡泊是一種修養,一種品質,一種德行,是一種為人者所能達到的極高的思想境界。淡泊,不是沒有欲望。屬于我的,當仁不讓;不屬于我的,千金難動我心。這就是一種淡泊。

  4 愚者之所以成為愚者,在于固守己見而興奮莫名。

  ——(法國)蒙田

  生活中,有些人總是在一條路上不斷地走,無路可走的時候,便怨天尤人,抱怨別人沒有盡心盡力幫助自己,抱怨自己為什麼這麼沒用。實際上,路的旁邊也是路。有時候,我們無路可走了,不是真的沒有路了,而是我們的眼光太狹窄了。到最後,堵死我們的不是路,而是我們自己。

  人生的目標,在于向前,也在于拐彎。生活中的許多事都是如此,也許需要你在無法得知結果之前很快做出堅持還是變通的抉擇。但你一定要在靈活、周密的考慮之後做出該守還是該破的決定。否則,只能一事無成。

  入蘭花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一個不知變通、沒有適應能力的人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

  是堅持還是變通,需要你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學會選擇,才能多一條走向成功的路。

  “越早放棄舊的奶酪,你就會越早發現新的奶酪。”人生也是如此,沒有必要執著地守著已經不再新鮮的奶酪,而錯過了新鮮的奶酪。偶爾回頭看看,或許你會發現身邊還有更好的選擇,一味地執迷不悟,只會讓自己陷入絕境,走進死胡同。

  5 誰肯認真地工作,誰就能做出許多成績,就能超群出眾。

  ——(德國)恩格斯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想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有意義,不白在世上走一遭。願望雖好,但有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我們首先得生存,得養活自己及家人,在此之上,才能談到個人的願望和追求,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你得有一份工作,並努力幹好它,珍惜它。工作在某種意義上是你的立身之本、幸福之源。

  事實上,一個人如果能以萬分的熱情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為最精巧的人;反之,如果以冷漠的態度去做最高尚的工作,充其量也不過是平庸的辦事員。

  對工作的認識決定了你工作的態度,對工作的態度也就決定了你會怎樣去工作。

  態度是內心的一種潛在意識,是個人的能力、意願、想法、感情、價值觀等因素的外在表現。世界上沒有做不好的事情,只有態度不好的人,而且態度比能力更重要。

  只有有了正確的態度,才能夠化沮喪、挫敗為樂觀、自信與成功。

  工作的點點滴滴都是我們用心積累而成的。用心工作,工作也將給予我們相應的回報,善待工作也是善待我們自己的生命。

  我們每個人的工作都是自己親手制成的雕像,是美麗還是醜陋,是可愛還是可憎,都是由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正如我們的人生道路是靠自己走出來的一樣。

  偉大是工作,平凡也是工作,只要你肯認真工作,陶醉其中,就會感到真正的快樂!

  恩格斯(1820—1895):德國思想家、哲學家、革命家,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