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淘寶遭遇“十月圍城”

時間:2012-07-24 09:12   來源:中國臺灣網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也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也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馬雲在10月17日就淘寶商城事件召開的媒體溝通會上,用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名言,對當前淘寶所面臨的尷尬處境所做的總結。馬雲在2010年底的淘寶大會上,曾預言淘寶在2011年必有一場災難。沒想到竟然成為讖語。

  整個事件的導火索是淘寶商城10月10日發布的《2012年招商續簽及規則調整公告》。公告將淘寶商城的技術服務年費從以往的6000元提高到3萬元和6萬元兩個檔次,漲幅分別為5倍到10倍。同時,商鋪的違約保證金也由以往的1萬元漲至5萬元、10萬元、15萬元不等。這就意味著所有淘寶商城的商家每年需要交納的經費不少于十多萬元。這對一些小商戶或微小商戶來說,在資金上無疑面臨了一個極大的挑戰。

  出于對淘寶商城新規的不滿,在新規頒布的第二天,即10月11日,近五萬多名小賣家們通過一款新型的網絡語音聊天工具YY聚集在一起,策劃了對淘寶商城上大賣家們的輪番攻擊。他們利用淘寶商城的規則來完成這些攻擊,通過實施“拍商品、給差評、拒付款”等惡意操作行為,迫使這些大賣家們停止出售商品,以此來表示對淘寶商城新規的不滿。這些受害的大賣家有韓都衣舍、歐莎、七格格、優衣庫等,在反淘聯盟的惡意操作下,他們店鋪幾乎陷于癱瘓。

  這些小賣家稱,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抵抗”行為,是因為淘寶商城近日發布的商家新規,讓他們這種小賣家很難再經營下去。一個小賣家稱,“今年為做淘寶商城,我借了5∼6萬,到9月左右才開業,可誰知現在突然一下我得交出20萬,即使能勉強交上去,又哪里有錢來經營呢?”

  淘寶商城是從淘寶網站分出來的一個B2C網站。2007年,隨著B2C網站凡客、京東商城的高速成長,馬雲就超前地看到了B2C的發展趨勢,因而,在淘寶內部開始成立B2C事業部,並同時籌備淘寶商城。2008年4月,淘寶商城以獨立頻道形式亮相,並共享淘寶的流量資源。

  淘寶商城設立之初,為了杜絕淘寶網的假貨、水貨問題,當時就決定要樹立一個較高的門檻:只有品牌的擁有者或者獲得了品牌商的授權者才能進入。然而,早在2008年傳統品牌商在電子商務的意識還沒有覺醒,熱情並不高。那一年,淘寶商城試探性地招了2000個商家。可想而知,當年淘寶商城的交易額並不理想。雖然淘寶商城堅持正品行貨,堅持品質,但用戶的“選票”依然投給了C2C平臺——淘寶網。淘寶網當年實現了1000億元的交易。淘寶商城事業部于2008年10月被迫解散,與淘寶網C2C合並。

  隨著網購環境的改善,用戶需求和消費習慣漸漸發生改變。很多網絡用戶的消費心理漸漸從買便宜過渡到買方便,甚至是買品質。這從凡客、京東商城等B2C網站的業績就能看到這種網購消費的升級:凡客2009年的交易額達到7個億,京東商城2008年交易額是13億元,到了2009年爆增到40億元。

  這就意味著服務那些有品牌和品質需求的用戶的淘寶商城重新獲得了獨立出來的可能。

  2009年7月,淘寶重新啟動淘寶商城事業部。但此時,淘寶商城還不敢在“品牌商家入駐”上設置“高門檻”,而是對品牌商家和非品牌商家都持歡迎態度,即所謂“大B”和“小B”持同樣歡迎的態度,只要他們注冊公司、承諾正品、交納保證金。于是淘寶商城重啟之後聚集了5萬商戶。

  馬雲是從2011年春節就開始醞釀淘寶網上模式轉型的。經過半年的推演,到2011年6月16日,決定將淘寶一分為三,即將原C2C(個人對個人的電子商務模式)業務的淘寶網分為C2C淘寶網、B2C(商家對個人的電子商務模式)淘寶商城和一站式購物搜索引擎一淘網。對淘寶商城,馬雲是想將其打造成一家線上的shoppingmall(超級購物中心)。

