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唐朝以來同仁堂遠祖的 傳奇故事
前面四種說法雖然沒有細節記載,只在社會留下輪廓故事。不過,因有歷史背景為憑,下面所講的故事在總體輪廓上總還可信。
一、樂良才立志北上行醫
樂氏家族在寧波歷代行醫,經南宋、元、明各朝,樂家的行醫生涯始終連綿不斷。
故事傳說
樂家傳到了明末樂良才,屈指一算,樂家從事行醫的生涯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這時樂良才年紀輕輕依然立志行醫,並不想走科舉升官之路。他當時年紀不大,已經能夠背誦不少醫書、醫理的口訣。他常常在口中吟誦70字口訣:
寒熱溫涼屬四氣,五味心肝苦酸鹹。
涼寒藥物能瀉火,溫熱藥物可散寒。
辛味止痛能入肺,甘味補養能入脾。
苦味入心可燥濕,酸味入肝能收斂。
鹹味入腎且軟堅,養生濟世樂連綿。
因為明朝早已遷都北上,樂良才從小時就知道自己祖上是京都的高官,因避亂前來浙江,改變身份成為醫生。他天天行醫,徘徊于明州諸小鎮間,每年積累起來的行路路程不下千萬里。現在京都已經遷往北京,與其每年行萬里之路徘徊于鄉里城鎮,何不北上到繁華的京都施展自己更大的才能呢?于是他就把自己的雄心大志告訴了父母。
家里的反應是:“我家祖上確是京都的高官,你是高官顯貴之後代,你可以先到寧波府、應天府(即以後的南京)、揚州府一帶行醫,實踐一段時間,羽翼豐滿後,再擇機北上京都。”
樂良才北上到了江蘇應天府,後又到長江之北、大運河之畔的揚州。那時的揚州是中國重要的商埠。有一天他搖著串鈴,信步走到瘦西湖岸邊。
在街頭,有一老年家仆前來問樂良才道:“客官可是一位郎中?”
“在下正是郎中。有何貴幹?”
這家仆說:“我家小姐生病,久治不愈。請到大宅內看一看,可好?”
樂良才隨家仆進宅後,只見宅內房舍高大整齊,氣勢不凡,是個當地的大戶人家。樂良才先由家仆引見,見到了老員外和夫人,再由丫鬟帶領進入閨房。樂良才看到一位如花似玉的小姐,隨即請小姐伸出纖手,只聞一陣幽香自紗帳內飄散出來,其中並不含任何病人身上的異味。掀開紗帳觀察了面容和舌苔之後,樂良才一邊為小姐白嫩的手腕把脈,一邊詢問病情。丫鬟說:“小姐近日來目光呆滯,凝神不語。愁容不散,茶飯不思。呼吸微細,心慌胸悶。幾經醫治服藥,並不見好。”診脈畢,樂良才又見到桌上擺放有詩詞譜本,牆上挂著月琴、琵琶,樂良才揣測這小姐肯定是位聰穎伶俐的才女。
樂良才低頭沉思片刻說:“我看,小姐心事重重,氣火集于肝脾。必須要讓她先把氣火發泄出來,然後再服藥才可見效。”又對侍女輕聲地說:“你聽我的話,小姐的病定能醫好。我先回去備藥,明日再來。等我走後,你找兩個人把幾個睡枕,無緣無故、劈頭蓋臉地朝她扔去,直到把她激惱啼哭,這樣你就完成使命了。”
次日一早,樂良才來到樓上,只見小姐已經坐起來,正在桌旁抹淚。樂良才心中有數,便開門見山,悄悄地問:“小姐和心上人已經好久未曾見面了吧?”小姐聞言馬上停止了啼哭,驚訝地看著這位陌生的郎中,輕聲問:“郎中先生,此乃我心中事,你怎知道?”
“我們醫生依靠的是望、聞、問、切。從你的面容、脈象、舌苔、情緒和閨房陳設來看,我便可診斷出來。”小姐聽後,連連點頭,隨即長嘆一聲。丫鬟接過來說:“我家小姐與隔壁公子青梅竹馬,在出入宅門之際,眉目傳情互相愛慕。但公子連試不中,月前隨其父外出經商去了,至今未歸。可許是小姐思念公子之故?”
小姐突然說道:“郎中先生請你不必費心為我診治,隨他去吧!外面多次來人提親,我都以身體多病為由打發走了。這次一旦治好,讓我何言相對呢?治病的事以後再說吧!”
樂良才馬上說:“正是這緣故,我料想小姐擔心家人會請外人提親,耽誤小姐與公子的良緣。但是小姐的病仍然是該醫治的,請聽聽我的辦法。我看這事要這樣辦:我一面給小姐服藥,你們一面打聽公子去向。估計小姐的病不久可望治愈,但是千萬不要讓家人知道治愈的事,小姐仍在樓上裝病,不要下樓,要不時的抱怨呻吟,裝著心慌頭暈,把局勢穩定住。待公子之行有了下落,我們再相機行事。”小姐連連點頭同意。
果然正如樂良才所判斷,這是一出類似《西廂記》的故事。小姐服藥後,又打聽到公子的近況,玉體漸漸好轉。恰好,公子外出經商不久滿載而歸,獲利豐厚。便立刻帶上十幾匹絲綢緞錦、幾大壇“山東黃”酒,前來員外家提親。員外見公子相貌堂堂,機警伶俐,就同意了聯姻。樂良才作為一個遊方郎中醫好名門小姐的事,就此傳遍當地。他心中暗喜,對未來行醫的信心大增,自信即使在揚州府這樣的大地方,他也算是一流的郎中。想必將來到了京城,也會取得佳績。
據說樂良才曾經3次由浙江到江蘇,他的醫術和藥劑在江蘇各大商埠已經小有名氣,很多人都慕名前來就醫,比較信任樂良才的醫術和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