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飯局一時的冷場中,在排隊的空檔間,旁邊的朋友都在iPhone或iPad上狂按,按到青筋暴現,十指肌肉緊繃,表情卻是一臉從容的滿足。
動作與表情松緊成反比,這場面其實頗為詭異,詭異得有點像激烈的愛情,令我想起印度詩人泰戈爾一首短詩:“愛情/你提著一盞失火的油燈走來/從燒痛的手/我竟從你臉上/看出莫大幸福”。
發燒中的愛情,在緊張的心情中獲得淡定的歡慰,興許是愛情迷人之處,可種種電玩,玩得人皺眉瞪眼而嘴角微笑,也堪稱奇觀。
有次故作愚鈍問打得眼蒙膊酸的朋友,這是為什麼呢?毫不意外,眾所周知:好玩啊,減壓啊。
好玩是過程的感受,減壓是目的。電玩好玩,好玩在刺激與速度,簡單又緩慢又毫無難度毫不驚險的遊戲,誰會玩到入迷?用驚險刺激來達到減壓目的,自然爽極,壓力需要發泄啊,否則會給憋壞的。多年前我也會用這以緊張制極緊張的減壓法,每完成手頭工作的幾分幾,就獎勵自己打一陣子機,經驗證明,玩打喪屍打歹徒打打殺殺的,減壓功效最大,無論打出什麼成績,精力發泄後精神是松弛了,本來在做的工作也像可以放輕松了。這是很多人太習以為常的減壓法吧。不只電玩,看動作片警匪片驚栗片,在追求刺激之余,潛意識都帶有減壓目的,都是以另一個虛擬的緊張世界來舒緩真實的緊張情緒。但,就是追劇集,都用上一個“追”字,倣佛平日還追得不夠累。
這不折不扣就是以毒攻毒,也已變成生活習慣,讓人幾乎忘了用此壓力減彼壓力的荒謬。工作後累積下來的疲憊,或工作中原為喘息而空出來的罅隙位,為什麼要用在讓人喘不過氣來讓人脖子更痛的活動中?緊張後壓力中,沒錯是要玩,要娛樂,但為什麼漸漸就不大作興玩些讓人降血壓的娛樂?
下班後去按身按腳之類,總不能算是娛樂吧。我,我,我,想說的所說的,是那種可能被人視為過氣的減壓遊戲,像釣魚是慢慢慢慢,靜靜靜靜地垂釣,這類娛樂活動,才合符以慢以松平衡工作帶來的緊與快的王道法則啊。可惜,垂釣即使仍有人在玩,但釣姿與釣心如休歇靜坐又有幾人?從前我也有在碼頭釣魚這嗜好,不停高速把泥蜢釣釣釣,打完這場仗再回家打預備考試那場仗,一樣是以緊制緊,是轉移麻痹法,而非釋放清空回氣法。
如果看書洗澡聊天談心遛狗不能算做娛樂活動的話,想來想去,也好像一時間想不出什麼普及流行的娛樂活動,是慢節奏如十分鐘沒一句對白的藝術電影,或掃興得沒有所謂勝負的比鬥。
此刻,一想起典型娛樂,心頭就泛起一片吆喝歡呼,刺激亢奮;但凡會有悶場的,即使是正牌娛樂,也像是次失敗的活動。玩成這樣,莫非play hard work hard 的生活,全是以硬制硬,能緊不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