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騙子公司加盟,阿里形象受損

時間:2012-07-24 09:09   來源:中國臺灣網

  可以這樣說,此次欺詐事件的發生是目前為止阿里巴巴B2B網站面臨的最大挫折。馬雲是在2011年1月22日收到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之一的蔣芳發給他的揭露欺詐事件的郵件的。當他收到郵件後,就連夜召集公司高管到附近的一個酒吧開會。馬雲同高管們進行了長談,最終決定進行內部調查。當時,馬雲甚至還抱著僥幸心理,他希望這件事不是真的。那段時間,他每天都在想,如果這個事是真的怎麼辦?調查真相的那個月是馬雲職業生涯中最痛苦的一個月。

  2008年底的金融危機為此次“誠信危機”埋下伏筆。2008年11月,全球金融海嘯來臨,阿里巴巴為了抵制危機的幹擾,進一步吸納中小企業廠商,以獲取更高的市場滲透率,推出了入門級會員服務——阿里巴巴“金牌供應商” (ChinaGoldSupplier,即“出口通”),定價為每年1.98萬元人民幣。而之前的“金牌供應商”會員服務收費為每年4.98萬元人民幣。

  這些供應商在每年繳納一定的會費之後,被阿里巴巴網承認是該網站推出的高級會員,他們的資質是通過阿里巴巴網指定的第三方認證機構認證的。冠以“金牌”二字無外乎向外界表明這些會員是“值得信賴”的。在企業的資質認證過程中,銷售人員起了很大的作用。提交材料、審核資產這些流程都是由銷售人員協助企業完成的。

  低門檻的策略獲得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2008年阿里巴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阿里巴巴在2008年的最後兩個月內就破紀錄地新增了12192名“金牌供應商”客戶。然而,或許因為服務價格的降低,導致部分銷售人員為追求傭金而放松了標準。低價戰略的低門檻準入制為騙子公司創造了可乘之機。

  傭金,即提成,是阿里巴巴銷售人員收入的主要部分。一般而言,阿里巴巴銷售人員的底薪為1000∼3000元,另外還有按銷售業績提成的17%,也就是說,一份年費1.98萬元的“出口通”會費,可讓銷售人員獲得3366元的提成。在物質利益的誘惑下,銷售人員各出奇招,拼命給公司拉客戶。一位供應商曾十分反感地評價這些業務員:“業務員天天纏著你,又要你入會,又要叫你去參展,他們不管你的企業到底有沒有實力,只知道極力推薦你入會或是去做他們的高級供應商,或是去國外參展。”這位供應商甚至形容這些業務員說,他們“就像是糞便上的蒼蠅一樣”。

  中國有數以千萬的中小企業,在這些中小企業中,只要說服1%的中小企業成為阿里巴巴的誠信通會員,那麼阿里巴巴一年的會費收入就相當可觀。但這些業務員更多並不是考慮阿里巴巴的收入,以及這些會員的加盟給阿里巴巴未來的發展帶來的影響,他們追求的只是個人的利益,在他們的眼里,多拿提成才是正道。為了獲得更多的提成,許多銷售人員不惜讓一些騙子公司蒙混過關。關于這些涉嫌欺詐的“金牌供應商”如何能魚目混珠混進這個高級會員陣營的問題,據阿里巴巴內部人士介紹說,一方面是追求數量放松了質量,資質審核流于形式,把關尺度不嚴;另一方面可能存在個別銷售代理渠道與欺詐分子內外勾結,直接混過了認證環節。在此次事件中,阿里巴巴承認有近100名銷售人員故意疏忽地容許騙子規避了公司的認證措施。目前,盡管全部2326家涉嫌欺詐的“中國供應商”客戶已經全部做關閉處理,然而,比想象中嚴重的問題是,騙子們被關的賬戶並不是真正的實體,這些賬號有很多是有組織的同一騙子,他們熟悉阿里巴巴B2B平臺的檢驗流程,能夠在造假後規避審查。

  “中國五金城”浙江永康,是阿里巴巴的“中國供應商”業務做得最好的地方,據說,阿里巴巴的“中國供應商”業務真正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就是從永康開始的。永康某保溫杯公司一位外貿負責人說,“這幾年,阿里巴巴的銷售人員,更喜歡開展個人業務,給一些外貿業務員出謀劃策,在阿里巴巴上發布虛假信息,比如說自己是多麼大的一家集團公司,一些外商看到信以為真,就會發訂金過來,這些人收了訂金,卻不發貨。阿里巴巴那些做得好的銷售員,很多都是這麼做的,因為他們的提成很高。”

  盡管這100名銷售人員已經因為涉嫌欺詐事件而被解雇,馬雲依然對此事耿耿于懷並且非常憤怒。這些銷售人員的錯誤是:明知賣家有問題還幫助他們在網上開店,並將他們認證為所謂的“黃金供應商(Gold Supplier)”。馬雲認為這種行為不僅違背了公司一貫推崇的價值觀,同時,也突破了電子商務講求誠信的底線。

  這次阿里巴巴平臺披露出來的網絡欺詐案比一般的網絡欺詐更為惡劣的地方在于,欺詐方披著阿里巴巴“金牌供應商”的合法外衣行騙,不但輕易騙取了被欺詐者的信任,同時也極大損害了阿里巴巴的品牌形象。同時,阿里巴巴內部的銷售人員在利益的驅動和業績的壓力下,不惜置公司的價值觀這一條重要的考核指標于不顧,充當騙子公司的“內應”,這次欺詐事件明顯暴露出阿里巴巴內部管理的失調。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