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謬論14:圖書賣不好,全是體制病

時間:2013-01-11 09:41   來源:台灣網

  謬論14:圖書賣不好,全是體制病

  正解:將一切失敗都歸於外因是一種典型的Loser的思維。即使體制有問題,編輯依然可以努力提升自己,盡可能做到最好。

  常聽國有出版社的朋友哀嘆:

  “我也想做市場書,可是體制有問題啊。領導不支援,各方麵條件都達不到,實在是沒辦法啊!“

  這話説得倒是有點道理的。沒錯,民營出版公司機制比較靈活,老總往往是奔著市場去的,是比較容易做出暢銷書來。2010年,《北京晨報》曾有報道稱,市面上90%的暢銷書都出自民營書業。“在2009年國內圖書市場上,除教材由國有出版社專營外,在其餘品種裏,民營書企佔據了50%至80%的市場份額。在暢銷書上,民營出版商和帶有民營色彩出版商的份額超過90%。”

  但是我也想告訴各位一個事實:即使在機制靈活的民營書業,即使在出版完全市場化的香港、臺灣以及歐美等國,能做出暢銷書來的編輯,也是鳳毛麟角。

  我想問問各位:如果,現在給你一個好機制,你就真的能做出暢銷書來嗎?

  你有底氣説“能”嗎?

  做暢銷書,對編輯綜合素質要求很高,你需要有很強的策劃判斷能力,熟悉市場和讀者,熟悉渠道和分銷,善於整合行銷資源,有很高的情商和很強的人脈,能把握好各個細節,善於創新,有很強的執行能力……捫心自問一下,你符合這些標準嗎?

  將一切失敗都歸於外因,這是一種典型的Loser的思維。

  即使體制有問題,但我們依然可以努力提升自己,盡可能做到最好——最起碼,只要自己努力了,總是會比別人做得好一些。

  即使按《北京晨報》的報道,不是也還有10%的暢銷書,出自“完全的”國有出版社嗎?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