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史書就是這樣寫成的

時間:2013-07-09 09:20   來源:中國臺灣網

  曾有人這樣推介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看過此書,才真正對歷史感興趣。我也這樣想,如果在學時教我歷史的也有此等視野,也會在講史時提供這個切入點,我也許就懂得從歷史中看到今日世界的發展規律,從一則“新”聞聞到了一點點歷史味,而那時期看過的“古時的故事”,就不只是一個個一段段孤立的個別事件。

  《萬歷十五年》的重點,就是從明朝這沒有什麼重點大事的一年落墨,寫出其前因以及對往後的影響。原著是英文,名叫“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該年無大事,卻絕非無關痛癢。

  此書好看處,正是說出沒有一件事沒有一個人是無關痛癢的。風平浪靜是由之前多事之秋留下的境況造就,太平悶世往往是往後崩壞的緣由。而此中穿插的人物,沒有幹過什麼驚天大事,也是大歷史推手的一分子。

  再小的小人物演過一個角色,即便是一個過鏡,都有份影響故事的發展,因為任何人都是環境跟性格互動下的產物,誰先誰後,誰因誰果,如雞蛋與雞的問題,糾纏不清。在環境迫人、人造環境的規律中,也沒有什麼是偶發的。一切偶然,只不過是條件醞釀成熟後驟然爆發出來。

  今天的新聞,在累積將來的歷史,舊日種種,種出今天的新聞。今天被封為母夜叉的惡導遊阿珍,早在零團費的經營環境、導遊向旅行社自費買團的制度中大量催生。行內人說十個導遊大概就有一個阿珍,所以尋找阿珍所為何事?尋回來被釘死在審判臺上,也不過是目前這個行業的生態環境中一件標本。香港被內地發出旅遊警告是大事,阿珍是大事的前因迫出來的小人物,這一批小人物早晚會鬧出這條大新聞,也終將影響日後的旅遊發展史。

  忘記阿珍,說我友阿水。阿水跟我說,目前中國真是盛世,一時間我以為我們成了陳冠中小說的角兒。阿水再說,國家救災是一流的,我漸漸明白,腦是不用別人洗的,自個兒活在自家安樂的范圍內,就可以唱出頌歌的主旋律,比如在內地工作的阿水。我沉默半晌,念及不是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中爆發這句話,就爆了吧。于是,從譚作人的遭遇說到山西礦難主演生還者的演技,把一切由人禍惡化了的天災再引發的人禍,一口氣炸出來。阿水聽完,一時驚愕,再說,原來是這樣哦,還好,還是別碰這些問題,繼續在歌舞升平的行業中,只風花雪月就好了。

  當然好,我自以為的殘忍也是多余的,阿水會繼續活在他的盛世中,與大環境保持距離,時勢與他無關痛癢。但扮演無關痛癢的角色,也因事事無關痛癢的心態而塑造了局部的局勢,此消彼長,進一步退一步都調整著社會每一步。歌舞升平,無大事可生想生,同樣有份參與改變;不改變等于改變了改變的速度,被動與消極也是一種力量。

  阿珍阿水阿豬阿狗,既來自歷史,也在集體演變歷史,這是共業,史書就是這樣寫成的。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