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中國)孔子
春風秋雨,花開花落,人們總是喜歡對不經意間消逝的一切扼腕嘆息。
放棄過去一些讓你感覺不愉快的事情,放棄心中積攢下來的煩惱和憂愁,放棄失戀的痛楚,放棄對權力的角逐,放棄對虛名的爭奪,放棄職場競爭中的敗落,放棄一切不必要的負擔……放棄會使你顯得更精明、更能幹、更有力量,放棄會使你變得樂觀、豁達、充滿智慧。
有時候,失去的不一定是憂傷,反而是一種美麗;失去的不一定是損失,反倒是一種奉獻。
學會放棄,是一種人生哲學;敢于放棄,是一種生存魄力,更是一種良好的心態。
有所舍棄,才能有所獲取;有所不為,才能有所作為。把曾經遭受的困難和挫折轉化成前進的動力,把曾經犯過的錯誤轉化成獲取成功的經驗教訓,隨時保持一個全新的自我,一個輕松自在的自我。
在人生的旅途中,該舍棄時就要舍棄,輕裝上陣,才能獲得快樂的人生!
2 在確保終身幸福的所有努力中,最重要的是結識朋友。
——(古希臘)伊壁鳩魯
上天決定了誰是你的親戚,但你可以選擇誰是你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會在整個世界都離你遠去的時候,仍然與你並肩。
你渴望有個人陪伴,你希望在自己不開心的時候,有個人聽你訴說;你希望在自己開心的時候,有個人與你一起分享你的快樂;你希望在自己傷心的時候,朋友的雙肩可以借你依靠;你希望在自己困惑的時候,朋友能為你解憂……這便是我們需要的“好朋友”。
交好朋友一定要結交那些能和你同甘共苦的人做朋友。只有交好朋友,你才不會孤獨,才能走好人生之路。
伊壁鳩魯(前341—前270):古希臘哲學家、無神論者,伊壁鳩魯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的主要宗旨是要達到不受幹擾的寧靜狀態。
3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中國)老子
人與人的智商其實相差無幾。同樣的事情,這個人做可能收獲成功,而換另一個人,卻可能遭遇失敗。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有很多,其中細節是主要因素。有時,一些細節上的功夫往往決定著整個事情的成敗。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于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就是細節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後的驚喜。
這世上,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
其實,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而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我們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而缺少的是對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
4 不要只因一次挫敗,就放棄你原來決心想達到的目的。
——(英國)莎士比亞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遇到狂風暴雨的襲擊也是在所難免的。
有時候,失敗和危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將你狠狠地擊倒在地。但是失敗沒什麼大不了,只要你能夠打起精神,用失敗和危機的經驗來豐潤自己,勇敢地站起來,你就會發現,其實失敗與挫折並不可怕,而且它還是成功的奠基石。
在困境中,我們更需要堅強的信念,隨時賦予自己生活的支持力。當擁有了這份堅強的信念時,困難就會在我們的不知不覺中走過。
在遇到困難或不如意的事情時,一定要保持積極客觀的心態,這樣才能對生活充滿希望;在遭受苦難時,一定要有堅強的信念,這樣才能苦盡甘來。
尤其是自己在人生低谷時,一定要振作起來,大不了一切從頭來過。只要抱有這樣的態度,就一定能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就一定能東山再起。
在挫折中掙扎努力過,你終會窺見幸福的真諦。只要我們相信自己,不放棄心中的那個目的,我們一定可以笑到最後。
5 只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自然。
——(英國)培根
世間萬物皆有其自身的規律。水在流淌的時候是不會去選擇道路的,樹在風中搖擺時是自由自在的,它們都懂得順其自然的道理。
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不可以強求的,那些刻意強求的東西或許我們終生都得不到。而我們不曾期待的燦爛卻會在我們的淡泊從容中不期而至。因此,面對生活中的順境與逆境,我們應當保持“隨時”“隨性”“隨遇”“隨緣”“隨喜”的心境。
隨,不是跟隨,而是順其自然,不怨怒、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而是把握機遇,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
順其自然,並不是消極地去等待;順其自然,是以一種從容淡定的心態去面對人生。
培根(1561—162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學家。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