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自序 寫的是我,說的是你

時間:2013-11-14 09:37   來源:中國臺灣網

  這是一本我的自剖錄,通過自剖力圖讓你看清一些人性的真相和世事的真相。雖然本書之闡述,未必涵蓋你所關心的全部,但我現身說法,橫刀切腹,只為真實。

  這本書,表面上談了我的故事,其實是在說你的人生,因為我很清楚,如果我不下狠手先剖自己,你是斷然不肯自剖的,因為有些事你已經忘了,有些事你不願回憶,有些事就算回憶了你也未必肯下手,有些事你就算回憶了肯下手也不知怎麼下手,自剖這事,實在是極痛。

  這本書,我會寫些我自己的故事,但這些故事,與傳記毫不搭邊,只是自剖的素材。我一直認為,有資格出傳記的人物,要麼做出些驚天動地的大名堂,要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要麼對人們有過深遠的影響,如果啥都沒有,為你寫傳記的人著實下手辛苦;而如果你選擇寫自傳的話,在體現你對自己所取得成就的驕傲和保持自身謙遜的腔調之間保持平衡,是太難的命題。我既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大名堂,也常常喜歡自吹自擂,故此,傳記與我無關。

  “傳記”也許是大人物的事,但世上每個人都有資格寫自己的“回憶錄”。只要你不期待去影響多少人,“回憶錄”,再好不過,任何時候,你有話要講,你就可以對某段日子某段經歷做定時、定點的回顧,誰對那段經歷有興趣,誰就去看,比起後人的臆測和評論,親歷者能更客觀地還原歷史真相。一位歷史哲學家說過,歷史是由一係列的誤會、盲從和將錯就錯構成的;解釋歷史的學者又加上他們自己的誤會、盲從和將錯就錯;接受歷史的大眾再加上各自的誤會、盲從和將錯就錯;經過層層混雜,漸漸形成了人們心目中的歷史。有時真相會被那些不希望真實的人們隱瞞、歪曲甚至作假,所以,你自己寫回憶錄至少可保持真實。可是,這又會帶來一個新問題:如何確保寫回憶錄的本人是客觀的?難道他就一定能夠真實地面對自己嗎?為了防止我自己不足夠真實,所以,這本書也不是我的回憶錄。

  雖然本書中,你時常會看到我對不同階段的回憶片段,但這對我的種種過去而言,只是冰山一角。我總覺得,除非我的經驗對你有所借鑒,除非你能從我的身上得到對你有滋養的力量,除非你覺得我所說的讓你覺得有相識已久的感覺,否則,你毫無必要對我的人生八卦好奇,那些只是曇花一現,嚼後索然無味,我對你的真正價值,必定只存乎于借鑒、力量和感覺。可能,你我二人對“有價值”的定義不同,你認為“娛樂和開心”就是價值,而我認為“成長”才是價值,大家定義不同,無所謂對錯。不過,本書並不是為了那些尋找好玩的朋友而來,而是為了那些從未停止追求個人成長、精神喜悅和內心共鳴的朋友而來,我相信,這些人,可以懂我。

  這本書我想借回憶之名,行自剖之實,起人性筆記之效。我希望,當你起先開始閱讀時,也許存有窺私的欲望;但當你放下本書時,你已忘記了初心,你得到了超越期待的久違的激動。如果作者的人生無法與你交匯,那永遠只是他的人生而已,不是你的。很多可憐的人總是通過觀賞和羨慕別人的生活來意淫自己得到滿足,從未想過自己要去經歷一些事情,我鄙視這樣的人生。這本書,我希望你能完成自我體驗之旅,如果你經常帶著自己的心去旅行,就讓本書帶你走條別樣的路。

  現在,你可能會問,為何我要自剖?

  2007年,我對自己的生活狀態很不滿,某個清晨,晨勃結束後,寫了篇文章懺悔。文章發出沒多久,收到學生鼐的短信,“看了你那篇《何以驅魔障》,把它刪了吧,你是很多人心中的老師,要給大家信心。”我回復她:“謝謝,不能刪,我是人,不是神。”

  我知道她說的是什麼,在那篇文章中,我有如下字句:

  魔障,我有很多。

  我常看武打片,從《大唐雙龍傳》到《覆雨翻雲》,從《神雕俠侶》到《天下第一》,從電視到小說。我發作起來毫無控制,看武喪志。我日出而息,日落而作;生物鐘顛倒,與天地抗衡。

  我脾氣暴躁,容易衝動。我時常被人撩撥得怒從膽邊生,杏眼圓睜青筋密布。我擅長將屁事變為大事,興師動眾,氣勢洶洶,腎上腺分泌經久不衰。

  我欲望無限,雖不算貪婪卻想法太多。我于上天之恩賜少有滿足和感恩,常對比他人之奢華心生不平;我不怪天地不怨爹娘只恨自己能力欠缺努力不夠,本質里是不打折扣的工作狂;我在欲望勾引之下,亂了方寸忘了自己要的是什麼;我教導他人要知生活中所需到底為何,自己卻在行走中被萬千瑣事迷惑雙眼。