  但是,事情並非想象的那樣簡單,升級後的淘寶商城同樣面臨假貨的存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發現淘寶商城一些賣家的信用評價還不如淘寶集市,這對于淘寶商城來講是致命的。而淘寶商城本身不控貨,要想為買家提供更好的服務,只有提高淘寶商城的門檻,讓優質的商家聚集在淘寶商城,讓那些難以滿足淘寶商城“品質之城”要求的商家離開淘寶商城。淘寶商城的新運營標準在10月10日出臺前,曾針對商城內部的一些品牌商家進行了將近三個月的意見徵集,淘寶方面獲得的反饋是,“高門檻”將有助于凈化網絡交易市場,使商品品質和消費者體驗得到進一步提升。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當新規發布的第二天就遭到別有用心的人士的惡意解讀,並糾集了不明真相的中小店家和網民,對淘寶商城進行了持續的有組織的惡意攻擊。

  對反淘聯盟的惡性攻擊,馬雲表示堅決反對與他們談判,並表示淘寶商城將堅持誠信原則,對假貨、水貨採取“零容忍”的態度。“什麼是我們的原則,維護電子商務的誠信,我們半步不退。”馬雲解釋稱,淘寶“新政”的出發點是幾部委聯合打假,推“網上誠信”,“電子商務越來越大,如果我們不對假貨水貨採取措施,中國電子商務走不久。”

  出發點是好的,但方式方法上有些操之過急。對淘寶網民們的“暴動”行為,聯想集團名譽董事長柳傳志點評道:對入駐商家設門檻剔除個別不好的商家,提高淘寶商城的品質是對的。但是馬雲在方法上有欠妥當,應該在保護小商家積極性的前提下,在讓大家都支持的情況下再將個別不好的人踢出去。馬雲也承認,“方式方法上有做得不對的地方”。

  在商務部的協調下,在10月17日的媒體溝通會上,馬雲宣布對小賣家做出妥協,對于已經在淘寶商城開店的商家,新規執行時間延後至2012年9月30日,新商家2012年1月1日起執行,所有商家2012年保證金可減半。同時,阿里集團將斥資18億元扶持賣家:追加10億元進入消費者保障基金;拿出5億元作為現金擔保,為符合條件的小商家向銀行和第三方金融機構的貸款提供擔保支持;增加3億元用于市場推廣和技術服務平臺的改善,加大對商場商戶的支持力度。對于不考慮跟淘寶商城繼續簽約或不符合要求的,在規則前提下,將提供技術服務,將B店轉為C店,信用及交易記錄均在C店中予以保留。

  3.阿里巴巴與雅虎的不解之緣

  有意思的是,1964年10月出生的馬雲似乎與“10月”有不解之緣:不僅在2011年10月遭遇了一場淘寶“十月圍城”,在2010年的10月也遭受了一場“十月圍城”。那場“十月圍城”發生于阿里巴巴和雅虎之間,起因于5年前阿里巴巴和雅虎簽署的一份協議。當時,那場“蛇吞象”的並購案使馬雲一夜之間一躍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一匹黑馬,使馬雲在互聯網界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場並購案給馬雲帶來了創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但也使馬雲在5年後面臨失去對公司的控股權的風險。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與雅虎集團在北京聯合宣布,雅虎以10億美元加上雅虎中國的全部資產獲得阿里巴巴集團39%的股權。當時,人們普遍認為馬雲做了一筆很劃算的交易,然而,在這筆交易中,有一個未公開的細節引發了5年後阿雅之間的股權之爭。這個細節是在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時的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當時雅虎入股阿里巴巴集團時雙方簽訂的協議內容中,有這樣的協議約定:自2010年10月起,雅虎將增強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的話語權;屆時,雅虎在阿里巴巴的持股份額將高于35%;同時,也不排除馬雲被驅逐出董事會的情況。

  在簽訂協議之時,馬雲似乎從來沒有擔心過2010年可能存在的這些變化。甚至在2007年阿里巴巴B2B上市時的記者招待會上,面對有的記者關于“2010年馬雲會不會被董事會辭退”之類的提問,馬雲非常自信地表示:“我說2010年以前,我答應我一定在。所以,我就在書上寫2010年馬雲不會離開,不是2010年以後他們把我開掉。”

  馬雲的自信得之于他與楊致遠的私交。一直以來,馬雲把楊致遠看成是自己的創業偶像,這次並購也是楊致遠的一手促成,因而,在簽訂這份協議時,馬雲認為,即使到2010年,雅虎也不會行使上述條款所賦予的權益。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楊致遠于2008年11月的下臺,和2009年1月新CEO卡羅爾?巴茨的上臺執政。馬雲在2009年巴茨上任之初時曾去雅虎總部拜訪,巴茨當著阿里巴巴管理層的面,指責馬雲沒有把雅虎中國做好。在這種情況下,馬雲和他的管理團隊開始重新審視雅虎39%股份給公司帶來的不確定性。為了避免發生控制權危機,阿里巴巴集團開始醞釀減少雅虎在其公司的股份,但一直沒有得到雅虎方面的同意。

