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泰國的僧侶文化

時間:2013-07-17 08:25   來源:中國臺灣網

  泰國的僧侶文化泰國的憲法規定了佛教是國教。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泰國國旗旁邊都有一面黃色或是藍色的佛旗,這就可以看出佛教在泰國的重要地位。絕大部分的泰國人都虔誠地信奉上座部佛教,又稱小乘佛教或南傳佛教。國王也是佛教信徒之一。上座部佛教屬于原始佛教,到現在為止,傳承了當年佛祖在世時候的各種戒律和習慣。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最大的區別是,上座部佛教徒吃三凈肉,大乘佛教徒不吃肉。上座部佛教徒從古到今堅持過午不食的戒律。作為一個僧人,主要的目的是修行,對于吃,只要能活著就行了,吃什麼無所謂,因為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打坐。泰國的上座部佛教很多的戒律執行得很嚴,例如,僧人是絕對不能和女性進行任何接觸的。如果女性要想給僧人東西的話,必須要經過男性的手,或者僧人拿出供養布,女性把東西放在供養布上讓僧人收下,同時任何時候僧人不能與異性獨處。每個泰國男人的一生都必須出家一次,20歲以下受十戒(沙彌),20歲以上可以受具足戒(比丘)。佛經記載,男子出家受沙彌戒有 16節石的功德,受具足戒有 32節石的功德,這其中一半是給父母的。出家前都要去寺院住上一段時間來學習規矩和背誦巴利語經文,經師傅肯定後便可申請受戒。受戒這天也是家族最熱鬧的一天,富足的家庭都會把十里八鄉的親戚請來,並且給寺院大大的供養。過去泰國男人如果不出家,很難娶到媳婦,甚至找工作都很難。未曾出家的男人意味著還不夠成熟。現在,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出家的時間也少了,從以前的最少 3個月,到現在的 3天、7天。還有很多人“供養”寺院以後就得到僧人的資格,還俗時連經文都不會背誦的也有。上座部佛教徒相信通過入定(一般指打坐)和守戒(八戒、五戒)能得到功德,但很少有人能堅持。做功德最簡單的辦法,諸如參加法會、供養僧人、捐建寺院、自己或讓孩子出家等等。但做功德也是有原則的:第一,要量力而行,保證家人溫飽的前提下才去施舍錢財、食物;第二,要心誠,功德和財力無關,別人捐幾十萬,如果自己沒有錢,就是給僧人倒一杯水也有同樣的功德;第三,功德要自己做,盡量不讓別人代勞,因為自己的功德是自己的,自己的孽也是自己的。同時泰國人認為做功德要遵循純潔三原則:供養的人心里要純潔,接受供養的人心里也要純潔,同時你供養的錢財、食物的來歷也要純潔。在泰國還有很多本土信仰,這些信仰包括最原始的自然崇拜,以及外來的婆羅門教等。泰國的佛教對其進行了良好的吸收,例如將源自印度教的神獸納迦龍吸收後演繹成為泰國佛教中的護法。包括紋身、佔卜等很多民間信仰也因此保留了下來。但在宗教信仰方面,泰國政府和民眾都持有寬容開放的態度,不然,各種宗教又怎會在泰國一直和諧發展呢?

  泰國人對僧人很虔誠尤其在山區會為行腳僧用鮮花鋪路行腳是僧人必做的事情 我在泰國出家時穿的僧衣 K 僧伽利 L 主袈裟 M 腰帶 N 下衣岩岩小鏈接象 神印度有兩本著作在東南亞影響甚廣,一部是下文中提到的《羅摩衍那》,另外一部叫做《摩訶婆羅多》。這兩部經典是印度文化的基礎,《羅摩衍那》共分七章 24000條對句,講述阿瑜陀國王子羅摩(Rama)和他妻子悉多(Sita)的故事,而《摩訶婆羅多》的內容是《羅摩衍那》的 4倍。如果持續不斷地念誦,要 2周才能念完,傳說象神是這部經典的抄錄者。泰國的文學史詩《拉瑪堅》,由印度的《羅摩衍那》演變而來,繼承了它的故事原型,同時也繼承了里面的人物和神話精髓。有時間的話,建議翻看一下。在我看來,簡直就是一部古典的亞洲《星球大戰》。象神是其中的角色,在印度他叫甘內什,傳說是西瓦神和雪山女神杜爾噶的孩子。有一天,西瓦外出,女神突發奇想,用自己的汗水和精華創造了一個娃娃,陪她打發時間。一日,女神要洗澡,怕別人看到,就讓兒子甘內什在門口看著,正好這時候孩子的父親西瓦回來了。但是父子倆誰也不認識誰,結果就大打出手,隨著西瓦大叫一聲“混蛋!我要殺了你!”,甘內什人頭落地。 女神出來發現兒子被殺,就一哭二鬧三上吊。西瓦知道錯在自己,決定去找生命守護神毗濕奴幫忙。“明天早上太陽升起以後你朝北走,見到的第一個動物,你把它的頭取下,給你兒子當頭就行了。”毗濕奴最後想出了這個辦法。西瓦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去,剛走不遠就看見大象,二話沒說把大象的頭砍了下來,回家給兒子安上,兒子當真復活了!西瓦覺得對不起兒子,就把所有的神都請到家里來,拜托眾神看顧兒子,眾神應允,從此甘內什成了“達到目標掃除障礙之神”。 甘 內 什 的 標 準 法 相 在泰國常見的象神的經典形象是頭戴華麗飾品,大肚子,手拿甜品(愛吃),執刺棒(自我約束)和折斷的象牙(傳說他將象牙折下來當筆抄錄經典)。 

  通過泰銖了解泰國在泰國一般使用泰銖,泰銖上的頭像就是深愛泰國人民愛戴的拉瑪九世國王。國王陛下才華橫溢,對攝影、音樂、藝術皆有造詣。國王受國民愛戴,他也不辜負國民,將畢生精力都投入到農業和生態環境建設上,無論是華欣的紅樹林、皇家種植專項、去除毒品計劃,還是水利大壩建設,這些都是在國王親自主持下進行的。不光如此,國王陛下甚至在自己的王宮以及一些行宮內建設試驗田專門搞農業和生態研究。目前流通的泰銖有 5銖、10銖、20銖、50銖、100銖、500銖和 1000銖等七種面額的紙幣和 6種硬幣,分別是 25薩當、50薩當及1 銖、2 銖、5銖、10銖。 1銖相當于 100薩當(Satang)。每種面值的泰銖都有一個故事。例如面值 100的泰銖,背面就是泰國曼谷王朝的五世國王朱拉隆功廢除奴隸制的歷史畫面;面值 500的泰銖講述的是拉瑪二世禁毒的故事;面值 1 000的泰銖講述的是九世國王建立大壩的故事。除此之外,在泰王拉瑪九世執政時期,慶祝國王大壽、王後大壽以及國王登基時也發行了不少紀念幣。如果你喜歡逛泰國寺院的話,按照泰銖硬幣背面的安排你的行程是不錯的辦法 ,因為那些寺院毋庸置疑都是泰國最棒的寺院。25薩當上雕刻的是洛坤府的瑪哈達寺佛塔,50薩當上雕刻的是清邁府的雙龍寺,1銖上是著名的玉佛寺,2銖上雕刻的是曼谷金山寺,5銖上雕刻的是于石寺,而 10銖的背面是曼谷的鄭王廟(黎明寺)。

編輯:馬小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