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睏是一個不安分的人,他不止一次這樣說過:“我特別喜歡創業,也善于創業。我一直覺得,只有創業,才能有快樂,才有成就感!”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最早的創業歷程源自求學期間,而且創辦了兩家公司,但都不是很成功。求學時的創業失敗周鴻睏並未羞于提起,他曾坦誠地對媒體說:“當時年少無知,急于求成,犯下了很多愚蠢的錯誤,所以我到現在都不太讚同學生創業的想法,因為經驗和年齡是最不容易超越的。沒有當過一個好員工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好老板,你沒有當員工好好地打基礎,就不能當一個好老板。”
1992年,周鴻睏被保送到西安交通大學讀研究生。此時的周鴻睏已然對自己的人生定位比較清晰了,他知道,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開一家屬于自己的軟件公司,僅僅會編程,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被保送的時候,他沒有選擇計算機專業的本碩連讀,而是進入管理學院學起了經濟管理專業。
與坐穿冷凳四年苦讀的本科時期相比,周鴻睏的研究生讀得很不一樣。他用了“鬼混”“不務正業”這些負面詞語來總結那段生涯。計算機並不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它更多強調的是實踐。周鴻睏口中的不務正業,指的是,三年讀研期間,他大部分時間都沒有上課,而是跑去實踐了。
從研一開始,周鴻睏就和兩個同學一起創業了。當時正趕上計算機病毒肆虐橫行。實際上,1988年前後,隨著軟件交流的頻繁,計算機病毒就隨軟盤悄然進入了中國內地。
當時,西安交大的風雲人物侯義斌從考核嚴格的荷蘭愛因霍芬大學攻讀博士榮耀回國,開始在西安交大搞反病毒產品研發。周鴻睏受其影響,就和同學一起跟著做反病毒卡。
作為窮學生,他們連自己的電腦都沒有,一邊給導師打工,一邊偷偷做自己的私活。但是,靠導師的電腦根本做不了多少,于是他們又打起了機房電腦的主意。當時,計算機還不像現在這麼普及,交大的計算機係機房的PC機也很緊張,搶不到上機票的話機房管理員是絕對不讓人進去的。周鴻睏經常是半夜時溜進去,早晨學生上課前出來。據說有一次工作人員把他當做小偷送進了公安局,因證據不足被放出來,他對抓他的人說:“我想將來有一天能做出一個別人都沒做出來的東西,擁有自己的公司。”旁人都笑,連導師都覺得他是個不安分守己的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周鴻睏研發的反病毒卡,後來在全國大學生的“挑戰杯”比賽中拿到頭獎。受到鼓舞的周鴻睏決定將其商品化。為了賣反病毒卡,他暑假只身一人到北京,租了一間清華大學附近的地下室,借了一輛舊自行車,走街串巷,圍著中關村一家一家公司推銷,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第一家公司就這樣無疾而終。創業上癮的周鴻睏此時並不甘心,緊接著又借了幾十萬再次創業。他在中關村兜售的時候,聽說做廣告公司很賺錢,就又和朋友一起開廣告公司。這一次進展順利,據說公司最多的時候有五六十名員工。為了拉客戶、賣平面設計,周鴻睏自言這段時間幾乎和三教九流的人都打過交道了,鍛煉了他的口才和社交能力,還有酒量。這為後來創立3721做渠道推廣積累了經驗和實力。
二次創業試驗的結果,還是兩個字:失敗。1995年春節,在欠了一屁股債之後,周鴻睏回到了校園。為了好好反思,他在學校過的春節。“這一年春節我的心情很差。學校宿舍沒有暖氣,自己就點了個電爐,躲在被窩里看書,也沒有什麼心情。”周鴻睏回憶說。
大年初一,大雪紛飛,街頭鞭炮聲聲,萬家團圓,周鴻睏卻獨自在寒冷的集體宿舍想了很多,也頓悟了很多。他得出一個經驗:注冊公司很容易,把公司做成功很難。此前的創業都是瞎折騰,算不上真正的創業。真正創業,需要根據市場需求來發現機會,而不是按照自己能做,先做出產品再想市場。真正創業,還必須集中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而不是聽說什麼賺錢就做什麼。想清楚了這些之後,周鴻睏決定先進大公司,從最基礎的東西學起,積累經驗,等待時機成熟時,再考慮創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