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邁,位于泰國北部的城市,也作 Chiengmai或者Chiangmai。它是清邁府的首府,也是歷史上蘭納王國(1296—1768)的首都。在公元 1774年到公元 1939年間,清邁曾淪為曼谷王朝的屬地。清邁地處曼谷以北 700公里處,包括泰國最高山區和湄南河支流濱河兩岸,是泰北最大也是最有歷史底蘊的城市。古色古香的城牆,旁邊是壯麗的素貼山,市區內 121座寺院都書寫著它的神聖。歷史上,清邁是一座重要的城市,這得益于其毗鄰濱河和位居東南亞商路樞紐的地理優勢。長久以來,清邁都是手工藝品、傘具、珠寶(尤其銀飾)、木雕等商品的主要貿易中心。如今清邁市被分為四個區:北為濱河(Nakhon Ping),西為室利佛逝(Srivijaya),南為孟萊(Mengrai),東為卡威拉(Kawila)。其中,濱河、室利佛逝、孟萊位于濱河東岸,而市中心以及護城牆大部分位于室利佛逝區。嚴格來說,清邁市區佔據整個城市的大部分,約有 16萬人口。如今,周邊地區也拓展成若幹行政區域。整個清邁市大約有 100萬人,超過清邁府人口總數的一半。2011年開始,清邁城市化進程加快。相比較于曼谷以及我們的北京、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清邁的確是一個有著主體精神的城市,那種精神滲透在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清邁人雖然依舊住在那些低矮,甚至有些破舊的房屋里,但他們常常專心修剪和精心布置各種綠色植物,那種感覺對于我們來說,那麼熟悉而親切,卻又陌生而遙遠。清邁人最愛說“Sabai,Sabai”,意思之一就是“高興,真高興”。他們每天都有愉悅的心情,特別是臨近周末的時候。所以每到周五,大學生們都換上戲服或是民族服裝,有些專業課的老師甚至特意在這一天不安排課程,就連政府工作人員也會脫去嚴肅的制服,改穿休閒的 T恤衫。無論是周末還是節假日,夜晚在街道上閒走時,你隨時都會遇上一場載歌載舞、熱鬧非凡的自辦晚會。清邁人很享受安逸,其實也不只是清邁人,泰北大部分人都是很樂于享受安逸的。今天的清邁不光保留著古色,同時也變得很摩登。在查隆帕提路(Charoen Prathet Rd)和長康路(Chang klan Rd)附近,客棧、旅館、商店林立,在清邁大學學區的尼瑪翰明路(Nimmanhaemin Road)上更是有很多時髦住宅與特色小店。我喜歡在某個午後,找個小店,喝杯牛奶,放松自己。清邁人也愛美食,清邁的美食傳承自南部海島。就泰餐來說,延續著蘭納王朝時的帝王餐烹飪傳統的清邁美食才是正宗的泰餐。在這里,你無需付出很多銀子就可以嘗到地道的泰國美食。一碗地道的冬陰功約為 60泰銖(約 13元人民幣),一份美味的宋當需 35泰銖 (約 7.5元人民幣 ),而一份 padthai(泰式炒粉)才需 15泰銖(約 3.2元人民幣)。所以每當夜幕降臨,路邊的美食小攤就誘惑著各方的饕餮之客。如今,現代化的清邁每年會吸引 500多萬遊客前來觀光,其中有140~200萬是外國遊客。2006年 5月,在清邁舉行的亞洲合作對話 (ACD)外長會議上,東盟各國和中日韓三國聯合發表《清邁宣言》,讓這座城市瞬間被政界人士所關注。清邁還是泰國三大城市之一,並將于 2020年舉辦世博會。它也是一座創新型城市,正準備向聯合國科教組織申請“創新城市”的稱號。所以,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泰北,從清邁開始。 岩岩小鏈接蘭納 (Lanna)從公元 1050年至公元 1250年的兩百年間,居住在中國雲南的泰族人逐漸遷至泰國的清萊、夜豐頌等地區,整個地區叫做“庸那迦”(Yonok),其中泰泐族 (Tai Lue) 的後裔孟萊王于公元 1263 年建立清萊城 (Chiang Rai),他也是清萊的第一個王。公元 1292年,他徵服了南奔王國 (Lamphum)。公元1296年,英明神武的孟萊王把都城從清萊遷到清邁,並築起了城牆與護城河,起名為蘭納王國,首都就是“那空清邁”,意思是“勝利的新城”。“蘭納”意為“廣闊的田野”。後來,泰阮人 (Tai Yuan) 于公元 1329 年建立了清盛鎮 (Chiang Saen),也就是現在清盛碼頭周邊的地方。公元 1338 年,清邁王國徵服了泰族帕堯王國 (Phayao) 、哈利班超王國 (Haripunchai) 和南邦王國 (Lampang)。公元 1350 年,泰阮人統治了蘭納大部分地區,只有屬于素可泰王國 (Sukhothai)勢力范圍的楠王國 (Nan) 和帕王國 (Phrae) 兩個泰族王國例外,直至公元 1444年至公元 1449年間,才先後被蘭納王國徵服,這時期泰阮人就取代孟人成為了蘭納地區的統治者。公元 1525年至公元 1558年,蘭納王國兩位國王先後被殺,大城王國(Ayuthaya)入侵,蘭納貴族無力抵抗,同時又沒有國王在位,只得求助于老撾的瀾滄王國 (Lan Chang),並擁戴其王儲為王。隨後進入了中國元朝和明朝的朝貢體係,受到冊封。公元 1564年,緬甸人入侵,蘭納王國陷入政治混亂,開戰 3天即被徵服。蘭納國王成為了緬甸的傀儡,自公元 1578年起,緬甸人派遣緬甸貴族來統治蘭納王國長達 218 年之久。 公元 1774年,吞武里王朝 (Thon Buri)的國王鄭信在南邦 (Lampang) 的披耶卡維拉將軍 (Phraya Kawila)幫助下,從緬甸人手中奪回蘭納,並先後驅逐了住在清邁 (Chiang Mai) 和清萊 (Chiang Rai) 的緬甸人。隨後重建城市,並派百姓移民此地。蘭納王國的邊界不斷延伸,領土擴充到現在的清吞 (ChiangTung)、景洪 (Chiang Rung) 和西雙版納 (Sip Son Panna) 等地區。隨後,卡維拉將軍受命翻修寺廟,加固清邁城的防禦工事,整修護城河,重修清邁城牆。曼谷王朝建立後,蘭納王國各城市並入暹羅,曼谷王國派駐軍政長官,蘭納王國成為了曼谷王國的北部地區,後來于公元 1932年泰國政變後,蘭納正式成為國家行政管轄的省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