謬論2:只要能暢銷,一定會賺錢
正解:高利潤必有高風險。暢銷書如果操作不當,也可能會賠得一塌糊塗,甚至是血本無歸。要控製成本與印數,掌握好賺錢與賠錢的臨界點。
有統計數據表明,暢銷書在出版社的出書品種中所佔的比重雖然僅在20%左右,但産生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卻佔到80%左右。
同樣編輯製作一本書,賣一萬冊與賣十萬冊比,後者當然利潤豐厚得多。
誰都知道,一萬冊與十萬冊比,編輯、排版、封面設計等諸多環節的成本是一樣的,也就多一些印刷的成本和稿費的支出(如果是一次性買斷的合同,連稿費都不會增加)。所以一本銷到十萬冊的書的利潤,並不是相當於你出版了十本一萬冊的書,而是可能相當於出版十七八本(甚至更多)一萬冊的書。
對於許多出版商和出版編輯來説,只要能出一本暢銷書,就夠吃一年,甚至吃幾年了。
某出版社編輯策劃過一本銷量過百萬的暢銷書。這書是六七年前出版的,現在還在不斷再版。這編輯每年從這本書裏拿到的獎金和提成,遠遠超過該出版社社長大人的薪水。
暢銷書利潤如此豐厚,引無數編輯竟折腰,難怪大家全卯足了勁兒,就想出暢銷書。
但是也要小心,暢銷書未必就一定會賺錢,如果操作不當,也可能會賠得一塌糊塗,甚至是血本無歸。
原因很簡單。暢銷書前期投入,必然比常規書要高得多。暢銷書的作者往往有很高的身價,特別是在目前大家都在瘋狂爭搶暢銷書作者的情況下,作者的身價往往會被炒得過高。
某出版商簽過一個作家,他的書正常銷量也就是50萬冊,合同卻是130萬冊首印,版稅也遠遠高於正常價。除非出現奇跡,否則這書是鐵定賠錢的。
暢銷書為了確保渠道覆蓋,往往需要比較高的首印量,如果對市場把握不準,並沒有銷出那麼多,最後出現大量退貨,那也會賠得一塌糊塗。
所以有出版商就比較謹慎,儘量壓縮首印量,看市場反饋情況再決定是否加印。
但這樣也未必就完全沒有風險。某本書本來賣得不錯,發行商要求加貨,出版商趕快加印,形勢一片大好。但是市場還是有限的,到了某個節點,市場飽和了,嘩地一聲,各地紛紛退貨,前面賺的後面全得賠出來,出版商就只有抱頭痛哭的份了。
謹記:高利潤必有高風險,暢銷書更可能會賠錢。
一本書做死一個公司的事,大家應該是常有耳聞吧。
還有些公司,在成立之初,會不惜代價做一兩本暢銷書,就是為了迅速樹立企業形象,在業界打出牌子。這些書是不是賺到了錢,就不必深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