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昆侖飯店,我與陳天橋談到了工資待遇。目前很多的職業經理人都很注重承諾的兌現,在和老板交涉的時候都在用國外的方式:先簽好合同,寫明工資多少,出差補貼多少,多長時間可以回家一次,外加懲罰性條款,如果被公司解雇可得的賠償金多少等等。寫得很清晰,條條框框非常多。而在中國,你用這樣的方式來與老板交涉是不行的。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你還沒來就提這麼多奇奇怪怪的要求,會讓你還沒進公司就給老板一種很不友好的感覺。
中國人講感情,凡事不能太商業化,老板找的是要一起奮鬥、一起創業的人,而不是來享受的人,這是中國人的一種基本觀念。但是很多職業經理人卻按照國外的思維方式來行事,比如在合同上注明如果被辭退,公司需要付出一定的補償,即補償金條款。這不免讓老板會產生很多的猶豫和顧慮,來都沒來就已經把走的事情都想好了,簽約的時候兩人之間的距離一下子就遠了,還有什麼信任可言?這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這道坎兒必須要跨過去。雖然職業經理人這個理念是從國外傳進來的,但是在中國也要尋找一種適合中國的生存模式。職業經理人們需要學會調整自己來適應這個大環境。
陳天橋給我開出的條件是25萬美金加上2%的股票期權,我絲毫沒有考慮就果斷同意了。按照一般人的思維,不免會討價還價一番。比如說能不能加到35萬美金,因為我在微軟任職時拿的遠遠要比這個薪酬高。既然選擇跳槽,必然不能低于原先的收入水平,這似乎也是人之常情。
盛大會不會答應這樣的討價還價?我想肯定是會的,我相信我即便提出要40萬美金,盛大也是會答應的。但是我並沒有提出這種要求。如果為了這15萬美金的差額我才選擇盛大,那麼我是不會去的,我去任何一家希望我加盟的大公司都能得到這樣的薪酬條件。我最終選擇加盟盛大,不是為了這些錢,而是為了未來的一種期待、行業的經驗以及更高待遇的回報。
現在許多職業經理人的心態需要改變。他們總覺得企業是企業家的,不是職業經理人的,收益亦是如此。所以他們會覺得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並因而在工作上產生負面的情緒。
我認為職業經理人和企業家之間,需要有一種因為利益而被捆綁在一起的關係。有人稱此為“金手銬”。
我一直是這樣想的,盛大遲早是要上市的,如果盛大股票升值了,陳天橋受益最大,而擁有盛大2%期權的我也是受益者之一;相反,如果盛大業績不好,陳天橋的損失也是最大的,而我也將隨之成為一個受損失者。我與陳天橋從最初的攜手開始就已達成了共識,我們的利益也隨即係在了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