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互聯網是一種方法論

時間:2013-07-22 08:50   來源:中國臺灣網

  雷軍v

  互聯網是一種觀念。互聯網其實不是技術,互聯網其實是一種觀念,互聯網是一種方法論,你用這種方法論就能把握住互聯網的精髓了。

  背景:

  “我們用互聯網的方式做手機、賣手機、推廣產品,也用互聯網的方式做售後服務,可以說每一個環節都互聯網化了。”別人說小米是手機企業,雷軍認為小米的本質是互聯網企業,所有環節都互聯網化。“所有環節都互聯網化”,說起來簡單,小米走過來卻並不輕松。

  2010年1月谷歌公司推出第一部自有品牌手機,走的是網絡銷售的模式,結果在全球剛賣了5萬部就關門了。因此,在雷軍提出小米要在互聯網上銷售,走電子商務的道路時,很多人提出了反對意見:“谷歌都幹不成,你憑什麼就能幹得成!”雷軍很不服氣:“我們為什麼不能比谷歌強一點點呢?谷歌是很厲害,那是在搜索引擎領域,不是在電子商務這個領域!創業者要有一點決心和勇氣。”

  其實雷軍很清楚,做互聯網銷售是新生小米的最佳選擇。小米的一大賣點是高性價比,而制約手機成本的主要有制造成本、營銷成本、渠道成本,為了保證手機性能,制造成本是很難壓縮的,因此只能在營銷成本和渠道成本上做文章,小米採用電子商務銷售模式,將把渠道成本縮減為零,也讓營銷方式轉移到網絡上成為可能,能大幅度消減營銷成本。

  雷軍說,“我覺得電子商務不僅僅是潮流,更是一種先進的銷售模式,可以省掉所有中間利潤,直接回饋用戶,讓用戶買到便宜實惠的東西。”這一銷售模式的確立成為了小米的一大優勢。要知道,在傳統的渠道代理模式中,要有零售價的30%~40%在渠道中消耗,近幾年,隨著毛利率逐漸下降,渠道商的利潤空間被壓縮,但是很多品牌手機在到達最終消費者手中之前,仍然有25%左右的渠道成本被消耗掉。而小米把渠道成本反饋給用戶,自然會贏得用戶的青睞。

  手機市場錯綜復雜,手機等級與售價有很大的差異,許多消費者買手機時會很糾結,買便宜的,害怕質量差、不好用,買貴的,又擔心品質跟不上,上當受騙。因此,從消費習慣上來看,他們更傾向于在實體店通過周詳的甄選最後決定購買哪款手機,對于從看不見摸不著的網絡上購買手機,他們有天然的抵觸心理。而小米卻成功地通過電子商務模式來行銷,並且一直保持著35分鐘賣10萬臺達2億銷售收入的記錄。原因何在呢?

  “大家覺得手機不適合在網上賣,是因為體驗的問題,所以小米做了大量的工作,讓人在沒有用過的情況下,已經對我們的產品有了體驗。” 雷軍介紹,“我們的手機在測試的時候就開始賣,我們把各個手機公司高度保密化的東西全部公開了。我們鼓勵發燒友發布體驗,我們鼓勵各個測試機構試用。”

  另外, 做電子商務,對物流配送是一大考驗,小米在這方面可算是佔盡先機,它直接借用了凡客的物流係統,全國200多個城市24小時可以送到,壞了可以上門取。

  “小米電子商務的重點:1.讓人了解,2.快捷的服務,3.質量。”雷軍總結,就是靠這三點小米把谷歌沒做成的互聯網銷售做成了可能。

  點評:

  與傳統商務形式相比,電子商務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市場的全球化、互聯化,互聯網把世界各地的人們聚集到了一起,通過社區、論壇、即時通訊、微博等,大家可以很暢通地進行信息交流和分享,在電子商務領域,企業規模大小不再是關鍵因素,用戶對產品的反應顯得格外重要。其二,交易的快捷化、虛擬化,與傳統商務不同的是,電子商務運營中,電子流替代了實物流,減少了實物店鋪、銷售人員等方面的投入,運營成本大大降低。只不過,網上購物缺乏體驗感,這對某些特定產品有一定的限制。其三,過程的透明化、標準化。網上購物時,產品信息、交易情況、客戶反饋等都能一目了然,這對電子商務企業的物流、信息流、服務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編輯:馬小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