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3

時間:2013-06-20 11:02   來源:中國臺灣網

  第二個女人是坐在第三排記者席的靈北開發報記者周時迅。

  一看這個女人的坐姿,就知道她一定是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至少受過良好的家教。她因童年身體不好,上學晚了一年,前年七月大學畢業,今年離二十四歲的生日還差兩個月,她的身材適中,也就一米六七,不胖不瘦,苗條舒暢,給人一種古典美人的感覺。

  拍賣的原定時間到了,拍賣師卻未上臺,也沒有人說明情況。現場的氣氛一時混亂。周時迅站起來掃視全場,在新聞記者席位,她看見了靈北日報新聞部主任童敏捷、開發區電視臺的記者劉美,還有不少她不認識的媒體人,就是沒有發現自己報社的人,她感到有些失落。報紙每期有個新聞追蹤的欄目,佔一個版,專發重大事件的深度報道。她之所以對這次採寫感興趣,是黃嘉歸說的一個細節:梁大棟陪D國BC公司的中國項目代表考察開發區,在科技工業園區確定了二百畝生產基地後,外方代表突然提出一個要求,說他們的科研機構和產品展示場館用地,應該在人口流動大的城市中心地段選擇。他說:“這是我們的慣例。”梁大棟聽了馬上說:“你在開發區看好任何一塊地方,只要我政府說了能算的,我都毫無條件地給你。”

  外方代表說:“好!如果這一條能實現,我敢肯定,決策層一定會讓這個項目落戶靈北開發區的。”

  外方代表本來就是位華人,兩人言語投機,雙手一握,梁大棟說:“就這麼定了。”

  想不到外方代表接著提出的地方,使梁大棟吃了一驚。他說:“我就要你管委會辦公的地方,連大樓一起賣給我。BC公司負責亞洲地區投資的總裁,是香港出生的華人,他來過這里,說靈北開發區管委會大樓所在的地方,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我來之前,他讓我想辦法一試。他見我面有難色,說,有什麼不可以嗎?中國青島賣了市委大樓,杭州賣了市政府大樓,靈北就不可以賣一個開發區政府大樓嗎?”

  外方代表把話說到這個份上,梁大棟沒有了退路,但他反應極快,說:“我個人表態,沒有問題。你只要按我們商定的意向投資到位,三年後你每年增加我近三億元的稅收,我有什麼理由不幹?我還怕別人說你資本家買了我共產黨的政府大樓不成?不過這件事我得報告上級靈北市委領導。”

  外方代表立即說:“按程序辦,我們不會難為你。”

  考察結束後,梁大棟直奔市里,當面向市委書記汪至平作了匯報。汪至平詳細問明了情況,當即說:“這件事,你和力行同志把握,我支持你們!”

  市委書記所說的力行是指靈北開發區工委書記戴力行。結果可想而知,梁大棟說市委書記汪至平支持,戴力行豈能反對?這件事迅速進入了程序。

  周時迅正是聽了黃嘉歸講的情節,產生了寫作的衝動。

  黃嘉歸特意交代:“不管誰寫這篇深度報道的稿子,要寫出在這件事上,人們內在的文化認知的衝突,提煉出好的報道主題。鄧小平南巡兩年多了,人們在意識形態領域已經不爭議了,但並不等于改革已經水到渠成。要盡量爭取這篇稿子被省市或中央級大報轉載。”

  對于黃嘉歸希望大報轉載的說法,周時迅並不十分在意,無非是完成工委分給報社每年對外宣傳的任務。但如果真的被大報轉載了,何嘗不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何況黃嘉歸對于這次事件的分析和對事件報道的提示,是有見地的,令她佩服。

  但在排定新聞深度報道的記者時,新聞中心主任胡世明要求黃嘉歸安排一個有資歷的老記者或老編輯出馬,周時迅堅決反對,她的理由是:在這樣的機會面前應該多培養年輕人。她的不依不饒,終于把這個任務爭到了手。

  外人並不了解這個女人的心事,以為她名利心太重,無非是想爭一個好活,搶篇影響大的文章而已。實際她是想寫一些在她看來慰藉心靈的文字,寄托她的思念。

  她的父親是已故副省長周迪中。

  周迪中的名字與靈北開發區這片土地有著難解的淵源……

  開發區的選址,經反復論證。有人提議,應沿著老市區東西走向,腹地發展;而選擇空山者,提出的最大理由是空山島近三百五十平方公里,幾乎是西方一個小國家的面積。歷史上也曾有過繁榮,是唐、宋、元的一個大港口。清代的中期,也曾輝煌過,只是近一百多年荒蕪了。它有沿靈北灣和外海兩條海岸線,且外海的海岸線向南延伸,可使未來的開發與相鄰省市連接起來。延伸一百多公里的海岸線,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最後的決策者有更深一層的考慮,如能最終爭取到特區的政策,將兩岸與鄰省市的交界處封閉起來,將如深圳一樣,成為一個新的特區。

