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是說一個人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後卻未必會依然如此;一個智力平常的孩子,經過努力,長大後卻可能成就一番令人意想不到的偉業。
愛因斯坦與小板凳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了,木訥的小愛因斯坦連手工制作都不行,和老師交流時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利索,誰能想到幾十年後他能夠成為人類智慧的象徵,開啟近代物理學的新紀元呢?
方仲永的故事也不需要我多說了,一個州府縣皆稱之曰“神”的少年天才,長大後卻泯然眾人,真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啊!
同樣是少年,同樣是成長,為何會出現如此狀況呢?那是因為被稱作天才的少年,成長在眾人目光的注視中,他的一舉一動都有人在關注,從小到大都被鮮花和掌聲包圍著,這很容易讓他走向兩個極端——不是被這些讚譽熏陶得驕縱無比,就是被這些關注帶來的壓力所擠垮——這二者都非常不利于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
反觀那些被命運“拋棄”的孩子,因為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都對他們沒有過高的要求,所以能夠給他們帶來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他們做好了有人鼓勵,做不好也沒人怪他們,而這正是一個孩子成才的最佳環境。
曾經有一個孩子,他被命運拋棄,曾一度被人稱作低能兒,但就是這個平庸的“低能兒”,在一個同樣平常的環境中,卻憑借自己的努力創造了一番不平常的事業。
這個孩子叫做查爾斯?舒爾茨,世界著名動畫人物史努比的創造者。
在舒爾茨讀小學的時候,經常是幾門功課一起亮紅燈,尤其是理科成績。他的物理學科四次考試的成績都沒有超出個位數,被稱為學校有史以來最出色的“物理試卷清潔工”。在其他課程考試中他的成績也好不到哪兒去,數學、作文、語法和演講沒有一科及格過。
他頭腦簡單,四肢也未見如何發達。全校的運動隊只有高爾夫球隊因為招不到隊員才破格接受他作為替補隊員。在一個賽季唯一出場的一場比賽中,他將全隊的成績拉了二十幾桿,憤怒的隊長將其開除出隊。
不僅如此,在青少年時期,他還是一個有名的“樹袋熊”——笨嘴拙舌、不善言辭,在社交場合從來就不見他的人影。
當然不是因為其他的同學都不喜歡他,而是在別人的眼中,他這個人壓根兒就不存在。如果有哪位同學在學校外主動向他問候一聲,他會受寵若驚,並感動不已。在整個求學時期,舒爾茨從來沒有邀請過哪個女孩子一起出去玩過,因為他太害羞了,生怕被人拒絕。
通過上面的描述,任誰也要把他看成是一個無可救藥的失敗者,他的人生注定平庸,直到終點。
每個認識他的人都對此深信不疑,就連舒爾茨本人也十分清楚。然而他對自己的表現似乎並不十分在乎,因為他還有另外一個朋友,那就是畫筆。從小到大,他只在一件事情上取得過出色的成績,那就是繪畫。
舒爾茨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極高的繪畫天賦,但這並沒有得到家人的重視。隨著年齡的增大,在其他領域都不行的舒爾茨便把全部心思都放到了繪畫上面,舒爾茨深信自己能夠憑借繪畫創造奇跡,他對自己的作品很自信。
上中學時,舒爾茨曾經向《畢業年刊》雜志投了幾幅漫畫作品,但最終一幅也沒有被採納,對此他感到十分沮喪,但一拿起畫筆,鬱悶不快就立馬散去了。
盡管此後還有多次被退稿的痛苦經歷,舒爾茨卻從未對自己的繪畫才能失去信心。別人越是質疑,他就越是決心成為一名職業漫畫家。
中學畢業那年,舒爾茨向當時的迪斯尼公司寫了一封自薦信。迪斯尼讓他把自己的漫畫作品寄來看看,同時規定了漫畫的主題。于是,舒爾茨開始為自己的前途奮鬥。
他投入了巨大精力與大量時間,以一絲不茍的態度創作了許多漫畫。然而,漫畫寄出後,卻如石沉大海,迪斯尼公司沒有錄用他——失敗者再一次遭遇了失敗。
事已至此,舒爾茨感覺生活就如黑夜,在無比困頓的日子里,他嘗試著用畫筆來描繪自己平淡無奇的人生經歷。
他用漫畫的手法畫出了自己灰暗的童年、不爭氣的青少年時光、一個學業糟糕的學生、一個屢遭退稿的所謂藝術家、一個沒人注意的失敗者,他的畫也融入了自己多年來對繪畫的執著追求和對生活的真實體驗。
連他自己都沒想到的是,自己在絕望中的最後一筆為自己開啟了成功的大門。他所塑造的漫畫角色一炮走紅,他創作的連環漫畫《花生》很快就風靡全世界,他成了享譽世界的漫畫大師。
命運其實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有時他給了你開始卻沒有給你結局,有時他讓你的結局萬般美好但總要拿一個一塌糊涂的開始考驗你。因此,正處于逆境中的你,不要自怨自艾,拿起屬于你自己的“畫筆”,成功也許就在你的下一筆上面。
一句話安慰
重要的不是環境,而是對環境作出的反應,反應的選擇權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