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為“流氓克星”正名

時間:2013-08-07 15:17   來源:中國臺灣網

  2006年,互聯網正處于飛速發展的高峰期,在這股風潮中,中國流氓軟件已經猖獗到令人發指的程度。“爐火純青”的流氓軟件根本不打招呼就公然入主用戶的電腦,狂彈廣告。此時的用戶機器里面,往往被十幾個流氓軟件割據,速度很慢,經常死機,廣大網民成了最無辜的受害者。很多時候,網民會發現自己電腦的反應速度變得非常慢,與此同時,電腦里莫名其妙地多了一些東西,想卸載又不知道怎麼下手,花錢找電腦專家修,他們往往也清理不幹凈,最後,只得重裝電腦係統,耗費至少四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還得去備份資料,一不小心還會有資料丟失的風險。

  2006年,周鴻睏剛剛加入奇虎不久,在奇虎食堂和朋友吃飯,談到當時互聯網的形勢,朋友隨口問道:“你這麼懂插件,沒想過做個殺流氓插件的軟件麼?”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周鴻睏心中一亮,是啊,自己“流氓教父”的罵名已背負很久了,為什麼不做一個讓用戶叫好的殺流氓的軟件來自證清白呢?

  當年在3721如日中天之時,為了擴張,為了徹底將用戶攥在手里,周鴻睏做了一次冒險的嘗試,他用插件綁架了用戶的瀏覽器,並卸載用戶安裝的其他插件。這種插件被命名為“流氓軟件”之後,周鴻睏這個曾經和張朝陽、丁磊、李彥宏一樣盛名的網絡英雄,從此就背負起了各種罵名。

  對于背負“流氓軟件之父”十字架,周鴻睏的回應是:“這是3721和我個人的一大污點,幹過的事情我認賬,但我不能接受是主觀上去害客戶。”

  當時,周鴻睏手里的3721像Flash插件一樣,在彈出窗口的時候,會“禮貌性”地徵求用戶的意見,如果用戶選擇了“否”就不會強行安裝。而真正的流氓軟件一旦點擊,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強制安裝,而且想卸載下來幾乎不可能,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問題的關鍵是,那些做流氓軟件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借用周鴻睏的名義,打著3721的旗號,卻把臟水都潑到周鴻睏身上,所以他才這麼“盛名在外”。對于那些做流氓軟件混口飯吃的後輩來說,周鴻睏一點兒都不在乎,他覺得比較委屈的是,很多著名的競爭對手一邊利用他做掩護,一邊搞臭他的名聲。

  周鴻睏曾經後悔地反思過:“把名弄壞了其實是有機會矯正的,但我當時年輕氣盛,由于過度競爭,眼中只有競爭對手,太想戰勝對手了,太想做網頁搜索了,太著急了,又正好碰上雅虎。雅虎誘惑說有能跟Google相匹敵的搜索技術,結果我當了小白鼠,就加入了豪門。3721變成雅虎助手,而我繼續背負著惡名。”

  “流氓軟件之父”一直是周鴻睏心中的一根刺,不拔除就無以正名,無法前行。當時奇虎在社區搜索上持續發力,可在用戶中的影響力一直不夠,奇虎正好有一筆預算用來做廣告宣傳,用這筆錢做一個殺流氓插件的軟件,以這個軟件作為宣傳工具,用戶覺得好,會增加對奇虎品牌的認知度和忠誠度,不是一舉兩得嗎!考慮到這些,周鴻睏決定嘗試做一款殺流氓插件的軟件,但這個決定下得並不輕松。

  “當時大的殺毒公司都眼睜睜看著流氓軟件橫行,卻不敢解決,因為大家都清楚,當時做流氓軟件的實力很強,他們光明正大地做,還形成了地下產業鏈。而作為同圈子的人,抬頭不見低頭見,去斷同行的財路,無疑是需要膽量的。當時也有人呼吁用正規渠道去解決,借助政府和司法力量,但取證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根本不可能打贏官司。”周鴻睏對360安全衛士推出的形勢認識得非常清楚。

  2006年,做流氓軟件太賺錢了,以至于形成了一種風氣,上至大門戶,下到私人工作室,誰不做流氓軟件誰傻,已然成為了行業潛規則。雖說是有著提高品牌知名度的使命,可360安全衛士會徹底捅破流氓軟件行業的口袋,它的推出標志著奇虎將與整個行業為敵,這個代價會不會太大呢?

  當時奇虎的規劃是把論壇、BBS搜索做好,這是核心業務,另外,奇虎還嘗試做社區的聚合,創建一個聚合各地吃穿住行的信息的網站。奇虎面臨的商業機會很多,完全沒有必要蹚進這個渾水。最主要的是,流氓軟件勢力實在太剽悍,360不一定能撼動。錢很難賺到,這一點是肯定的,而且鐵定要得罪很多人。所以,當時上至投資商、合作夥伴,下至好友、員工都不支持他。

  熟悉周鴻睏的人都知道,他一旦下定決心,就會血戰到底,是那種完全由著本性來的人,自己認定為對的東西就會不計成本地對抗到底。周鴻睏最終頂住各種壓力,堅決要拔掉心中的這根刺——“是我打開了流氓軟件的潘多拉之盒,我覺得我有責任去關上這個盒子!”

  做流氓查殺軟件只是主營業務之外的小項目,因此,一開始奇虎只分撥五個人來推進這個項目,這款軟件的名字也很隨意,叫“流氓克星”(隨後改為奇虎安全衛士,最終確定為360安全衛士)。它主要針對市面上比較流行的100個左右的惡意軟件,功能很少。包括周鴻睏在內的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這款不起眼的小軟件很快會成為奇虎的一匹黑馬。 

編輯:馬小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