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10

時間:2012-10-29 14:52   來源:中國臺灣網

  “寬容者讓別人愉悅,自己也快樂;刻薄者讓別人痛苦,自己也難受。”北大著名詩人汪國真如是說。藍天包容每一片雲彩,無論其俊醜,故天廣無比;大海包容每一朵浪花,無論其清濁,故海角無涯;高山包容每一塊岩石,無論其大小,故壁立千仞。

  大海之所以成其為大海,是因為它能容納百川之水。“宰相肚里能撐船”,是因為他有包容萬人之心。一個人的心胸有多廣,他的舞臺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他擁有的就有多少。

  大師收有一對小徒弟,一胖一瘦,兩個人每日一起修行。瘦徒弟是個急性子,胖徒弟是個慢性子。急性子總因為慢性子做事慢吞吞的而生氣,但他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于是瘦徒弟跑去找大師,求師父開解他,讓他能更平和一些。

  師父聽了瘦徒弟的話,一言不發地把他領到一間柴房,鎖上門,就離開了。這下可急壞了瘦徒弟,他氣得破口大罵,也不管尊師重道了。但是罵了許久,大師也沒什麼反應。于是,瘦徒弟開始哭泣,大師仍然沉默以對。終于,瘦徒弟安靜下來了。大師問他:“你還生氣嗎?”瘦徒弟說:“我生我自己的氣,自己跑來找罪受。”“連自己都不原諒的人怎麼能心靜如水?”師父又走了。過了一會,大師又問他:“還生氣嗎?”“不生氣了。”瘦徒弟說。“為什麼?”“生氣也沒有用。”“你的氣沒有消逝,還壓在心里,日後會更加劇烈地爆發。”大師又離開了。大師第三次來的時候,瘦徒弟說:“師父,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還知道值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衡量,還是有氣根。”大師笑著說。

  當大師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瘦徒弟問大師:“師父,什麼是氣?”大師將手中的茶水傾灑于青石地板上。瘦徒弟看了許久,似乎看到青煙裊裊,又好像看到白霧茫茫,終于心有所悟。

  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謀求人生的更大發展,想快樂地生活和工作,需要多種智慧:工作中要有解決問題的智慧,人際交往要有好人緣的智慧,經商做生意要有抓住商機的智慧,婚姻家庭要有懂得經營的智慧,等等。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意識到包容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擁有了包容的智慧,就等于為自己的人生插上了翅膀,各個方面都會有“質”的提升,特別是生活方面,要有一個豁達的人生,一定要學會包容。

  包容首先是一種胸懷。經常患得患失、吃不得一點虧的人無法做到包容,能包容的人在利益面前、在得失面前不會斤斤計較,而是以大局為重;處處爭先、得理不饒人的人無法做到包容,能包容的人“讓”字當頭,凡事以“和”為貴讓人一步;自以為是聽不進別人意見的人無法做到包容,能包容的人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批評,甚至對一些言辭激烈的攻擊也能理智對待,擇其善者而從之;遇事喜歡生氣,對別人的一點冒犯都要報復的人無法做到包容,能包容的人心態平和、寬容大度、淡然從容。

  包容更是一種智慧,是一種以博大的胸懷為基礎的智慧。愛佔小便宜不願吃虧的人,佔到的也僅僅是小便宜。俗話說“吃小虧佔大便宜”,有吃小虧甚至吃大虧的胸懷,就不愁有什麼東西得不到。荀子曰:“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明白這道理,我們的視野就會越發遠大,胸襟就會更加坦蕩,“有容乃大”就會進一步成為我們共同的價值取向。

  羅素說過,應在包容中尋得一種“有機發展”。包容是力量,包容能把東西南北中都包容起來,把“三百六十行”包容起來,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包容是春天,是百花齊放,包容是力量,是不可戰勝的力量。不能包容,就是孤家寡人,就是單槍匹馬,沒有包容心,那是辦不成事的。

  包容還是氣度,對包容的功效許多人可能都知道,可是為何做起來就難呢?這跟我們的道德修養及氣量大小有關。包容需要寬容,需要寬宏大度。氣量有多大,包容度就有多大。氣量怎樣才能大起來?最主要的是對人、對事、對任何一個組織都要一分為二,多看人家長處,向人看齊,提升自己。不消說,這個過程中也會很自然地包容人家,而不會把人家一腳踢開,把自己孤立。

  包容更是交融,包容是包羅萬象,但不是無所不包。對壞人壞事要敢于鬥爭。鬥爭勝利後也要尊重壞人的人格。也必須冷靜地認識到被包容的各元素之間會有摩擦。這就需要交流,也難免出現交鋒。通過交流、交鋒,實現交融,進入新境界。

  當然,隨著交融而來的,也會是新的摩擦。面對新的摩擦,又要求我們能包容,能交融。有容乃大,有了包容,就能交融,從而步入更高的境界,提升社會的文明程度。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為什麼老子對水大加讚揚?正是因為水的這種特性。

  什麼是善?利他就是善。水的善我們都不難體會。

  水利萬物,卻不求回報。你看,在水里的魚離不了水,不在水里的人,也還是離不了水,卻從未見水向魚、向人索取過什麼。

  水清澈,潔凈,容納污濁,凈化萬物。俗話說,以清水凈身,宛如新生。只要還有水,便還有希望。

  水以柔克剛,隨順萬物。萬事萬物,無形無相,水有千相,亦是無相。正所謂,上善若水任方圓,無法無相,生出千變萬化,便是水最大的智慧。

  聰明的人,會學水,與人為善,笑對恩怨情仇。聰明的人,還會學水,不爭為上,江海順流而下,卻能納百川而成洶涌之勢,聰明的人禮賢下士,便能得民心,得天下。

  不肯讓人的人也難被人讓,聽不進逆耳之言的人會成為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孤家寡人。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容,正是充分考慮了他人的利益,考慮了大局的利益,這樣自己的利益也在其中。包容的人更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幫助,包容的人會因為謙和的姿態避免成為別人的攻擊目標,包容的人有著更加和諧的人際關係,從而使自己的工作、事業、生活順風順水。當然了,包容不是縱容,包容不是沒有原則,包容不是懦弱,包容不是無知,包容不是見非說是,包容不是稀里糊涂。如果你在工作中感覺壓力過大、疑慮重重,就讓自己包容一點吧!如果你的婚姻生活總有那麼多矛盾和誤會,甚至爭吵,就讓自己包容一點吧!

  如果你跟領導、朋友、夥伴、下屬、家人總是話不投機,就讓自己包容一點吧!如果你的生活中總是有那麼多的不如意和抱怨,就讓自己包容一點吧!

  減少生氣的次數便是修養的結果

  希臘哲學家哀皮克蒂特斯說:“計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氣。在從前,我每天生氣;有時每隔一天生氣一次;後來每隔三四天生氣一次;如果你一連三十天沒有生氣,就應該向上帝獻祭表示感謝。”減少生氣的次數便是修養的結果。——梁實秋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