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第一章 每次都在被需要的時候站出來

時間:2013-08-07 15:23   來源:中國臺灣網

  我打架就沒怕過誰

  互聯網是一個英雄輩出的行業,但互聯網精神天生就反對英雄主義,周鴻睏更是業內眾所周知的“鬥士”——“有周鴻睏在必有戰事”。

  十余年來,互聯網大佬無不領教過他的鋒芒:他率先把電子郵箱推廣到G時代,將網易的丁磊驚得一身冷汗;他和李彥宏數度交手,打過官司,甚至有過身體摩擦;他把馬雲氣得面紅耳赤,聲稱“堅決要封殺”;他從雅虎離職創業之際,老東家楊致遠親自寫信讓風投“不要投資他”;他和馬化騰在“3Q大戰”中拼得你死我活,最終驚動國家發改委出面介入調停;他因殺毒和手機業務與老鄉、昔日好友雷軍交手,後者一度“不敢回應”……周鴻睏說:“每次都是在被需要的時候站出來的,打了架,樹敵無數,卻贏得了用戶。”

  在戰火紛飛的互聯網江湖,刀光劍影目不暇接,周鴻睏總是以一副挑戰者的姿態南徵百戰,他經常底氣十足地告訴對手:“無論是群毆,還是單挑,自己都會奉陪。”這可不是信口開河,而是從小就磨煉出來的。時間可以將一個好鬥者的個性磨礪得圓潤,但本質卻不會改變,周鴻睏曾豪氣衝天地說過:“我小時候打架就沒怕過誰,現在當然也不會怕誰。”

  1970年10月4日,周鴻睏出生于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的一個美麗鄉村——青石鎮邊街村秀才灣。蘄春位于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是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的故鄉。更為傳奇的是,古城蘄州有條不到500米的東長街,100多戶人家竟培養出140多位博士,而近現代以來從蘄春走出來的教授有4300多位。據蘄春縣委書記徐和木介紹:“當地人重視教育,家里再窮再苦也要把孩子送到學校讀書,尤其重視男孩教育,借債都要供孩子讀書。”對于故鄉人傑地靈的榮耀,周鴻睏似乎並不買賬。2013年2月的第一天,周鴻睏做客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節目,談及家鄉黃岡,他輕描淡寫地回答主持人汪涵說:“那是籍貫,但是我沒去過。”

  無論身在何處,周鴻睏都無法回避那個動蕩時代所帶來的影響。上世紀70年代,中國正處在“文革”十年動亂終結與改革開放浪潮初起時風雨飄搖的歲月,所有人都在焦慮與渴望中祈禱中國這艘重新起錨的航船能一帆風順,早日抵達繁榮富強的彼岸。童年時期的周鴻睏對于國家已經發生和即將發生的事情茫然不知,在這樣一個風雲變幻、充滿創傷的時代,缺失安全感的少年會變得敏感,“打架”是男孩最好的摔打、成長方式,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成長的環境才會越安全。

  周鴻睏從小就隨父母遷居河南鄭州,在陌生的環境中成長,他不但沒有變得怯懦膽小,反而勇猛好戰。早在讀幼兒園的時候,周鴻睏就經常跟小朋友打架。周鴻睏的父母都是地質勘探局的高級測繪工程技術師,家教相當嚴格,對打架這種事情非常反感。每次他惹事回來,都被父親狠揍,卻總是屢教不改,往往是頭天挨父親打,第二天回學校繼續打別人。

  一般來說,愛打架鬧事的都是大孩子,但是塊頭小的周鴻睏卻打破人們的刻板印象,他雖然瘦小,卻照樣迎頭而上,而且越挫越勇,明知不敵,也死活要跟人家鬥爭到底。作為獨子,沒有哥哥姐姐保護,本該安分守己的他卻總在“強敵”面前硬著頭皮自己上。這種受不得欺負、說打就打的做派,從童年一直延續到大學。

  1988年,周鴻睏被保送到西安交大。當時,西安民風彪悍,打架風行,而且往往打著打著就動刀子見紅了。關于這一點,另一位互聯網大腕、地道的西安人、同樣從小愛打鬥的張朝陽,在回憶往昔的時候坦誠如是,周鴻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度過青春歲月的。據他回憶,有一次,某同班同學被大二的師兄欺負,周鴻睏實在看不過去,就出面仗義制止,結果惹來大麻煩,覺得沒面子的師兄很快聚集了幾個“小混混”,一頓暴打後,他的腰被捅了一刀,縫了好幾針,據說時至今日一到陰雨天,還隱隱作痛。被“打挂”不說,他還被送到派出所,挨了學校通報批評。願賭服輸,這些他都無所謂,令周鴻睏至今想起來都鬱悶的是,他被打的時候,其他膽怯的同學都在一旁只是圍觀。

  這件事讓周鴻睏“看到了人性冷漠的一面”,他雖然下決心不再出風頭了,但事實證明他根本無法按捺住自己打抱不平的本性。後來有一次,校方臨時改變考試時間,坐等了半天的同學們都很生氣。周鴻睏忍不住怒吼:“老子還就不考了!”說完就離場了。所幸的是,這一次因為不涉及武力,同學們給足了他面子,跟著罷考了。

  2012年底,周鴻睏曾在湖南衛視的《天天向上》節目中提到,讀大學時,有一回他和同學們去上海實習,到小市場買衣服,同伴因為老摸衣服只看不買,被攤主打了一耳光,兩人覺得很委屈:堂堂陜西漢子怎麼能吃虧呢?于是就回去組織了十幾個同學,氣勢洶洶去小攤準備雪恥,結果反被攤主率領一條街商販追打。這次是一幹同學全部被送進派出所。

  美國一位現代實驗心理學家通過20年對上千名對象的追蹤研究證明:攻擊、好鬥屬于穩定、持續性格。幼兒期愛打架的孩子,童年時仍然愛打架;5~10歲時富有攻擊性,則10~20歲時具有打架、挑事兒、與他人爭鬥的傾向性;成年以後,還有發生打架行為,決定了這個人一生都熱衷激烈競爭。周鴻睏的成長經歷似乎證明了這個結論。如今已過不惑之年的周鴻睏,依然保持著童年時期的個性——誰招惹他,他必還手。有人因此說他愛記仇,他一點也不反駁,在他看來,沒有必要和本性過不去。

  對于一介武夫,好鬥可能是致命傷;但對于一個有著高學歷背景、智慧加持力的創業家來說,卻不啻為一筆無形財富。這個世界上太多有才華有抱負的人最終落得個“泯然眾人矣”的人生結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膽商的匱乏。正是“不服周”的個性,讓周鴻睏這個“起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的互聯網老兵在與成功一次次錯過之後,憑借非凡的膽商,最終贏得了屬于自己的地盤。

  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出生的家庭、地域和時代,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安排。富貴或貧賤,精彩或平淡,既受時代潮流和國家興衰的大背景影響,也在于個人成長環境和自身性格的造就。換句話說,個人經歷如果割離于他所處的國家和時代,講述起來將會蒼白無力,黯淡無光。周鴻睏的鬥爭精神,並非涉足互聯網行業之後的作秀或表演,而是與生俱來的氣質,在少年動蕩而荒唐的歲月里,他的心里已埋下一顆“不服周”的種子,那是一種力量,一種信念,一種改變命運的勇氣和毅力。

編輯:馬小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