  阿里巴巴毫無疑問是雅虎手中最值錢的資產,它旗下淘寶網和支付寶早已蓋過了雅虎中國的風頭。巴茨與馬雲的交惡,被雅虎董事會認為“已破壞硅谷與中國最有價值的關係”。因而巴茨于2011年9月被雅虎董事會“炒魷魚”,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多與雅虎與阿里巴巴的關係微妙有關,許多業內人士甚至認為,支付寶股權轉移和“賤賣”,是巴茨被炒的重要原因。

  而正是這樣的一些觀點使馬雲在2011年5月卷入支付寶股權變更的糾紛,在隨後4個月之後,隨著巴茨被雅虎董事會解雇,馬雲也被扯進此事,使馬雲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為此馬雲澄清說:“有人說雅虎的CEO下了臺是我害的,其實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

  不可否認,作為一家網絡媒體,雅虎無疑是成功的,但從雅虎一路走過的歷程可以看到,雅虎在發展過程中,由于一直缺乏正確的發展戰略而失去了發展的先機,導致現在處于江河日下的境地。包括雅虎創始人楊致遠,也一再向外界暗示並發出將會出售雅虎的消息。這使外界紛紛猜測:經過12年的苦心經營已經歷練為中國互聯網大佬級人物的馬雲,是否有可能成為雅虎的“送終者”?阿里巴巴前CEO衛哲在描述阿里巴巴與雅虎的關係時,打比方說像逐漸疏遠的孫子和爺爺,而“爺爺總是要去世的。”

  日漸沒落中的雅虎,因為2005年對阿里巴巴的這場偶然的收購,獲得了新勢力“阿里帝國”的控制權。與之相應的是,阿里巴巴在一朝崛起之後,卻突然發現自己不再屬于自己。阿雅之間的控制權之爭也就不難理解。馬雲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讓給阿里巴巴旗下一家獨立的中國公司時,致使“阿雅之爭”的烽火再度被點燃。

  2011年10月21日,馬雲在斯坦福大學出席一個中國互聯網發展研討會時,被聽眾問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關于雅虎的收購。他的回答是:“對,我們非常有興趣。”他又強調說:“我們非常、非常有興趣收購雅虎,因為阿里巴巴對雅虎如此重要,雅虎對我們也非常重要。”馬雲表示,他已和有關人士接觸,表達了收購整個雅虎的意願,而不是只是參與其中一部分。但他同時承認,收購之復雜超過他原先設想:“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還有政治因素。同時,太多公司都有意收購。”馬雲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中表示,由于已經擁有了雅虎中國,因此也更好地了解了雅虎美國,這是阿里巴巴集團認為它是一個適合整體收購雅虎的選手的主要原因之一。

  馬雲在斯坦福大學的這番言論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美國多家媒體認為,馬雲是有望成為雅虎新CEO的最好人選之一。比如,華爾街日報認為,收購可能是雅虎面臨的最終選擇,而馬雲是唯一兼具採取這一行動的氣魄和財富的人。華爾街的女精英卡拉?斯微瑟(Kara Swisher)在一篇文章中也流露出對馬雲的認同。Susquehanna金融集團的赫爾曼?梁(Herman Leung)表示,從戰略價值的角度考慮,阿里巴巴與其他夥伴共同收購雅虎將會具有重大意義。

  但據業內一些資深分析人士稱,阿里巴巴收購雅虎障礙重重。困難主要在于美國的監管機構將會嚴格審查阿里巴巴的收購資格,其中可能涉及阿里巴巴運作的獨立性問題以及美國雅虎用戶的隱私問題。此外,2011年爆發的支付寶股權變更糾紛,也使得馬雲在美國資本市場的聲譽飽受質疑。

  不過,對諸如此類的質疑,2011年10月的《財富》雜志發文稱,那些反對阿里巴巴集團收購雅虎的聲音是“大錯特錯”,《財富》認為:如果我們讓馬雲這樣有衝勁兒、做事投入、聰明有想法、也許還有一套振興雅虎美國戰略的企業家拒之門外,僅僅因為所謂的“隱私”或者是國家安全問題,“那我們就真是太愚蠢了!”《財富》認為,現在的美國,正迫切需要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正迫切需要中國的投資者及公司來購買發展乏力的實業,發展他們在美國的業務,以刺激美國經濟的發展,甚至是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因此,《財富》呼吁,別讓太多政治因素影響這一正常的商業收購。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國際投資專家Gary Hufbauer認為,馬雲如果要收購雅虎,肯定需要先向美國政府提交報告,不過他通過審核的幾率應該是50%。

  馬雲是否能衝破重重阻礙走好收購雅虎的這一“驚險一躍”,從而將阿里巴巴變身為一家國際化的互聯網公司,開創中國公司成功收購美國互聯網公司的先河,讓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