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16.煙草公司為何反而歡迎煙草廣告禁令

時間:2012-08-30 08:19   來源:中國臺灣網

  每一個煙盒上都寫著這樣一句話——“吸煙有害健康”,但是吸煙的人卻是絡繹不絕。為什麼人人都知道吸煙的危害,偏偏還要不顧後果去吸煙呢?

  我們對于明令禁止的東西總是充滿了好奇。“不要動這個杯子”“不要看這樣的書”“不要和那個人太親近”……這些禁令被強調的次數越多,我們越想探究它們到底有什麼秘密。這就是人們的逆反心理——越是嚴加禁止,越是擺出權威的姿態,所產生的逆反心理就越強。

  希臘神話里,宙斯為了降災于人間,就命火神制成了美女潘多拉,並送她一個盒子做嫁妝,一再告誡她“絕對不要打開”。

  潘多拉來到人間後,對神秘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就忍不住打開了盒子,結果里面的疾病、瘋狂、罪惡、嫉妒等禍患一齊飛向世間。

  按照心理學的解釋,人一旦收到禁令,就會產生被束縛,失去自由,甚至不安的感覺。為了突破這種困境,人必然要受到遵循以快樂為原則的“本我”的控制,採取各種方式恢復自己失去的自由。于是,有些事情,越是被社會的規范所不容,人們就越是想嘗試;越是被明令禁止,人們越是向往不已。

  一個孩子在屋子里面打籃球,父親威脅他說:“你要是敢把花瓶碰碎,你就要受到懲罰。”父親一轉身,花瓶就被籃球打碎了。

  歷史上的一些禁書,越是受到嚴厲的查封,越是被人們爭相傳閱,甚至傳抄,結果這些禁書反而成了暢銷書,越禁越暢銷,怎麼也禁不了,比如《紅樓夢》《洛麗塔》,人們總想知道里面到底有什麼不能看的。

  一個僅有很少高層參與的會議結束了,偷偷詢問會議內容的人比比皆是,因為他們都很好奇,有什麼事情是嚴禁自己知道的呢?

  一對戀人的結合遭受到了雙方父母的反對,雖然兩人並沒有那麼相愛,但是家人越是反對,這對戀人越是團結一心,堅持要在一起。

  知道了人們的逆反心理,那麼要達成肯定性的成果,有時候正面的勸說和誘導是沒有作用的,而否定的禁令卻可以實現我們的目的。

  當年,法國農學家安瑞?帕爾曼切準備將土豆引進本國種植,但卻遭到了全面抵制。

  無論他怎麼說明土豆的好處,仍然沒有人相信。後來,他在一塊閒置的土地上種土豆,並要求國王在白天派兵嚴密駐守。

  這一神秘舉動自然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結果當晚,當士兵撤離後,人們成群結隊地來偷挖土豆,並回家悉心照料。很快,家家戶戶都種上了土豆。

  否定和禁令總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一家餐館門口擺了一個大酒缸,上面寫著幾個引人注目的大字:“不準偷看!”很多人會禁不住誘惑,停下腳步去看缸里面到底有什麼。缸里有什麼?有的是一張新酒的誘人宣傳單。

  除此之外,很多商場或者小吃店也會懸挂上“某商品已經售完”“今日已經售完”的標牌。這其實也是在激發客戶的購買欲望。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如果你想讓某人做成某事,那你只要禁止他去做就夠了。如果你想別人做不成某事,有時候“讚成”的意見也會幫你達成目的。

  一句話安慰

  心態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不同;看到的世界不同,感受就不一樣。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