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禱告

時間:2013-07-24 14:4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人在成年之後應該學會禱告。禱告是一種儀式,在禱告時人重新成為孩童。無法相愛的人,無論如何都無法相愛。相愛需要理解,而理解是只能在禱告里獲得的東西。也許並沒有人真正理解過我們。他們可以欣賞、幻想、期待、破滅。唯獨理解總是缺席。

  人與人之間極容易發生對立和損傷。但對立和損傷又並不單純與孤起,總是與依賴、沉溺、恩惠、愉悅、幻覺同時進行。人性之惡隱藏在深處,同時具備一觸即發的敏感和強度。人的關係在自私、偏見、慣性、懶怠中產生各種磨損,互相激發。需保持對這變化和成長中的關係的察覺。避免陷入粘滯、執著。避免激發它的惡性。

  佔有之心多起于需索、不安全及對欲望的渴求。惡則來自對這種渴求的執著。

  *

  某種力量演示過往的糾纏和過錯,讓人意識到自身行為和對他人的投射所互相組合的圈套。被我們的黑暗及光明所吸引的人,也許源自我們內在的一部分。

  有時,我們愛人,是取悅自己渴望被愛的欲求;對他人的提供,是試圖填補內在匱乏的需求;憎惡或攻擊他人,是被對方提醒了不願意被揭示的遮蔽的暗處;憤恨或者狂躁,聯接著內心長期積累的軟弱和無力……心的飛蛾,撲向火與暗的動力,均來自深沉的幻覺。自我戰爭不過是衝突于牢籠之中。

  *

  你可知,肝膽相照有時不過是徒然增加對方負擔。

  *

  出租車司機說,西廂記,那不就是騎牆記嗎。即使是一出香艷的戲劇,里面的若幹細節依舊有感人之處。男子通過動用各式心機和措施,長久地忍耐,追求和等待,終于得到心儀的女子。即使在即將共眠的前刻,還要對女子跪拜,自謙,表示感激,誠惶誠恐。這才是真正的風流姿態。

  鶯鶯的大膽和恣情,與他天生一對。人所選擇的愛人,其實是另一個自己。

  *

  愛不是索取。來自一位Yoga師父。

  他說:“真正的愛與個人得益無關,而是指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質量。當我們只是想到自己,並算計如何得到想要的東西時,從愛的角度來說就將一無所獲。無條件的愛絕不建立在索求的基礎上。相反,它是一種給予的體驗,一種每一位參與者力爭更為慷慨地與人分享的快樂的行為。愛與互相利用無關。它不是一筆生意或交易,也不是一種需要雙方的行為互相平衡的計算係統。相反,愛表達的是對于別人福祉的真正關懷。” 

編輯:馬小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