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我眼中的泰國人

時間:2013-07-17 08:24   來源:中國臺灣網

  我眼中的泰國人在我眼里,泰國人是熟悉又奇怪的一群人,他們時尚、前衛、創新、大膽又迷信、保守。他們愛算命、愛佔卜,這一行業甚至開始拉動內需。小孩名字要和尚來取,就連生孩子也要找和尚或者大師算好時間。如果計算好的時間孩子還沒出生,有些家長就會選擇剖腹產。泰國受印度、錫蘭、中國、馬來、高棉、緬甸等文化的影響,加上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泰國人積累了很多智慧寶藏並一代代傳承和發展下去。在歷史的長河中,泰國人和我們一樣,為了慰藉心靈,對古人的原始信仰加以改造,“創造”了屬于並適合他們需要的各種神,例如守護平安的麥芽娘(Maeyanang)。泰國人也信奉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相信物質的組成是“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的平衡,甚至認為包括人也一樣,四元素平衡人就健康,少了一項,人就會得病。這些元素也融入了他們的生活,例如他們認為,火命男和水命女結婚,婚姻就會幸福;火屬性的榴蓮和水屬性的山竹一起吃,人才會健康,或者將其一起栽種才能長得更好。無論是人的健康狀況、男女婚配還是農作物的種植等,人們都會考慮到四元素的平衡。除此之外,泰國人腦子里還有輪回業報的思想,他們以此來解釋很多問題,諸如社會地位差異等等,同時國王還被視為天神的化身。公元 19世紀以後,隨著西方文化的介入,泰國社會又產生了巨變,出現了西方文明與傳統文化的共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芭堤雅的快速開發帶來的現代化氣息和泰國傳統文化氛圍形成的巨大反差。作為一個遊客,你很難想象在燈火通明一派朝氣的旅遊區外,每天天剛微亮,公雞啼叫,泰國人就開始了一天的生活,婦人們開始起床打掃房間、做飯;寺院傳出朗朗的早課誦經聲;小路上,信徒準備好食品、物品在等待僧人的到來;小販們出攤,商人開始忙活著生意;身著校服的學生和身著制服的公務員開始在各個攤位中覓食,騎著摩托或搭乘雙條車,一天的生活安靜有序地鋪展開來。和中國一樣,泰國人尊敬長者。例如吃飯,老人不先吃,孩子不能吃。他們還有良好的財富觀念,樂于學習新的技能,注重生活的意義和價值,追求獨特的人生,樂于和別人建立良好的關係,非常重視自己給他人帶來的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泰國人也十分注重“面子”,說話辦事時一定要給對方留足面子,就算有矛盾也要盡量保持微笑。一旦面子破裂,很多事情更難處理。在泰國你可以對服務員的態度不滿,可以對泰國政府部門、政治人物表示不滿,但必須要尊敬國王和宗教。泰國刑法第 112條就是我們常說的“藐視王室罪”,不論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對泰國王室有不敬、藐視、詆毀或者非議的行為都將被判刑且往往得不到保釋,外國人也不能幸免。同時,任何有關王室、王位繼承、吞武里與曼谷王朝的話題也是被禁止談論的。泰國人相信善惡有報,也喜歡做功德。在泰國人的觀念中,多做功德(bun)會讓自己幸福,而業(bap)會給自己帶來厄運、痛苦或者死後下地獄。很多老一輩的泰國人經常說的是佛祖的三條做人原則:一要行善 (tangkwam dee);二要心地純潔(chai borisut);三是不作惡,不讓別人難受,也不讓自己痛苦(duat ron)。如果想得到功德,一般來講,只要做善事就可以,但從佛教的角度要求守戒(一般指五戒,僧人指具足戒)、入定和布施(包括法布施)。泰國人認為如果活著的時候守五戒,死了以後是可以不下地獄的,但真正做起來卻很難。例如抽煙、喝酒或者捕殺獵物就都違反了戒律。泰國人喜歡安逸,愛說“Sabai Sabai”,意味著舒服、舒心。他們追求幸福、快樂、輕松、舒適的生活方式。但是,過分的安逸又使得一些人好吃懶做,不會理財。“月光族”和“卡奴”在泰國也是常見的。在農村,你可能想象不到,很多孩子童年就開始承擔家庭的責任。他們小小年紀就要上街兜售明信片、糖果,迂回在餐廳賣鮮花賣果汁。在這個強調“Sabai Sabai”(舒服、舒心)的社會,盡管他們從小承受經濟壓力和超長時間的工作,但他們的臉上永遠挂著笑容。另外泰國人也是聊天專家,無論是學生、商販、司機,還是公務員,一有時間他們便聚在一起,交換各種八卦信息。對于外國人,他們好像有無數的問題。你從哪兒來?你幾歲?你的家鄉是什麼樣?你結婚了麼?你喜歡什麼樣的女孩兒?甚至關心你的收入和體重,還有的拿出一個東西問你的國家有沒有。請相信他們僅僅是好奇並充滿對未知世界探索的欲望。泰國人天生就知道怎麼與人相處,哪怕你只會一句泰語,他們也會手舞足蹈地誇你是語言天才。在泰國人的世界里,美的概念就是要幹凈,所以在這個炎熱的國度,你看不到任何一個汗流浹背或汗味撲鼻的泰國人。他們早已習慣每天洗 2~4次澡,之後往身上涂抹止汗劑或爽身粉。

編輯:馬小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