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馬雲深陷契約門

時間:2012-07-24 08:59   來源:中國臺灣網

  2011年5月,一則從美國傳來的消息,將陷入“誠信風波”的阿里巴巴集團再次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則消息是,阿里巴巴集團已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讓給馬雲名下的一家獨立的中國公司。消息稱,阿里巴巴的此次股權轉讓是在未經董事會批準的前提下進行的。

  馬雲此舉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馬雲執意將支付寶股權轉為私有激怒了從雅虎董事會到雅虎股東,從美國股市到華爾街投行,從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到國內互聯網公司等各利益相關方,國內媒體也紛紛撰文指責馬雲違背“契約精神”。

  馬雲真的違背契約精神嗎?在支付寶股權轉移事件上馬雲有何難言之隱?馬雲為何不惜惹“眾怒”?馬雲緣何傷害了與外資股東之間的關係?馬雲用了什麼方法平衡同他們的矛盾?在利益和道義面前,馬雲將如何做出取舍?

  1.支付寶:誰動了銀行的奶酪

  淘寶誕生之後,消費者對網上購物這種新興的消費方式表現了極大的興趣。但是支付安全問題始終是制約網購規模的瓶頸。當淘寶通過“免費”的模式奠定了用戶基礎之後,馬雲覺得解決支付問題的時機已經到了。支付寶剛問世時,只是淘寶網內部一個負責解決交易雙方信用問題的部門,規模很小,人們不光質疑它存在下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時也在質疑支付寶是否有資格從事第三方轉賬、從事這些原本屬于國家控制的銀行係統的業務。根植于數十萬的淘寶網賣家,支付寶迅速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發展成為擁有數十萬家外部商戶、超過3億的注冊用戶,並涉及航旅、公共事業繳費等七大應用領域。支付寶很快擁有中國超過一半的第三方支付市場份額。

  問題總是伴隨著成績出現。隨著電子支付企業的日漸增多和這個市場的迅速擴大,信用卡套現、洗錢以及資金沉淀等問題也伴隨產生。因而,支付領域很快引起了銀行監管者的注意。

  從2005年6月到2010年6月,央行用了整整5年時間為第三方支付行業定規。為了按照央行的規定拿下支付寶的經營許可證,馬雲不惜將支付寶由外資控股企業轉為純內資控股,並“一意孤行”終止業界心照不宣的協議控制模式,從而引發了一場震驚業界內外的支付寶重組風波。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