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5

時間:2012-12-21 13:43   來源:中國臺灣網綜合

  5

  史蒂文母親這邊的波斯納家族最初起源于波蘭。“波斯納”的意思是“一個來自波茲南的人”,波茲南是波蘭西部一個省會城市的名字。波茲南在18世紀後期被普魯士接管。正如美國猶太史學院院長,已故的雅各布雷德馬庫斯博士在1994年的採訪中說道:“德國人鄙視波斯納人。如果一個德國人說:‘他是一個波斯納人。’意思是他看不起這個人。”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波斯納祖先在俄國有一個更具世界性的背景,因為波斯納的國際化家鄉敖德薩是黑海的一個忙碌港口,被稱為“俄國的巴黎”。

  然而最終,猶太人在敖德薩也跟在俄國的其他地方一樣不受歡迎。敖德薩是一個經常發生反猶太暴亂的城市。1905年,那里發生了一起嚴重的大屠殺。戰艦波將金號的船員企圖叛變,發起了一場未能成功的革命。後來這一場兵變成了謝爾蓋愛森斯坦導演的經典默片《戰艦波將金號》的主題,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敖德薩階梯”事件。當敖德薩的猶太人讚揚沙皇的改革承諾時,四百名猶太人在四天的大混亂報復行動中被殺害。這樣的襲擊事件,在1905年的眾多俄國的其他地方也發生過,並且是受官方煽動,由當地的暴徒執行,加上警察和哥薩克人的幫助所發生的。

  在那一年的動亂中,1884年出生在敖德薩的菲利普波斯納逃到了辛辛那提,為自己和家人創造一種新的生活。他希望能遠離迫害和殘暴,過上一種更為安全的生活。他一直是一個虔誠的正統猶太教徒,不斷抵制哈斯卡拉運動的現代化影響,抵制當時在敖德薩盛行的猶太啟蒙運動以及在美國的改革運動。盡管他缺乏正規的教育,但敖德薩的文化騷動在他的意識中留下了一道痕跡。一位不成功的藝術家,菲利普波斯納,將自己的藝術傾向傳遞給了他的女兒和他著名的外孫。

  菲利普的父母,西蒙波斯納(伊齊基爾波斯納和安娜費德曼的兒子)和米里亞姆(瑪麗)萊辛斯基(本傑明萊辛斯基的女兒),不久後也跟著兒子移民去了辛辛那提。在那里,西蒙波斯納跟塞繆爾斯皮爾伯格一樣也成了一名批發商。作為六個孩子中的長子,菲利普也跟著從事同樣的職業,靠買衣服和其他商品來養活自己、前妻珍妮弗里德曼和他們的兩個孩子,利亞和伯納德(伯尼)。

  菲利普波斯納是一個“非常情緒化的人”,他的女婿阿諾德斯皮爾伯格回憶道,“他非常虔誠,非常遵守教規。他以前經常去猶太教堂,早上、晚上、任何時間。他有一段時間非常富有,但後來的大蕭條把他和很多人都拖下了水。”

  有一次,利亞回憶道,她和家人餓了好幾天,直到她父親靠買賣舊珠寶換了十美元才有東西吃。他用那些錢帶他們去度假。“我們當時很窮,但我們家從來不會因此感到消沉。”

  菲利普的工作基本上都在家里進行。史蒂文非常喜歡去外公的閣樓里玩,里面堆滿了他的貨品:鞋子、襪子、鞋帶、皮帶扣和領帶夾。諾曼卡明斯是一個開折扣服裝店的猶太批發商。他經常會買菲利普的存貨,他把這“看做一種祝福”。卡明斯的妻子伊迪絲還記得:“波斯納先生是一個矮小瘦弱、但非常和藹的人。他有一個非常漂亮而溫馨的小房子。我會跟我丈夫去那里,然後跟史蒂文聊天。他當時是一個非常瘦小的小男孩,非常活潑。誰能想到他會成為現在這樣的大人物呢?他會坐在那里吃曲奇。他會把餅幹浸到一杯牛奶里泡一泡再吃。等他吃完了,他的奶奶會把牛奶里的餅幹屑濾出來,然後把牛奶倒回去。我對此印象非常深刻。我不知道那是出于窮困還是節儉。”