  但奠基當天,狂風大作,隔海相望的開發區與老市區的交通,卻成了最大的障礙。靈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經與多方緊急聯係溝通,奠基由上午十時,推遲到了下午三時,以便留出更多的時間,使市里的領導能走陸路,繞海灣一圈趕到。

  繞行的道路,多處還未硬化,沿靈北灣快速公路也只是一個設想。當下的路線,即使不發生任何交通堵塞,也得整整三個小時,而確定奠基的日子是報了國務院的,無論如何不能更改。從相鄰的嵩州市趕來的副省長周迪中,卻是按先前確定的時間準時到的。他到周邊幾個縣市調研工作,昨夜住在嵩州,七點起床,九點半就準時到了。他說:“天漏了,今天也得搞這個奠基儀式!”他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你們知道嗎?這個開發區是全省人民的開發區,能否找到一條快速發展的路,中央看著,全省的人民看著。說一句私心話,沿海十幾個開發區,誰家動作快,誰就可能最先引起海外注意,誰就可能最先引來資金。沒有錢開發,土地變不出金子。”

  周迪中的最後幾句話,道破了實質。國家的政策給了,就看誰的本事大。這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

  下午三時,大風並沒有停止。奠基儀式在大風中準時開始。現場也就兩張桌子一個麥克風,布置極其簡單。

  大風將塵土刮起來,天空充滿了昏暗的嚴寒。參加儀式的人,除管委會的全部工作人員,就是靈北開發區所屬鄉村的村幹部,加起來也不足百人。準備來看熱鬧的村民,大都被大風關在了屋子里,只來了少數的年輕人。主持人宣布奠基儀式開始後,周迪中講話。麥克風不僅被埋在地里,還抽了在工地幹活的官上村的丁業亮和丁小祥兩人蹲下身子抓扶,以防被風吹倒。周迪中根本無法在狂風中掏出講稿,加之他的身材高大,風的受力面大,站在那里,給人的感覺身子不穩。這樣也少了官話,他直接對著麥克風喊:“同志們,今天的大風,也許象徵了未來道路的艱險,但只要開始了,就沒有退路,不蹚出一條路,死了做鬼也不甘心啊!”他動了感情,他說,“我們窮怕了。我去國外考察,見識了人家的現代化,我們生活在一個極其落後的狀態下,如不盡快發展,我們就如偉人說過的,要被開除球籍。”他最後提高嗓音說,“我分管這里,我會常來的。讓我們頂住大風的襲擊,開創一個嶄新的局面!”

  當周迪中接過剪刀準備剪彩時,一個巨大的旋風拔地而起,固定在挖掘機上的橫幅,瞬間被撕得粉碎,刮得不知去向。而禮儀小姐手中的彩綢,也卷上了天。來不及躲避的周迪中,被大風掀翻的桌子砸倒了。幸虧抓著麥克風的丁業亮和丁小祥,見狀立即衝上去掀開了桌子,救起了周迪中。

  人們在驚呼中,慌亂地躲進了車里,而圍觀的零星村民,則趴在土坎的下面,躲避大風的襲擊。

  轉眼工夫,奠基現場,除了兩臺機械,空無一物。

  至此,開發區的建設,邁開了最初的步伐。

  副省長周迪中,在參加完奠基儀式回省城後,因嚴重感冒引起並發症,一個月後去世了。這是一塊陰影,似乎給了開發區人一個暗示,但靈北人記住了周迪中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說出的那句充滿激情而令人激動的話:“不趟出一條路,死了做鬼也不甘心啊!”

  周時迅大學畢業,可以留在省城母親身邊,可她硬是到了靈北開發區,似乎她要在這兒找回對父親的記憶和精神寄托……

  在等待拍賣的空檔,黃嘉歸帶著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到了新聞記者席位,擠到周時迅跟前,介紹說:“我的同學,北京文化周刊的娛記劉立昌。”

  周時迅伸出手,說:“這又不是娛樂新聞。”

  劉立昌握住周時迅的手,叫道:“大美女!中國眼下什麼都可以娛樂。臨時被領導抓差,可想這件事影響之大!”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