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負責任的政府
在現代經濟發展中,企業發揮著重要作用,關于“政府與企業的關係”我想談兩點。
第一點就是,企業是經濟的載體,所以政府的第一服務對象是企業。對企業好,我們就什麼都好做了,否則我們公務員的工資從哪里來?
第二點,政府該辦的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就是推動政、產、學、研、金、介的結合。“產學研”是好經,但這麼多年沒念好,經常出現各種問題,核心問題是缺要素。一個完整的鏈條缺一個環節,肯定轉不起來。“產學研”之所以成為企業與研發單位之間合作的問題,原因是——老百姓有一句話叫“上趕的不是買賣”。
因此,政府部門應該關注怎樣呵護“產學研”的合作發展。在大的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市場越來越需要性價比高的產品。那就需要企業不斷改進技術,不斷提高效率,成本還要降低。企業必須靠技術、靠創新來支撐。而做好這些,企業不可能完全靠自己,必須借助高校、研究所的力量。不為其所有,但要為其所用。
政府的各個部門應該在政策、資金、項目,以及相應各個方面提供支持。甚至要從當裁判監督的角度來支持這種合作,避免耍賴行為出現。為了促進產學研合作,還必須有兩個要素。一是,要把金融機構結合到產學研合作當中,使好的技術轉化到企業中去。另外,就是發展中介結構,尤其是民營機制的中介結構。誰在企業和研發單位之間穿針引線?就是這些中介機構。他可能隨時知道哪個高校出了一個新的成果,這個成果在全國哪幾個企業最應該用,然後進行撮合。中介機構只在其中掙萬分之一的利潤,就可以了。
仔細想想在中介機構方面,我們國家無論是婚姻中介、房屋中介等等都發展得很好,但是對科技成果,企業和研發單位之間的中介機構發展並不理想。這也是政府部門應該積極倡導、扶持這個行業的原因。
政府還應該做哪些工作?首先,政府應該幹一些負責任的事。什麼是負責任的政府?大家想一想,這麼多發達國家的政府,在解決長遠問題上是不是形成合力了?是不是認真去做了?
比如說能源問題。石油、煤炭,在未來短缺是必然的,總有用盡的那一天。但有一種能源是可以無窮盡用下去的,只要太陽還在就行。曾經有一個數字,地球一年接受太陽光的熱量能量是640億T瓦。如果地球再過50年,按照最大限度到那時達到最大消耗量的話,只需要46億T瓦。如果我們研究一些光能、熱能的轉換技術、轉換裝置,鋪設在大沙漠上,也一樣能把電輸出來。現在大家做了嗎?現在做的很多都是急功近利的事。比如我們現在的太陽能發電,是所謂的光電轉換,太陽電池。有人說,為了制作它,對環境造成了多大的破壞。還有,工業灰怎麼來的?工業灰就是以犧牲大量森林為代價的,要消耗大量木炭。沒有人研究用什麼去替代,大家幹的都是急功近利的事情。我想政府可能要引導這些行為。
再比如,我們每個人用的手機,如果沒電了,想用你手機的電池,但咱倆手機不是一個廠家的,就不能通用。甚至一個廠出的不是一個型號的電池都不能通用。其實這是很簡單的事。我們用幹電池的時候,就是5號電池、1號電池。手機電池和充電器怎麼就不能統一呢?充電器和電池型號都是不同的,這多浪費。解決這件事真的那麼難嗎?
還有類似事情,比如我們該不該穿羊絨衫?政府應不應該號召大家有點環保意識?說到絨山羊,很多人都知道造成了多大破壞。“風吹草低見牛羊”,說的是哪兒?是內蒙。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時候,人家放綿羊不就沒這事嗎;不就是從1981年鄂爾多斯建立以後,開始出現大量絨山羊,造成草場減少的嗎;不就是因為穿羊絨衫鬧得現在北京也有沙塵暴嗎?政府該不該引導大家不養絨山羊,養別的羊?專家說人類破壞自然環境,其中一個隱患就是大量飼養山羊,尤其是絨山羊。當然現在讓農民馬上殺羊也不現實。但是農民、小縣城里的人穿羊絨衫嗎?還不是大城市中高收入階層的人穿羊絨衫。如果我們引導一下城市人不穿羊絨衫呢?這里既有政府的職能,還有企業的職能。
另一方面,政府應該引導一些產業方向發展,尤其是引導資源充分利用。比如說水稻,全國種了這麼多,有多少水稻產量就有多少水稻秸稈。最起碼它可以作為包裝板、紙箱板、紙盒板、牛皮紙的材料。但是很多種水稻的地方,包括成都機場,經常大霧,飛機不能起飛。什麼原因?很多人在燒稻草。這些東西如果能利用起來,不就可以節省大量木材嗎?這樣有好處的事我們為什麼不做?因為企業有利潤、效率、技術等等方面的問題。有一句話叫“百里不用草”,太便宜了。這些問題該不該由政府出政策?比如用稅收政策等等,去引導企業利用這些看起來像廢棄物的東西,把它們進行資源深加工。再舉一個例子,中國一年養了多少雞、鴨、鵝、豬、牛、羊?能供給的糞便是多少?我們並沒有把大量糞便引導變成有機肥。如果讓糞便發酵,除了出沼氣之外,更主要是可以制造有機肥,可以大量替代化肥。一方面節約資源,更重要的是減少對土壤的損害,使農產品里化學成份降低,真正走向綠色有機產品。
我們的教訓很多。如果單憑企業的力量、產業自己的力量,他可能有一個計算成本的問題。那誰來支持和引導這些事情?最後還是要政府和企業形成合力。如果政府把這些事情搞清楚了,在擺正自己的位置後,最後關鍵靠實幹。
(摘編自2009年亞布力年會) 黑龍江省副省長 文/孫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