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23

時間:2012-10-29 14:48   來源:中國臺灣網

  漫漫人生旅途中,我們可能會無數次地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所擊倒,甚至被碾得體無完膚,讓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我們也永遠不會喪失價值,無論骯臟或潔凈,貧賤或富貴,我們依然是自己的無價之寶。

  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了,他想在臨終前了卻自己的一個夙願——找一位優秀的閉門弟子。蘇格拉底想考驗和點化一位平素看來很不錯的助手。他把助手叫來說:“我的蠟燭所剩不多,得找另一根點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他的助手答道:“明白。您的思想光輝要很好地傳承下去。” “我需要一位最優秀的弟子,他要有相當的智慧,還要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可是這樣的人我到目前還未找到,你幫我挖掘一位好嗎?”“好的,我一定完成您的心願。”他的助手滿懷敬重地說。

  從此以後,這位助手不辭辛勞地通過各種途徑尋找蘇格拉底心目中的人選,可是領來的很多個他認為可以滿足蘇格拉底意願的人,都被蘇格拉底謝絕了。時間一天天過去,這位助手一次次地無功而返,蘇格拉底也病入膏肓,他硬撐著坐起來扶著助手的肩膀說:“辛苦你了,不過,你找來的那些人其實還不如你。”這位助手不以為意,滿含愧疚地說:“我一定加倍努力,即便找到天涯海角,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那位最優秀的挖掘出來。”此時,蘇格拉底不再言語,只是苦笑,而眼看他就要告別人世了,最優秀的人選還是沒有找到。他的助手淚流滿面,羞愧地說:“我真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蘇格拉底說完,失意地合上雙目,良久,又不無哀怨地說:“本來最優秀的就是你自己,可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把自己忽略,耽誤,丟失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關鍵是如何發掘自己,認識自己,重用自己。” 

  蘇格拉底永久地閉上了雙眼。他臨終前失落的眼神,那滿懷遺憾的話語,使這位助手非常後悔,他只能心中充滿自責地過完了整個後半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都是很優秀的,關鍵是如何認識自己,相信自己,不要輕視自己;要在飛逝的時光里,把握住寶貴的時間,珍視自己,相信最優秀的就是自己。只要你相信自己是特別的,自己就是特別的;當你不再相信自己時,自己也會變得無能。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也都有不足,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堅持在自己規劃的人生道路上走下去,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和優勢,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夠充分肯定自我,永遠要相信自己是最優秀的,就等于已經成功了一半。當你面對挑戰時,你不妨告訴自己:你就是最優秀的和最聰明的,那麼結果肯定是另一種模樣。

  一旦具備了對于自我價值的認定,別人就無法剝奪自己所擁有的價值。然而現實中卻總是有很多人奮力記住自己的失敗,卻忽略了曾做過的很多很好的事,只看到自己不好的地方,從來沒有真正公平地對待自己。所以,我們要學會真正公平地對待自己,在取得成就和進步時給自己掌聲,在面對挫折和失敗時給自己勇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回真正的自信,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我們每個人都是以僅屬于自己的獨特方式存在于這個世界上。在很多時候,阻礙我們進步的主要障礙,不是我們能力的大小,而是我們自己的心智。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任何的失敗都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法承受失敗的內心。因此

  我們說,失敗之後的心態尤為重要,對自己的信心一定要如同開始的時候一樣。你的心態是你能否走向成功的關鍵。相信自己可以,你就可以,不要沉默于平靜的湖面,你可以蕩起一波漣漪,每個向往成功、不甘沉淪的人,都應該牢記這句至理名言:最優秀的就是你自己!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每條河流都有一個夢想:奔向大海。長江、黃河都奔向了大海,方式不一樣。長江劈山開路,黃河迂回曲折,軌跡不一樣,但都有一種水的精神。——俞敏洪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情不自禁地陷入別人的評論之中。別人的一言一語都可能攪擾我們的心,損害我們往前邁進的勇氣。要知道,嘴長在別人身上,想要杜絕別人的議論,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去理會這些“風言風語”。不必因為別人說三道四而煩惱、生氣,由別人去說,我們要聽從內心的聲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能因為別人的非議就去改變或放棄自己的想法。正如但丁所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有時別人覺得你取得這個成績就可以了,如果此時你聽從別人的意見,停下奮鬥的腳步,或許就看不到更好的風景了,但如果你聽聽自己的內心,或許有個聲音會告訴你,繼續向前走吧,你能行!生活其實就是這麼有意思,如果你想要得到最好的,那麼你經常會得到最好的。

  小李是一家大公司的市場部業務員,經常需要在全國各地跑來跑去,了解不同地區的市場銷售情況。由于臨時受命出差的次數很多,小李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座的車票。但小李是一個聰明人,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小李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地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很笨,但卻很管用。雖然,小李每次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但通常只需換幾節車廂,他就能找到一個空座了。

  小李分析說,很少有人會像他這樣鍥而不舍地找座位,大部分人對眼前一方小小的立足之地心滿意足,根本不會去想還有更省力氣的方法。即使有人想到了,也會嫌麻煩,不願意為了一個座位背著大包小包在人群中擠來擠去。更多的人是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所以,大多數的乘客上了火車,找到一個落腳之處之後,就會死守在那里,不願意再挪動。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