  我表面皮笑肉也笑充滿積極樂觀,骨子里流淌著頹廢消極;我在演講時充滿陽光將快樂留給他人,私下里感慨自己生不逢時;我冬天的早上賴在床上,一方面原諒自己昨天幹到深夜,今天可以不用早起,另一方面我痛罵自己是混蛋,忘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必傷悲”的古訓。

  鼐多年前,參加過我的培訓,常有共鳴,交流不斷。鼐和我性格不同,此生從未向任何人示過弱,任何袒露內心聲音的作法,在她看來,都有弱者之嫌,而我卻常常向周圍大倒苦水,號啕自己的鬱悶。鼐為我著想,擔心這樣的自白會有損我“師尊”的形象,放眼望去,她在培訓界見到的臺前諸人,沒人用此招行走江湖,大抵多以聖人自居,這樣容易建立神壇威權,因為生活中人力不可及時,人們經常需要有個比自己強大得多的可頂禮膜拜的偶像。

  我和鼐說,你還不了解我的歹毒陰險。

  我的歹毒在于,正是因為很多人都力圖呈現自己完美的一面,而我研究性格多年,清楚再大的“老師”也不是完人,就連孔子先生也難免被視為“老憤青”,60多歲還衝動無比,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對歷史的意義和人們對他的尊崇。我很清楚,自己身上的臭毛病一堆,在別人指責我之前,我先將自己分析到最底處;我說你,是因為我每次先說我自己;我指出你身上的問題,是因為我在痛斥自己的問題時,更心狠手辣。

  我的陰險,完全出于我的無奈。要知道,任何人的個性修煉,都是極其漫長和痛苦的,我從不說我自己修煉得很好,但從來就知道自己身上的惡習有多少,欣喜的是,和世上大多數人相比,我已經知道“我是誰?我在哪里?我將去往何方?”當我看到生活在混沌和痛苦中的人們,還不知路在何方,每天如無頭蒼蠅一般用盡各種方法尋找方向時,我為能按照真實的自己生活而欣慰。

  我不想告訴別人,我個性圓滿,修煉至聖,我想告訴每個朋友,我修煉得還不夠好,正在這條路上艱辛地前行,可是,雖然有很多還沒過去的坎,但我有更多已經走過的坎,我願意把我怎麼走過那段痛苦的過程,說給你聽。我會告訴你,如果你準備走的話,可能會經歷什麼,可能會在哪些地方摔跟頭,可能會遇見哪些勾引,可能做了不同的選擇會得到怎樣不同的結果。我想起,很久以前,我很窮,我想賺錢,但我去看很多的書,書中的那些人告訴我,他多麼有錢,他的生活多麼像國王,他以前多麼苦,現在已經苦盡甘來了,他說那些,除了讓我感覺他在炫耀他已經高我一等外,還是無法讓我到達我想要的生活,只會讓我沉浸在深深的嫉妒、無奈和自責之中。畢竟,我還是不知道他到底是怎麼做到苦盡甘來的,我不知道在他落魄悲傷,看不見人生希望的時候,是否會如我一樣顧影自憐,躲在一個角落靠看A片麻痹自我混沌度日?我真的需要有個人能告訴我,他是怎麼做到的?我真的能做到嗎?我很清楚任何人的成功都要付出代價和努力,我只是在想,如何可以少走不必要的彎路,早抵彼岸,我知道他沒有義務告訴我這些,但是我仍舊一邊在努力,一邊在尋找。

  我傳道十一年,性格色彩的日復一日,讓我初窺洞悉人心的規律和活出真實自我的關鍵。我寫《何以驅魔障》,是因在個性修煉的途中,遇見強大瓶頸,盡我所能也無法突破。然而沮喪之後,又豁然開朗,這種欣喜,如果以五千言定律示人,我又不是老子,又有何用?我只能選擇用最原始的方式,把自庖丁解人,讓眾人看到我的軟肋,然後漸漸演示如何把軟肋變成硬骨。我知道這一過程可能會被人誤解,引為笑柄,及至遍體鱗傷,然而,是我所願。

  這本書雖然無法形成完整的學術體係,文字也未必優美,但代表了我希望自己所能達到的最高真實點。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它見證了我對自己內心絕對忠誠和要求擁抱真實內心的準則。

  在做《超級演說家》導師的時候,我將自己的團隊命名為“本色”。我對隊員說,這個時代,活著艱辛,想活出本色、活出真我、活出快樂,更不易,願你們每個人有朝一日都能享受到本色的幸福。我希望這本書,助你達到你自己應有的“本色”。

  本文摘自:《本色》 作者:樂嘉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