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夜飯都吃什麼
老百姓過年最講究的是年夜飯,清朝皇帝也不例外。皇帝一家平日里是難得在一起用膳的。只有年節,才特許後妃們陪宴。除夕早上,皇帝與皇後、妃嬪們在重華宮共進早膳。早膳一般有拉拉(黃米飯)、餑餑、年糕等,花樣多至十品到二十品,但這不是正式的除夕大宴。除夕團圓年飯要于申正(下午4時)舉行,實際上,在中午12點就開始擺桌布置涼菜、點心了。晚宴擺在保和殿或乾清宮,桌子是“金龍大宴桌”,桌邊圍上黃金繡的桌圍子,皇帝則是一人一桌。大宴桌與皇帝的“寶座”之間設一“長幾”,菜點都擺在大宴桌上,皇帝吃時再由人取到長幾上。
年夜飯備辦的烹飪原料主要是滿族傳統食物。在清宮的膳食檔案中記有乾隆四十九年舉辦除夕筵宴時所用的物料的數額,其中乾隆皇帝禦桌,酒宴所用的物料數額為:豬肉65斤,肥鴨1只,菜鴨3只,肥雞3只,菜雞7只,豬肘子3個,豬肚2個,小肚子8個,膳子15根,野豬肉25斤,關東鵝5只,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雞6只,魚20斤,鹿尾4個,大小豬腸各3根。另外,制點心用白面5斤4兩、白糖6兩。這些物料大多是“關東”所產,反映出滿族的固有食俗。
一切準備就緒後,隨著鼓樂聲,皇帝和妃嬪入座。太監們先給乾隆進湯膳。湯膳用對盒盛裝,“對盒”即兩盒合一,取成雙成對吉祥之意。皇上的對盒是兩副,左一盒為燕窩紅白鴨子腰燙膳一品,粳米乾膳一品。右一盒為燕窩鴨腰湯一品,鴨子豆腐湯一品。接著,太監們給嬪妃們送湯,雖然也用對盒,但數量減半,每人一副,內裝粳米膳一品,羊肉臥蛋粉湯一品。而且還有規矩,按照等級送完一個,再送第二個。
湯品用過後,奏樂停止,開始轉宴。所謂轉宴,就是將宴席上的各類膳品、陳設(花瓶、筷子、果盒除外),從皇帝桌前開始,在陪桌上轉一遍,意為全家共同享用。轉宴之後,擺酒宴。皇帝酒膳一桌分五路共四十品,後妃酒膳每桌十五品。皇帝在丹升大東樂聲中進第一杯酒,後妃接次一一進酒。酒後進果茶,接著後妃起座,皇帝離宴,祝頌之樂奏起,家宴始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