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四章 定位辯證法

時間:2010-07-15 15:18   來源:中國臺灣網

  為什麼有那麼多企業在發跡之後又重歸覆滅?

  為什麼中國企業總是在“做大”之後卻做不強?

 

  為什麼企業越“發展”越容易掉入“自殺”式的陷阱?

  因為大多數企業總是不願意局限于一項業務或者一個領域,它們總是像希特勒一樣,雄心勃勃地走向“擴張”這條看似春光明媚的“絕路”。

 

  而成功的定位戰略講求專一性,絕不能讓自己的企業隨著業務的延伸而失去“專家”的地位。失去了自己的定位,就是失去了消費者頒發的“護身符”!定位之中的辯證法,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問題。

  如何進行必要的品牌延伸、產品延伸?

 

  如何在不失去定位的前提下,擴大企業的效益與規模?

  如何避免輝煌之後無情的隕落?

 

  我們將一一為你解答。

  定位要專一,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市場究竟有多大?消費群會不會太狹窄?在推出一個品牌之前,很多企業往往喜歡問這個問題。提出這種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因為數字上看到的所謂大市場肯定是成熟的、已經被開發大了的市場,市場看起來雖然大,但是競爭也更加劇烈。

 

  當前看不到或者看起來很小的市場,往往存在大機會。一方面因為競爭不激烈,未來成長的空間大;另一方面因為面對的市場越狹小越能集中火力,從而越容易被接受。

  傳統智慧告訴我們:千萬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幾千年來我們奉為圭臬,其實在商業經營中,這是個謬論。安德魯·卡內基早在1885年就說過“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然後看緊它”這樣的話,這位深諳經營之道的“鋼鐵大王”,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來自古老中國的另一個智慧——“集中優勢兵力”。

  佳能是“相機”的代名詞,百度是“搜索”的代名詞,匯源是“果汁”的代名詞。任何一個品牌,它在顧客心智中所佔據的資源都是非常有限的!這就像一個企業在工商局注冊了一個商標,它一定會有個業務范圍限制。你不能注冊了一個狗皮膏藥的商標,然後去賣口香糖。

  企業要打造真正的品牌,必須要緊緊圍繞自己的定位做文章。像白沙,它就是香煙;像二鍋頭,它就是白酒。如果白沙開始做襪子了,你會去買嗎?如果二鍋頭成了一個手機品牌,它還是二鍋頭嗎?

 

  市場經濟時代,如果我們要想和強大的國外品牌競爭,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科技時代,玩的是精確制導,一擊致命。我們一定要舍棄那些與企業定位無關的產品,要“專一”!把自己的定位弄清楚、落實下去,要根據自己的定位提供產品。

 

  中國的企業家為什麼幹不過外國的“大鼻子”們?就是因為人家懂定位,人家把一個東西做好了,就等于把所有的都做好了。而我們中國的企業家,只要有點“成就”的,總是想方設法把什麼產品都“鼓搗”一番,什麼都想試試;但結果是什麼都做不好。拿著三八大蓋打導彈,這就像堂吉訶德大戰風車一樣滑稽可笑!
  最高明的營銷哲學是:少就是多,多就是少。產品線越短,目的性越強,銷售越多;產品越多,定位越模糊,死的越早。

  其實早在八十年代末美國企業紛紛陷入多元化陷阱的時候,定位理論創始人里斯就撰寫了一本被稱為“管理史上加農炮”的《聚焦》。書中說到:“太陽是一種強能源,它以每小時數億千瓦的能量照耀地球。但借助一頂遮陽帽子,你就可以沐浴在陽光下數小時而不被曬傷。激光是一種弱能源,聚焦一束激光只有幾瓦,但是憑借這束光,你可以在鑽石上打洞或者切割腫瘤。這就是聚焦的力量。”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時代,我們要懂得聚焦,要把自己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然後花時間來研究這一個籃子,而不是所有的籃子。相比于一條龍式的企業,有專長的公司更賺錢。

 

  要成功地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就要懂得舍棄的重要性。舍棄就是盯住一個“點”用力,而不是把力氣分散地用在整個“面”上。
如果萬寶路不舍棄女性顧客,它就不會成就今天的萬寶路;如果諾基亞不舍棄電腦、MP3等其他產品,它就不會成就今天的輝煌;如果美國西南航空公司不舍棄貨運艙、頭等艙、國外航線等一塊塊的“肥肉”,專心做它的商業艙、經濟艙、國內航線,它就不會存活到現在。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