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15

時間:2012-10-29 14:5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人生三境界:看遠,才能覽物于胸;看透,才能洞若觀火;看淡,才能超然物外。

  雖然世人都知道名利只是身外之物,但是很少有人能夠躲過名利的陷阱。一個人如果不能淡泊名利,就無法保持心靈的純真。終生猶如誇父追日般看著光芒四射的朝陽,卻永遠追尋不到,到頭來只能得到疲累與無盡的挫折。其實靜心觀察這個物質世界,即使不去刻意追趕,陽光也仍舊會照耀在我們身上。

  居里夫人一生獲得各種獎章十六枚,各種榮譽頭銜一百一十七個,但她卻絲毫不以為意,把名利看得很輕。

  一天,居里夫人剛剛獲得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金質獎章,朋友們都來居里家祝賀。大家一邊喝著咖啡,一邊閒談,大家說起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實在難得,更何況是金質的,都請居里夫人拿出獎章來讓大家欣賞一下。而居里夫人卻猶豫著,好像不太願意的樣子,一個朋友眼尖,突然發現原來居里夫人的小女兒正在玩這枚獎章。

  那個朋友不禁大吃一驚,連忙問:“居里夫人,金質獎章是極高的榮譽,多少人做夢都想得到啊!怎麼能給孩子拿去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一樣,只能玩玩而已,決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受到居里夫人良好的言傳身教,居里夫人的大女兒綺瑞娜居里長大之後,也成了一名傑出的科學家,並在1968年獲得了諾貝爾金獎。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對名利、榮譽也非常淡泊。在一次旅行中,有位船長為了優待愛因斯坦,特意讓出全船最豪華的房間給他,但愛因斯坦嚴詞拒絕了。他表示自己與他人並無差異,所以不願意接受這種優待。他說:“除了科學之外,沒有哪一件事物可以使我過分喜愛,而我也不過分討厭哪一件事物。” 

  居里夫人和愛因斯坦這種虛懷若谷、坦然率真的人品,是他們深受世人敬佩的原因之一。他們非凡的氣度照亮了世間許多人的蒼白,因為他們一生都只是在拼命追求名利而已。擁有一顆純真的心靈,盡全力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一個人的成就自然而然就會顯現出來。名利只是成就的一個附送品,從來不是主角。

  “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後人欽敬。”人,不必那麼拼死拼活地去爭去搶、去煩惱、去痛苦。不為俗事所憂,不為物欲所累。看淡一切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情懷。不知道是誰說過:“快樂,不是你得到了很多,而是你計較的更少。” 

  2006年全球數學最高獎——菲爾茨獎得主之一,俄羅斯數學家格里戈里佩雷爾曼也是一位淡泊名利,潛心追求學問的科學家。他非常有個性,自從在因特網上發表了三篇關于龐加萊猜想的重要論文之後,便銷聲匿跡,不僅不接受媒體採訪,甚至拒絕了出席菲爾茨獎的頒獎禮。

  格里戈里佩雷爾曼拒絕領獎也不只是這一回的事情了,早在1996年,格里戈里就獲得了歐洲數學協會頒發的四年一度的傑出青年數學家獎,當時他就拒絕領獎。格里戈里淡泊名利,只熱衷于埋頭搞數學研究,他還深居簡出,不僅不向雜志投稿,還刻意回避著記者的鎂光燈。這對于知名科學家來說,是一件多麼難得的事情呀!因此,也無怪乎許多學者及媒體會稱他為“不被名利徵服”的人。

  把事業看得神聖,把名利看得輕淡,寧靜而致遠。淡泊,不經心在意,卻是一種堅守;淡然,無影無形,卻是一種大智慧。淡者質樸、清淡、簡約,無旁逸斜出,無繁冗奢華,有的只是一如既往,艱苦奮鬥;淡者寬容、謹慎、執著,從不忘乎所以,淡是底色,成就華章。心靈淡然若水,人生便如行雲流水,輕盈飄逸。大家大成莫不如此。

  人生要碰到無數個十字路口,要面臨無數次選擇,而路只有一條,選擇只能是一次,遠離悔恨,遠離毀滅,珍惜平淡的生活吧。在平淡中,觀自然之美;在平淡中,明事物之理;在平淡中,感動徹悟;在平淡中,把握自我;在平淡中,兼濟天下;在平淡中,擁有快樂。

  莎士比亞說:“名譽是一件無聊的騙人的東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麼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麼過失。”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君不見悠悠南山炊煙裊裊,鹹菜泡飯親情融融,這就是悠然自得。

