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精彩書摘(10)

時間:2013-03-19 10:40   來源:中國臺灣網

  1 左右天下的人,須先左右自己。

  ——(古希臘)蘇格拉底

  人的命運攥在自己的手中,無須別人來左右,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一個人只有把命運攥在自己手里,才能活得理直氣壯,才能活得有滋有味。要做到這一點,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你必須要行得端、坐得正、心不貪、手不伸、自食其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自己的命運牢牢地攥在自己的手里,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記得看過這樣一句話:“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于和別人比較,放棄自己。”是啊,如果連做真實自己的權利都不要了,怎麼能做好其他的事情呢?

  命運並非天定,它掌握在你自己的手心里。只要有徵服命運的信心和決心,每個人都可以徵服命運,每個人都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

  用智慧為人生去蕪存菁,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體會人生的價值和生存的智慧,讓生活充滿自信和樂觀。

  想左右天下的人,須先能左右自己。認識自己,方能認識人生。

  2 人最得意的時候,會有最大的不幸光臨。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順境雖好,但往往因得意忘形,反而使人墮落。”其實,這世上有很多人,並不是被失敗打敗的,而是被勝利擊垮的。因為一個人得意時,往往會被勝利或榮耀衝昏了頭腦而失去應有的冷靜。這時,即使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或是災難即將來臨,得意者卻有可能全然不覺,從而讓自己遭受打擊或面臨更大的災難。要知道這世間沒有永遠的勝利者。一個人也不可能事事佔得先機,得意時更需淡定面對。

  一個人如果自以為已經有了許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麼他的失敗可能就在眼前了。所以,取得成績,取得成功時,切勿得意忘形。

  滿足是成功的絆腳石,我們要不斷地歸零、不斷地進取。不要滿足于現狀,時時制定新的目標,時時超越自己,時時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成功的路。

  3 不要把信仰懸挂在牆壁上。

  ——(古羅馬)愛比克泰德

  信仰是一根支柱,支持著我們在這個社會向正確的方向邁進。強烈而執著的信仰,使人們在正視現實的不公正,無奈絕望之時仍然能看到希望之光。

  生活中,無論我們遇到什麼樣的絕境,只要有信仰,心中便會始終抱有一線希望。信仰愈強烈,希望之光就愈亮,它給人的推動力也就愈大,信仰是支撐起生命的柱子。 

  一個人一旦有了信仰,那就是有了支撐他面對生活中磕磕碰碰的支柱。以後再遇到困難、失敗和沮喪時,只要想到還有這樣一個信仰,又會重新振作。

  不管我們承不承認,信仰是積聚在內心的一股莫大力量,它可以左右你的生活和人生觀乃至價值觀,可以呵護你的心靈,可以幫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正確的航標。擁有信仰,你能夠得到心靈的力量。

  愛比克泰德(55—130):古羅馬最著名的斯葛學派哲學家。

  4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中國)孔子

  人生短暫,如何規劃自己的時間,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使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不朽的業績呢?

  這世上,沒有利用不了的時間,只有自己不利用的時間。爭取時間的唯一辦法是善用時間。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假如你善于有效利用並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投入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大的效益,在有限的生命時間里做出不朽的業績,這樣的人生無疑是一種快樂的人生。

  孔子(前551—前479):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漢族,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祖上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

  5 寵辱若驚,大患若身。

  ——(中國)老子

  何為寵辱若驚?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只有做到“淡泊明志,寵辱不驚”,才能看透世事的險惡,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獲得心靈的寧靜。

  作為普通人,我們常有的是寵辱若驚,既不淡泊也不明智,因此寵辱不驚的人生修養要很豁達的心胸才能做到。但是並不是因為我們平凡就達不到這種境界,人生境界的高低不在于個人社會地位的高低,而在于眼界的高低。

  如果你的胸懷寬廣,能夠承載很多得意與失意,那麼你就可以從容地走完一生。

  老子(約前571—前471):又稱老聃,原名李耳,字伯陽。春秋末期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現實,為你留著

  一種最美好的可能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