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18.走自己的路,讓別人打車去吧

時間:2012-08-30 08:18   來源:中國臺灣網

  網友將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改成了“走自己的路,讓別人打車去吧”。這句話博得了很多人的會心一笑,但如果深究的話,你會發現這里面還是蘊含著一番現代哲理的。

  馬拉松比賽中常有這種情況發生:一開始就衝在前面的運動員,到最後抵達終點的時候往往成績不夠理想,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安排好體能分配,開始的時候,體能消耗的太多,到了下半場,體能消耗太大,繼之乏力,速度自然就慢下來了。

  其實人的一生也和馬拉松比賽類似,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節奏,如果一味地跟著別人的步伐,開始時猛衝猛打,但是後來力不從心,那麼最後往往會輸得很慘。而那些能夠堅定不移地按自己的節奏前行的人,不管旁人是徐行還是飛奔,都能不為所動,往往最後能夠取得成功。

  現在剛畢業的大學生跳槽率都非常高,張建所在的單位也不例外。和張建一起被單位錄用的一共有二十幾個人,過了半年的時間,已經走掉一半了。

  這些離職的同事有些是覺得單位的待遇差,有些是有了更好的去向。對于他們的離開,張建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對工作依然保有熱情。

  又過了三個月,剩下的人又走了一多半,只剩下張建等三個人。因為在一起的時間長了,三個人也越來越熟了。

  有一天喝酒,一位同事勸張建和另一個同事一起辭職,跳槽到別的企業。對于同事的這一邀請,張建沒有同意,說自己覺得現在的工作挺好的,沒有離開的想法。

  聽他這麼說,已經被勸說離開的同事嘲笑他膽子小,說外面的機會有的是,老窩在一個地方是不可能有進步的。

  無論這兩個同事怎麼勸說,張建就是不答應,最後這兩個同事在勸說無效之後自顧自地跳槽奔著更好的前程去了。

  再過了半年,張建由于一直以來的表現良好,被公司提升為部門經理,不但地位提高了,而且工資也漲了近三倍,再看當初勸他離開的那兩個同事,則依然在“更好的機會”面前跳來跳去。

  張建的成功在于他的堅持,時間是堅持者的最好夥伴。

  試想,如果張建當初沒有堅持留下來,而是選擇和那兩個同事一樣跳槽到更好的公司,那麼後來的結果恐怕也和那兩人沒什麼區別了。

  如果你沒有打車的實力,硬要去學別人“打車”,那麼終將還是會被甩下車來的。與其這樣,還不如安安穩穩地走自己的路,雖然慢,但起碼不會出錯。而且很多例子也向我們證明,如果能夠安安穩穩地走自己的路,其最後結果往往是要比那些“打車”的走的還要遠。

  龜兔賽跑這個故事我們都熟悉:驕傲的兔子嘲笑烏龜的步子爬得慢,于是在“輕松”的比賽中隨意地打了個盹兒,等等烏龜,沒想到烏龜拼命地爬,一刻都不停止,反而先到達了終點。

  這個故事的寓意很簡單,但又很深刻,只要不怕慢,堅持做自己,最終的結果都是不會差的。

  出于對這個故事的鐘愛,很多著名的企業都將堅持企業發展方針,堅決不邁大步,以時間累計效益的做法,奉為市場競爭的不二法則——人們稱之為烏龜戰略。

  現在世界最著名的運動服裝品牌,德國的阿迪達斯公司就是一家以奉行烏龜戰略著稱的企業。

  阿迪達斯公司的創始人阿道夫?達斯勒先生是一位擁有運動員身份和鞋匠技術的德國人。在告別了運動員身份之後,達斯勒先生萌生了做運動鞋的想法,1920年在紐倫堡市附近的赫佐格奧拉赫小鎮上,他建立起了自己的制鞋作坊。

  因為他能充分把握運動員的需要,又有精巧的手藝和發明天才,因此一開始就將自己的作坊定位在“生產那些最合腳的鞋子”上面。這一定位讓他生產的鞋子得到了大眾的普遍歡迎,很快就為他帶來了豐厚的效益。但是好景不長,隨著機械革命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制鞋企業開始走上批量生產的道路。

  與批量生產的工廠相比,達斯勒的作坊在效率和價格上都處于明顯的劣勢。有人勸他也購買生產線。

  對于這樣的勸解,達斯勒一口回絕,因為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制鞋理念,繼續靠手工制作。

  沒過幾年,因為生產質量、價格戰等原因,靠機械制鞋的工廠一家一家地倒閉,而達斯勒的作坊則因為質量好、顧客固定而活了下來。嘗到了緩慢發展好處的他在以後的歲月里,更加堅定了小步扎實的發展戰略,最終成就了阿迪達斯今天的宏圖霸業。

  走自己的路是一種人生姿態。我們可以在乎別人的看法,但如果太在乎了,因為別人的看法而否定自己的步伐,那麼可就太沒有主見了。

  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是一個有主見的人,一個有著“走自己的路,讓別人打車去吧”的心態的人。

  一句話安慰

  有主見,才會有思想;有思想才會有思路;有思路才會有出路。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