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龜茲古城 一桿旗抓飯香噴噴

時間:2012-08-09 08:14   來源:中國臺灣網

  出庫爾勒城西去280公里就是庫車城了,1000多年前那可是龜茲古國的首都啊。如今只剩下幾座烽燧,幾幅壁畫,前朝舊影已模糊不清。瓜農和他的婆娘說,這是世上最甜的瓜了,適合與瑢同吃。胡風樂舞、劍客僧侶、驛道奇遇……與他們的生活沒有瓜葛。穿過挺拔的白楊樹林,夏日的涼風悄悄裹挾著女人和孩子的笑聲,倣佛這里真的沒有過耀眼的歷史、愛恨情仇……

  漫步在龜茲古城,古跡難尋,古味卻不難尋。找到一桿旗抓飯店,就倣佛找到了一把通往歷史寶庫的鑰匙,當然這把鑰匙只能打開美食寶庫這扇門。同樣吃的是稻米,中原人將它用來蒸,用來煮粥,而龜茲人則將它與黃蘿卜、羊羔肉燜出了飄香天下的抓飯(抓飯在唐代史籍中譯作“孛鑼”)。至于書上說它有補脾健胃、滋腎平肝、壯陽補虛之功效,我只吃了幾餐,不能期待立竿見影的效果,不過在庫車那幾天我感覺自己的呼吸更順暢了,心情更愉悅了……

  龜茲人天天抓飯,應該都很胖吧?

  一桿旗抓飯店開在庫車城的尋常街道上,在午餐或晚餐時分,鼻子尖的人路過這里必定是要咽一下口水的。這家店制作抓飯用的羊羔肉來自沙雅縣塔里木天然牧場,龜茲古國出良馬與美麗的牧場也有關聯。鮮嫩的牧草養育鮮嫩的羊兒,肉香而不膻是抓飯質量的重要保證,再以小火清水慢燉,努力保留羔羊肉的營養成分及天然醇香。我沒有進廚房看烹制抓飯的過程,當一個維吾爾族少女端來一碗金條玉粒的抓飯時,我驚艷了,入口品嘗後,我陶醉了。為這一碗油而不膩、松軟可口、余味悠遠的抓飯,我願意多在庫車住幾天。

  抓飯是誰發明的呢?在新疆各地有不同的版本。比較可靠的說法是在庫車聽到的。相傳1000多年前,在龜茲有一名行醫的老者,感覺身體一天天虛弱下去,吃了許多藥都無濟于事。後來他就用新鮮羊肉、胡蘿卜、洋蔥、植物油和大米做出抓飯來,半個月後就恢復了健康。鄰里驚問其故,他介紹了抓飯的做法,慢慢就流傳開來了。

  餐餐如此滋養身子,龜茲人應該都很胖吧?這不用擔心。聞雞起舞的是中原讀書郎,聞樂起舞的是龜茲男女老少,遇到節日他們更是通宵達旦地狂歡。在交通不發達的千年之前,龜茲樂舞跨越崇山戈壁,傳入漢唐宮廷,足見其魅力非凡。

  健康的生活其實很簡單,吃完抓飯不能坐著,跳跳舞,讓自己快樂起來。這就是昔日龜茲人、今日庫車人的美好生活。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