  00 就像《美國鼠譚》里那個會拉小提琴的偉福爸爸一樣,史蒂文的外公偉福將自己的心思全都傾注在了音樂上,而不是他的生意上。他喜歡拉小提琴、跳芭蕾舞。女兒利亞繼承了父親對音樂的熱愛,但她覺得父親的創造力被養家糊口的重擔所磨滅了。偉福的弟弟鮑里斯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進入娛樂圈後第一個為人所知的親戚。他曾在意第緒語戲劇盛行期間擔任過莎士比亞戲劇演員。利亞至今還記得,鮑里斯會在他們家的起居室里用意第緒語朗誦“生存還是毀滅”的獨白。鮑里斯過去還是一名雜耍演員。他會頭戴一頂草帽,手持一根藤條,一邊唱歌一邊跳舞。後來他在馬戲團成了一名馴獅員。在斯皮爾伯格1995年的動畫電影《小狗波圖》中,故事的背景設置在20年代期間的阿拉斯加,里面有一只逃亡的俄國猶太鵝,名字就叫鮑里斯叔叔。

  利亞的母親珍妮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辛辛那提人,出生于1882年。俄國移民路易斯弗里德曼有十個孩子,珍妮是他的第二個孩子。路易斯弗里德曼和莎拉利亞內森于1870年取道倫敦來到美國。路易斯弗里德曼的父親,以色列弗里德曼,是一名雪茄制造商,1830年出生于波蘭,1883年在辛辛那提死于肺氣腫。他是所有史蒂文的祖先當中,能追溯到的出生日期最早的一個。路易斯從事了一段時間他父親的職業,但他同時也做馬車夫和旅行推銷員。

  史蒂文的外祖母珍妮是一個活潑、勤奮、獨立的“美國女性”,家庭世交米莉堤格這樣形容道,“史蒂文的兩個外祖母都比外祖父自信。”移民過來的男人經常會給人這種感覺,因為來到美國之後,他們在移民前的傳統地位通常會在艱苦的經濟現實中慢慢降低。

  珍妮于1915年嫁給了菲利普波斯納。在此之前,她和妹妹貝莎短暫經營過一家女帽店。珍妮還在辛辛那提大學主修過英語。阿諾德斯皮爾伯格還記得她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人,並且非常有修養,非常溫柔”。她管每個他喜歡的人都叫“娃娃”,包括他的女兒利亞。利亞出生于1920年1月12日,她遺傳了母親樂觀坦率的性格。

  珍妮“從來都不會很戀家”,利亞讚嘆地回憶道。珍妮在婚後做了一段時間女帽商和職員,後來她在家里教德國猶太移民學習英語,其中有很多是從納粹逃出來的難民。當地的一些猶太慈善機構會為他們繳納學費,幫他們適應美國的生活,為入籍申請做準備。這樣一個完全現代的美國女性,她的丈夫卻從未舍棄自己舊世界的生活方式。

  偉福波斯納蓄著長長的白胡子,穿著黑色的傳統猶太服,戴著黑色的傳統猶太帽。在成長期間,史蒂文為外祖父的外表和經常性的禱告而感到非常難為情。每當外祖父偉福來家里造訪時,他都盡量讓他的非猶太朋友不要來家里。史蒂文8歲時,他們住在新澤西的哈敦鄉。有一天,他跟幾個朋友在外面玩橄欖球。“突然間,我外祖父戴著圓頂小帽,從我們家里出來大聲喊:‘西繆爾!西繆爾!’(史蒂文的希伯來名)。我沒有應他。我假裝不認識他。我不承認那是我的名字。我的朋友跟我說:‘他看著你的方向呢,他是在叫你嗎?’他們都看著我,然後我說:‘不,不是我。’我假裝沒看到我的外祖父。”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