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現在還在風風火火地追趕進度的話,請盡快完成它或放下它,給自己的今天畫一個坐標。這樣至少你的昨天失敗了,今天、明天總會是成功的。
麥肯錫資深咨詢顧問奧姆威爾格林紹就曾指出:“我們不一定知道正確的道路是什麼,但卻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太遠。”這是一條對所有人都具有重要意義的告誡,他告訴我們一個十分重要的工作方法,如果我們一時還弄不清楚
“正確的道路”在哪里,最起碼,那就先停下自己手頭的工作吧。
朋友家搞裝修,有一天他要在客廳里挂一幅《迎客松》,便請鄰居來幫忙。他們兩個人一個在牆上扶好畫紙,一個正準備砸釘子。但鄰居突然叫停說:“直接把畫紙釘在牆上不好,下雨天一轉潮就很糟糕的。我們最好去找兩個木塊,把畫挂在上面。”朋友聽了,覺得鄰居說得挺對的,就讓他幫著去找鋸子。鄰居很快找來了鋸子,但是剛鋸了兩三下,他又說:“不行,這鋸子太鈍了,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先磨一磨鋸子吧!”
于是,鄰居丟下鋸子,跑去找銼刀。銼刀拿來了,他又發現銼刀的柄壞了。為了給銼刀換一個柄,他拿起斧頭到樹林里去找小樹。找到小樹,正在要砍樹時,他又覺得那把斧頭生鏽的情況已經嚴重到不能再用了,必須得磨一下。磨刀石找來後,他又覺得,如果用木條把磨刀石固定起來,能更快地磨好斧頭。為此,他說要去找木匠,借一些現成的木條來用。
然而,鄰居這一走,朋友左等右等,也沒有見他再回來。朋友只得自己動手,一邊一個釘子把那幅迎客松釘在了牆上。第二天,朋友出去逛街順便買一些日用品,卻見到鄰居正在街上搬一臺笨重的電鋸。一問才知道,這是幫木匠從五金商店里借來的,要用來鋸木條。
我們一直在追求成功和卓越,往往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而制造了更多的問題。
其實人生有時很簡單,在行為正確之前,更重要的應是方向正確。我們要舍棄那些不必要的細枝末節,選擇真正重要的問題核心,才是更快更好地獲得成功的最好方式。
現代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過:“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不但要正確地做事,更要做正確的事。”馬雲在《贏在中國》中也曾這樣告誡過我們:“首先做正確的事,然後才是正確地做事。如果做了錯誤的事情,越是正確地去做,那麼死亡得越快。”我們在做事之前,得先明白做事的步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事情給做好。首先是做正確事,其次是正確做事,最後才是把事做正確。只有經過了三步的“大浪淘沙”後,我們才會成為沙礫中閃耀的金子。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年,通用汽車公司要招聘一名維修部主管。競爭非常激烈,幾輪殘酷的淘汰考核之後,應聘人數從幾千人角逐到最後兩個人,他們就是本傑明和羅斯。
最後一輪考核總經理親自出場,說是要考核他們的實戰技能。總經理接著拿出兩臺,不知道什麼時候生產的壞機器,要求他們修理好這臺機器。
本傑明拿到機器,馬上就動手了,他把機器拆開,仔細地檢查了內部的每個零件。但不一會兒,他就皺起了眉頭,因為這部機器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根本無從下手解決。總經理饒有興趣地走過來問:“有信心修好嗎?”本傑明猶豫了一下,機智地回答:“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一定能修好的,請放心!”
羅斯是怎麼做的呢?他也是把機器拆了個“粉碎”,仔細地檢查,過了一會兒,也皺起了眉頭。總經理又問:“有信心修好嗎?”羅斯笑了笑:“這部機器實在是修不好了,很抱歉。”總經理聽了也沒說什麼,就走了。
你覺得,誰會得到這份工作呢?結果讓人大跌眼鏡,總經理竟然選了羅斯。本傑明非常不解,總經理卻笑了:“這兩部機器壞得已經很徹底了,根本是修不好的。所以,無論你花多大力氣,也是沒用的。與其花費無用的精力,不如及早放棄。”
想讓別人選擇我們,我們必須得先做好選擇。只有懂得將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地方的人才是企業所需要的,沒有那個企業願意在廢棄的機器里浪費時間,浪費金錢。做好一件正確的事,比做對一千件無關緊要的事更重要。
這是一個追求效能的社會,什麼是效能?效能就是選擇了一件正確的事去做,並且做到最好。
第六章 拆掉思維的牆,不設限的人生最精彩
每一個人都可以像藝術家一樣設計生活,拆掉思維的高牆,就會發現,不設限的人生蘊含無限可能,無限精彩。人生短短不過百年,要相信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獨特的人,要把自己的與眾不同當做一種本能,從而建立起一個別人拿不走的身份。
相信自己能成為這個世界上獨特的人
如果有一個人連自己都不相信,還能指望別人相信嗎?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具有強烈自信心的人,能夠承受各種考驗、挫折和失敗,這種自信心會使我們受用一生。
——李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