  90%以上的苦,都是沒必要受的

  真正的快樂,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掙扎中產生的。在掙扎的過程中,自然有痛苦,卻也有快樂,等到成功以後,則甜蜜的回憶,更是最大的快樂。——羅家倫

  一個人一直自覺站在風暴之中,就不會有安寧快樂的時候,但過段時間回過頭再看,連自己都會覺得好笑:就這點兒雨也算是大風暴?人生難免有陰天,偶爾也會陰雨連綿,其實,是安然欣賞清幽的雨景,還是被雨水打濕了心靈,區別在于一個人是否擺正了自己,放平了心態。畢淑敏說,心是最偉大的魔術師:它制造了痛苦,然後自己又遭受痛苦;它創造歡樂,然後又享受歡樂。如果它了解這一點,不制造那麼多的痛苦,那麼,90%的精神痛苦就不再存在了。

  一位牧師正在準備講道的稿子,他的小兒子卻在一邊吵鬧不休。這讓他沒辦法集中精神,無可奈何之下,他便隨手拾起一本舊雜志,把一張色彩鮮艷的插圖撕成了碎片,丟在了地上,說道:“喬尼,如果你能拼好這張地圖,我會給你兩角五分錢,你就可以去街角買冰激淩了。今天是周六,伍德家的冰激淩車總是在那。” 

  牧師以為這樣會使喬尼至少花費上午的大部分時間,因為那幅插圖是一張世界地圖,這對喬尼來說太難了。可誰知牧師手表上的分針還沒走夠十個小格,喬尼就又來敲他的房門了。

  牧師的驚訝簡直難以用語言形容,喬尼怎麼可能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圖呢?牧師不解地問道:“用這樣的速度拼好一張世界地圖簡直太神奇了,孩子,我想知道你是怎麼做到的?”

  “啊,”喬尼搓了搓鼻尖上的雀斑,那看起來像是一塊臟東西,俏皮地說道:“這很容易!地圖的另一面有一個人的照片,我就按這個人的臉把照片拼到一起,再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也就是正確的。” 牧師微笑起來,露出整齊潔白的牙齒,從口袋里掏出兩角五分錢給了喬尼。“你替我準備了明天講道的題目: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他的世界也就會是正確的。做得好,我的孩子。” 

  要想擺正世界,就先擺正自己。你說地上有污泥,是因為你總低著頭走路;鼴鼠說世界是一片黑暗,是因為它總在洞里鑽。如果你和它都能抬頭看,大家都會感到生活是那樣幸福。有時候,我們因為一些執著,而在苦海中掙扎,吃盡了苦頭,如果能轉個念頭想想,用另外一種方式來看待這個世界,用另外一種方式來生活,那些原本就不必承受的苦楚也許就會煙消雲散。心態就是這樣奇妙,它簡單,世界也就變得簡單。

  人生中,有一種受苦是無知之苦,被潛意識里的情緒操控著,卻不自知,當然痛苦,同時又在不停地抱怨、抗拒,反而更加痛苦。這樣的受苦是不會讓人有所成長的。

  另一種受苦是有覺知的受苦,人感覺到撕裂般的痛楚,感受到爆炸似的憤怒。這個時候,如果你不逃避,不抱怨,全身心敞開去經歷它,讓壓抑、隱藏多年的能量爆發出來,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態度,在全然的愛和接納中去經歷它,你就能走出人生的新道路,開辟一片新天地。

  有一次,臺灣心理師張筠怡去做瑜伽,老師是一個新手。剛開始,張筠怡很不願意上這位老師的課,因為她練瑜伽的時間比老師還久,做得也比老師好。但在練習的過程中,有一個跳躍動作她老是做不好,為此很困擾。直到那位老師指出她的錯誤,說:“往前跳的時候,把頭抬起來,這樣既看到了前方的目標,又讓出空間來,就好跳了!”張筠怡恍然大悟,卡了這麼久,一直做不好的一個動作,抬個頭就解決了!張筠怡就此釋然了,從此到了瑜伽教室,不管是哪位老師教,都會欣然接受。

  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很多問題卡在心里,很多難關無法渡過,皆是因自己的心理防線不肯放下,才讓我們不得不一直硬撐著。如果勇敢地提出疑問,把困難擺在桌面上,坦白面對,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那位瑜伽老師就像我們的一個分身,安靜地在一旁觀察你,然後給自己一些提醒。此時,你才恍然大悟,豁然開朗,明白完全可以不必這麼辛苦,跨過人生之坎很容易,抬個頭伸下腿,就跳過去了。

  時刻歸零,做有空杯心態的人

  我自知自己並非什麼都通曉,故我應該謙虛。這一點足以令我感到自豪。——蔡元培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