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上市只是一個新的起點

時間:2013-08-07 15:11   來源:中國臺灣網

  2011年3月30日,風衣、西服、領帶、粉色襯衣,周鴻睏一身正式穿著,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口,留下了自己的歷史性時刻。這一天,360在紐交所正式挂牌交易。

  在外界看來,360的上市有點突然。周鴻睏在業內有“中國互聯網未上市公司中最後一個大佬”的稱號,一直以來,他對360上市一事並不積極,他曾不止一次表達過這種觀念:自己是一個標準的產品經理,比較喜歡做產品,做用戶。一個企業上市後,容易淪為“華爾街的奴隸”,需要面對每個季度的報表壓力,每天兩眼盯著財務目標,將很難潛下心來認真做產品,做客戶。

  但周鴻睏的想法因為“3Q大戰”發生改變。2010年的“3Q大戰”牽涉范圍很廣,網友、互聯網行業從業者、媒體、政府機關等都參與其中,周鴻睏深刻地感覺到,上市是一個企業獲得社會主流價值觀認同的關鍵,上市後,企業的品牌形象會更好,可以得到更多的資金支持和人氣支援,而企業的經營也會更加正規化。

  周鴻睏說:“這個社會很現實,你成功與否是以你掙了多少錢,你公司上沒上市、公司做沒做大為考量標準。如果你沒有達到這幾點,你很快就會被遺忘,因為歷史由成功者來書寫,所以,我必須要獲得世俗的成功。只有上市才能讓投資人和公司的員工得到應有的回報,也才能進一步增強公司在行業內的話語權。”從這段話不難看出他對上市觀念的改變。

  2010年11月10日,360上市工作正式啟動;2010年12月20日,360招股書第一次密交SEC;2011年3月30日,360成功上市。整個過程堪比火箭速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上市經驗豐富的紅杉中國合夥人沈南鵬作為360公司9.48%股份的持有者,在看到360的上市時間表後曾預言,360成功上市最早也得到5月份,萬萬沒想到360能按照時間表準時成功上市。在上市這件事上,360表現出了它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強大的執行能力。

  其實,360的上市路並不輕松。2011年3月14日,在360申請上市的幾個小時後,日本3?11地震引起核泄漏的消息披露,並引發全球股市的暴跌;另一方面,不久前剛在美國上市的三家中國公司行情一直冷淡,並不為投資市場看好,而一條“中國很多公司都擁有會計問題”的消息正在投資圈內流傳。CNBC高級股票評論員Herb Greenberg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美國投資者真正分清楚哪個公司是哪個很難。”股票市場蕭條、中國公司受人詬病這些都成為360的難題。除此之外,360自身的經營模式也是一道坎兒。

  一方面,對于美國人來說,他們對流氓軟件非常陌生。在美國的互聯網領域幾乎沒有流氓軟件的生存空間,那些來自華爾街的投資人沒有體驗過插件彈窗的騷擾,也沒有經歷過木馬的侵害,他們很難理解360宣講“安全”的意義。

  另一方面,360的運營沒有現成的參考模式。決定上市之後,360找到了一家投資銀行承銷上市事宜,它們試圖把360包裝成一家或幾家國外成功的互聯網公司的中國版,可是,改了幾十個版之後,仍舊沒找到合適的,投資銀行只得請辭:“你們的模式太復雜,這故事我講不了。”周鴻睏說:“算了,我們就講自己的故事。我們不期望每個人都能聽明白360的故事,我們也沒有那麼多股票可以分,只要有1/3、1/4的投資人喜歡我們就可以了。”因為360的經營模式找不到參照,周鴻睏無奈只好降低對360市值的預期。

  360的產品是基于中國互聯網獨特的使用環境的,它的模式也極具中國特色,並且是具有創新性、顛覆性的。這樣的360如何在眾多已經上市和等待上市的公司中脫穎而出呢?一開始,周鴻睏心里也沒底,“去路演之前,我很緊張,因為擔心美國人聽不懂中國的故事”。

  3月14日,奇虎360路演的前一天,周鴻睏做出一個臨時決定:把路演需要的企業介紹的PPT里的“1.中國第一大互聯網安全廠商;2.中國第二大瀏覽器提供商;3.中國第三大互聯網公司(以活躍用戶數計算)”從前到後顛倒一下順序,改成“3、2、1”。通過這一調整,周鴻睏想向投資者強調360是一家有著眾多粘性用戶的互聯網公司。

  “如果大家每天都吃你的喝你的離不開你,你一定很重要,至于是不是賺錢是商業模式優化的問題。”周鴻睏終于想明白了如何說服投資者。在美國,Facebook有5億用戶,它的估值是830億美元;而安全廠商賽門鐵克市值僅為140億美元。周鴻睏認為,強調360的用戶規模,淡化奇虎安全公司的印象可能更能說服投資者。“我們僅用了5年的時間就積累了3億多用戶,而騰訊用了10年。我們數項產品的月活躍用戶數超過1億。”在路演的全過程中,周鴻睏不厭其煩地強調。 

編輯:馬小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